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甲醛生产优化控制的神经网络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自学习稳态优化控制新方法。证明了优化算法的收敛性。收敛速度快,无需数学模型,只需目标函数和一些操作变量的量测量值,实施方便,通过对甲醛生产的优化计算,求得了在满足产品质量和产量约束条件下使原料单耗最低的最优操作条件。与实际操作相比较,本文所提供的优化条件,可显著地降低原料单耗,提高产品质量,并能廷长催化剂寿命。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固态石蜡催化氯化的新技术。重点考察 PC-04催化剂对固态石蜡氯化反应的催化效能和各因素对催化反应的影响规律,进行工艺方案的优化研究,并与现行工艺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催化氯化新技术比热氯化工艺,具有反应速度快、生产周期短、工艺与设备简单、产品质量好、对原料适应性强、单耗能耗低、污染少、生产效率高和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预焙阳极质量对电解铝生产中原料单耗(包括炭单耗和电单耗)及铝品质有直接的影响,有电解槽的心脏之称。本文在预焙阳极生产中的三个关键环节(煅烧、成型、焙烧)就如何提高预焙阳极质量和产量进行了详细阐述,对原料、过程控制参数和操作方法进行了科学优化,并在神火铝业炭素得到推广应用,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文还就关于如何缩短焙烧烘炉周期、降低烘炉费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作者应用“装置模拟与优化”方法对辽化对二甲苯、对甲基苯甲酸甲酯合并氧化生产装置进行了数学模拟和生产调优,使原料二甲苯的单耗下降21kg/t,取得了318万元/年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磷肥副产氟硅酸生产的氟化铵和氢氧化钾为原料干法制备氟化钾。通过单因素实验考查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时搅拌桨的转速、干燥温度、原料摩尔比n(KOH)/n(NH4F)该反产品质量及收率的影响。优化得到氟化铵干法制备氟化钾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编号:T990490该工艺是将传统的重过磷酸钙生产方法与料浆法磷铵生产工艺结合在一起,在湿法磷酸氨中和制取磷铰料浆之前,加人磷矿粉,充分利用含硫酸量较高的湿法磷酸的高位化学能分解磷矿,从而大幅度降低磷铵产品的硫酸单耗(下降5%-15%),同时可降低磷铰产品的氨耗,使磷铰生产成本下降7%,均衡了产品质量,提高了装置的生产能力和控制稳定性,进一步扩大了料浆法磷按工艺的优势。采用该工艺生产磷按,即使以质量较差的磷矿为原料,其硫酸单耗与使用高质量磷矿为原料的传统工艺相当。重庆市南川市维丰化工总公司在3万吨/年磷铰…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以L-抗坏血酸和棕榈酸为原料,以浓硫酸为催化剂,用直接酯化法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过程。研究了原料配比、催化剂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工艺优化后反应收率达到80%,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8.
以低变性脱脂豆粉为原料生产大豆组织蛋白,详细讨论了原料的质量对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影响,指出了生产高质量的大豆组织蛋白的较适宜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以醋酸和三水醋酸钠为原料,在无溶剂的条件下制备双乙酸钠,系统地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和水含量等因素对产品质量及收率的影响;得到的优化工艺条件如下:n(醋酸)∶n(醋酸钠)=1.1∶1,反应时间为30 min,水的质量分数为10%,产物收率为96%以上,产品质量达到美国食品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佟溥昊 《科技信息》2011,(15):J0322-J0322
本文分析了在低FeO原料条件下,对球团焙烧的限制因数。根据设备条件,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主要技术的困难,经济技术指标得以优化。实现原料质量差不利于生产条件下,成品质量不受影响或者提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了甲醇用量、醚化时间、醚化温度以及醚化体系pH值对改性DMDHEU树脂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和分析树脂的羟甲基甲醛含量、游离甲醛含量以及整理后织物的游离和水解甲醛量、折皱回复角、撕破强力等,确定了较佳的甲醇醚化工艺:甲醇用量为DMDHEU用量的36%,反应体系pH值为1.7~1.9,反应温度为50~52℃,反应时间为3.5 h,醚化后树脂的游离甲醛量低于0.3%,整理后织物上游离和水解的甲醛量为38.37 mg.kg-1,折皱回复角较原布提高了近100°,经、纬向撕破强力保留率均高于50%.  相似文献   

12.
利用SOL-GEL技术成功地制备了ZrO_2-CaO膜管,这种膜管由于能控制氧的扩散速度,并能活化它,因而容易和甲烷反应,表现了高的选择性生成甲醇、甲醛。实验发现最佳的制膜条件为:焙烧温度是700~900℃,膜厚45~60gZr/cm ̄2,CaO的最佳值为X=0.08~0.15。实验也考察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常压下反应温度为350℃,GHSV=8000~10000h ̄(-1)。在这样的条件下获得了95%的甲醇、甲醛选择性,大约1%转化率。  相似文献   

13.
以异维生素C钠发酵液的前体物质2-酮基-D-葡萄糖酸(2KG)为主原料,甲醇为反应物,浓硫酸作催化剂,甲酯化反应4 h后,用碳酸氢钠作催化剂,经内酯化反应生成异维生素C钠(D-VCNa).考察了转化时间、转化温度及原料投料比对产品转化率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碳酸氢钠作催化剂时,降低反应温度和适当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转化率和质量.确定了较佳的工艺条件为:n(2KG)∶n(CH3OH)∶n(NaHCO3)=1∶18∶1.1,转化温度55℃,转化时间3 h.在该条件下,异维生素C钠的质量分数达95.5%以上.该法反应温和,转化温度较低,转化过程中料液破坏程度低,粗品质量好,可以进行一道精制得合格产品,收率得到较大提高,成本明显降低,已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4.
Mo—Ce/Sio2催化剂上甲醇氧化制甲醛的动力学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玻璃外循环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Mo-Ce/SiO_2催化剂的甲醇氧化制甲醛的动力学。吡啶吸附的红外光谱鉴别出催化剂Lewis酸的存在。红外光谱证实甲醇在催化剂上发生化学吸附。用脉冲色谱法测定了甲醇及甲醛的吸附热。随着甲醛分压的增加,甲醇氧化制甲醛的速度随之减小。进行了催化剂被甲醇还原及还原催化剂用O_2再氧化的脉冲实验。甲醇氧化的动力学服从甲醇及甲醛吸附的Redox机理方程。  相似文献   

15.
脲醛树脂化学结构及反应的13C-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13C-NMR可以很好地解析采用传统工艺(碱—酸—碱工艺)合成脲醛树脂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并可推测可能发生的反应。研究表明:碱性条件下,甲醛与尿素的反应以加成反应为主,反应生成大量的一羟甲脲,尿素全部参与反应,甲醛此时以聚合状态存在,同时伴有缩聚反应的发生;酸性反应阶段以缩聚反应为主,形成以亚甲基键或醚键联接大分子体系,聚合状态的甲醛已全部分解,并以甲二醇的形式参与缩聚反应;第3次尿素的加入可以明显地降低反应体系中的游离甲醛含量,同时主要生成为一羟甲脲。  相似文献   

16.
标准态下碳酸二甲酯合成体系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enson基团贡献法计算了碳酸二甲酯(DMC)的热力学数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ΔfHmθ和等压摩尔热容Cp,m;在标准态下,300~1 000 K温度范围内对比了甲醇或二甲醚(DME)氧化羰化合成DMC,甲醇或DME与CO2直接合成DMC,由合成气合成DMC,DME,甲醛或甲醇这些反应的焓变ΔfHmθ、吉布斯自由能变ΔfHmθ和平衡常数lnKθ.计算结果表明:在讨论的条件范围内,由DME氧化羰化合成DMC是热力学上可自发进行的反应,但DME和CO2反应合成DMC与甲醇和CO2反应合成DMC,均不能自发进行(需要通过耦合等方式来改变反应途径或重构反应体系,该反应才有可能进行).此计算将为合成DMC的反应路线设计以及新催化剂体系的探索提供热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催化精馏法制备甲缩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甲醇和甲醛为原料,98%的浓硫酸为催化剂,通过催化精馏工艺制备甲缩醛的可行性.考察了进料醇醛摩尔比、进料总流量和催化剂含量对该过程的影响.在回流比为6,催化剂含量为1%,甲醛的体积流量为2.8 mL/min,甲醇的体积流量为3.0 mL/min的条件下,塔顶产品甲缩醛的质量百分数可达96.6%.结果表明,该工艺可应用于制备甲缩醛.  相似文献   

18.
聚乙烯醇改性脲醛树脂化学结构及反应的13C-N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3C-NMR解析了采用传统工艺(碱-酸-碱工艺)合成聚乙烯醇改性脲醛树脂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并推测其反应.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下,甲醛与尿素以加成反应为主,反应生成大量的-羟甲脲,尿素全部参与反应,甲醛此时以聚合状态存在,同时也有缩聚反应的发生;酸性阶段以缩聚反应为主,形成以亚甲基键或醚键连接大分子体系,聚合状态的甲醛已全部分解,并以甲二醇的形式参与缩聚反应;第3次尿素的加入明显地降低了反应体系中的游离甲醛含量,同时生成物主要为-羟甲脲.聚乙烯醇单体的化学结构在13C-NMR上有较好的表征,但可以证明有聚乙烯醇缩甲醛生成的化学位移未被检测到,因此在该实验范围内,没有聚乙烯醇缩甲醛生成.  相似文献   

19.
以蒸馏水作为吸收介质吸收空气中的甲醛,在常温下进行吹扫捕集,并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同时对甲醛的稳定剂甲醇的用量、吹扫捕集的吹扫气流速和吹扫时间进行了优化,并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测定了某新装修房间的甲醛含量.该方法对甲醛的检出浓度可达到0.04mg/m3,且除了使用极微量的甲醇以外,几乎没用到有机溶剂,因此该方法具有检出限低、灵敏、快速、环保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