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89年可称为“东欧年”。从2月波兰召开圆桌会议,到12月罗马尼亚成立救国阵线,东欧一波接着一波,一浪超过一浪,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和政局变化。其来势之猛,震动之大,在东欧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东欧剧变的原因何在?它将把这些国家引向何方?又可能对欧洲和世界形势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中国同东欧各国有着长期的友好交往,人民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自然,我们的读者对于当前东欧国家的事态发展,不能不深感关切。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约几位多年研究东欧问题的专家、学者,请他们撰写一批探索东欧剧变历史根源的系列文章,从现在起在《话说东欧》栏目中陆续发表。我们希望这些文章能够有助于读者从广阔的历史角度,了解东欧剧变的深刻背景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编者  相似文献   

2.
60年前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留下了很多遗产,其中很重要的一份就是造就了东欧。有学者认为:东欧虽然带有历史的延续性,但也是“冷战”的产物。其实,从时间上看,“冷战”正式开始于1947年,而东欧的出生证早在1944年10月就由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莫斯科以“巴尔干百分比”的形式签发了。由此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东欧国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什么关系?东欧不在欧洲的东边由于没有从地理和地缘政治上加以区分,长期以来,东欧一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实,地理上对东欧的确定侧重于自然环境,其范围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欧洲的东…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中国、俄罗斯及东欧部分国家市场化改革的路径与特点,比较了中国、俄罗斯及东欧部分国家的改革绩效。  相似文献   

4.
<正>9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庆祝成立50周年学术报告会在社科院学术报告厅举行。社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首先致辞。他指出,俄罗斯东欧中亚地区各国既是中国外交的重点,也是国际政治研究的重要对象。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从国家周边安全角度看,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的重要性和现  相似文献   

5.
东欧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国内局势的剧烈变化和对外政策的急速调整,引起了第三世界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的共同反应是惊愕、突然,既对这种变化的原因迷惑不解,又为这种变化的影响感到不安。不少第三世界国家领导人公开发表谈话,阐述自己的看法。非统组织和海湾合作委员会还成立专门机构,研究东欧剧变的影响和应当采取的对策。“不是我们的模式”非洲国家几十年来一直艰苦地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它们普遍认为非洲的情况与东欧不同,东欧的变化不能动摇它们走自己道路的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盛夏,第21届世界杯在俄罗斯拉开帷幕,此次世界杯赛事用八个字来形容,便是——冷门频爆,球迷心碎。上届冠军德国队在小组赛被淘汰,阿根廷、西班牙与葡萄牙这三支强队竟止步十六强,于是便有人戏言:"从二战时代开始,德国在东欧就占不到一点儿便宜"。的确,回溯东欧历史,苏德之战便是最好的证明,东欧人以豪迈的气场、凛冽的环境,外加其政治的特殊性,成为整个欧洲最特别的存在。动荡的政局,为东欧人输入了韧性与艺术  相似文献   

7.
一般而言,研究阵地至少包括研究机构和研究期刊。过去70年来,中国的中东欧研究机构经历了从建后停顿到恢复新建及骤然减少再到蓬勃发展的过程,研究期刊则大体日渐式微。20世纪60年代国外问题研究启动时,东欧研究便受到重视。当时研究机构主要是195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下属文学研究所和历史研究所)、1964年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东欧研究所、1965年成立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苏联东欧研究所以及20世纪60年代初成立的北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但这些机构不久便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2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东欧研究室举办"《代顿协议》后波黑与巴尔干发展"学术研讨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和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世界知识》杂志社和《上海日报》社编辑记者共计2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提起东欧,许多中年以上的中国人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东欧曾是他们红色记忆里不褪色的激情。这些国家在当时和中国一样,以红星为标志,视镰刀铁锤为图腾,向往共产主义,同属于"同志加兄弟"的社会主义阵营,而其中一些国家追随苏联成了"修正主义"也曾让中国人痛心和愤恨。苏联东欧社会转型的"政治剧变",开始于1989年东欧的政治变革,结束于1991年的苏联解体。20年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那么,曾经同属社会主义的苏东国家,现在的情况如何?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政局相继发生剧变,其速度之快,幅度之大,为世人所膛目。国际舆论认为,这次变化有可能在本世纪最后十年给欧洲和整个世界的形势带来重大影响。东欧各国局势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苏联对东欧政策的变化,是诸种原因之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的必然结果。1944年秋苏联军队进入罗马尼亚,预示着苏军将  相似文献   

11.
弹指间,以柏林墙倒塌为标志的东欧诸国的易帜转轨已有十载。近来,西方各主要媒体如《法兰克福汇报》、《商业周刊》、《金融时报》、《经济学家》等纷纷对东欧转轨十年的成败得失进行了大量评述,一方面指出东欧绝大多数国家积极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实现了“政治民主”和市场经济,迅速向欧盟靠拢,私有化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并成为西方投资的热点地区,但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2.
海湾危机使脆弱的东欧经济遭受重大冲击,使东欧不稳的政局面临新的威胁。东欧各国对海湾危机十分关注和担忧,并迅速作了反应。它们普遍谴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强调政治解决。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当天,捷克斯洛伐  相似文献   

13.
在4月19日召开的北约成员国布鲁塞尔高级会议上,北约各国一致同意美国竭力推动的在东欧部署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反导系统)计划。至此,纷纷攘攘的东欧反导系统之争在北约内部以美国的胜利告一段落,但美国与俄罗斯的纷争却远未结束。  相似文献   

14.
欧洲统一市场的贸易优惠是推动日本大举进军欧洲的强大动力。东欧市场的开放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随着1992年底实现欧洲统一大市场日期的逼近和东欧剧变后市场更加开放,日本加紧了对欧洲的经济渗透。许多日本大型企业利用欧洲目  相似文献   

15.
东欧一瞥     
~~东欧一瞥  相似文献   

16.
阿拉伯国家普遍担心,东欧的变化把世界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而使人们忽视诸如阿以冲突、黎巴嫩战争和两伊谈判这些中东的重大问题。但是,经济学家们认为目前东欧为阿拉伯国家展现了新的市场和投资场所,这对一些资金雄厚的阿拉伯国家是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瞭望台     
酝酿中的法意同盟欧洲是回复到同盟外交的那一条老路子了。自从德国和波兰订结了同盟以来,法国的对策,就是订结东欧互助公约。可是这东欧互助公约,因波兰和德国的反对,至今已成为流产,因此法国不得不另求别的出路,以维持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东欧成为一个地缘政治概念,指那些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冷战结束后,地缘政治上的东欧为地理位置上的中欧和东南欧所取代。几经分裂,如今这个地区由原来的八个国家演变成13个国家,另外科索沃已经单方面宣布独立,但包括中国等许多国家尚  相似文献   

19.
章籁群先生:你问:苏联对于其东欧近隣的新民主国家,既然加以积极的支持,则美国对于其近隣的国家,当然也应该实施其杜鲁门主义,来支撑它们的反动势力了?关于这问题,请注意下面的几点:一、东欧许多国家,本来有的是封建落后、加上半殖民地半法西斯的政权。在第二次大战中,它们的人民起来打倒了法西斯侵略者,肃清了内部与侵略者勾结的卖国份子,它们在战后获得了解放,建立了由中间到左翼各政党的联合政权——这就是所谓新民主的政权。对于这样进步的人民政权,苏联在道义上加以支持,在政治和经济上加以援助,确是应该的。二、不仅苏联在道义上有支持东欧新民主国家的理由,还有在战后世界安全的建立上,苏联也有支持东欧  相似文献   

20.
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深刻地证明:“民主社会主义”并非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成功的法宝,相反.成为某些共产党人走向背叛的捷径。我们必须积极吸取前苏联和东欧推行民主社会主义的教训.旗帜鲜明地批判民主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