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在众多的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如果要评选人气最高、参与面最广、科技含金量最高的活动,那一定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莫属了。可能你或你的同学完成的科技创新成果、绘制的科幻画、设计制作的机器人,就参与了当地选拔赛的角逐呢! 这项由“全国青少年发明刨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与“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整合而成的活劝.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它可是一项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青少年“重点工程”哦!今年8月16日,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将在甘肃省兰州市拉开帷幕,全国各地的小选手们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在大赛上一较高低啦!在此我们预祝本届大赛园满成功!  相似文献   

2.
《科技馆》2006,(3):10-10
2006年8月3日,第二届“科技动手做,欢乐大庙会”活动在中国科技馆拉开帷幕。此次活动以“参与、动手、快乐”为宗旨,汇聚了北京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科技制作和趣味实验的专家以及北京市各区科技馆的一批中青年教师,活动倡导孩子们。“玩中学”,通过他们的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热爱科学。4天时间共接待观众2万多人次。  相似文献   

3.
 11月14日,第七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展映展评活动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辽宁省科技馆举行。本届活动共评选出一等奖38部、二等奖54部、三等奖1082部。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作为一项展示青少年优秀科学影像实践成果的科普活动,在创立短短几年,发展迅速,活动内容日益丰富,活动形式不断创新,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和各积极参与。从2015年开始,该活动被教育部列为“圆梦蒲公英”暑期主题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9月22日到24日,熊博士·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展评活动在北京举行。自2010年起,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正成为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序列中一个新的活动品牌,得到广大青少年和科技辅导老师的积极响应,已列入中国科协"十二五规划"。本刊小记者张玉沽、谢欣蓉,作为优秀科学DV作品《探索脚下的生命》的作者,在辅导老师王士春的带领下,代表安徽省赴北京参加了影像节现场比赛暨颁奖典礼。  相似文献   

5.
谈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等单位在全国倡导的一项大型青少年科普活动。它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6.
《孝感学院学报》2005,25(3):F003-F003
孝感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是在原生物系、园艺系、农学系的基础上于2003年5月成立的,下设生物科学、植物科学技术和环境科学3个系,有生物科学、农学、园艺、环境科学、生物工程5个本科专业和生物工程1个专科专业。其中生物科学、农学、园艺3个专业于2003年获得理学、农学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全院还设有11个教研室。现有实验室、标本室、精密仪器室和研究室共25个,  相似文献   

7.
正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展映展评活动圆满落幕11月14日,第七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展映展评活动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辽宁省科技馆举行。本届活动共评选出一等奖38部、二等奖54部、三等奖1082部。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作为一项展示青少年优秀科学影像实践成果的科普活动,在创立短短几年,发展迅速,活动内容日益丰富,活动形式不断创新,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和各积极参与。从2015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1996,(8)
由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中国科协、国家教委、团中央、国家体委、全国妇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将于8月6日~12日在天津举办。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每两年举办一次,  相似文献   

9.
本刊从这一期开始将陆续向读者介绍在全国青少年生物百项科技活动中获一等奖的学生撰写的文章及实验报告,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肖玉章 《科技信息》2012,(14):325-325
在初中生物课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1、教育学生爱祖国,爱人民;2、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科学,不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爱护身边的有益动物和植物,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4、让学生逐渐养成勤于动手,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青少年阅读出现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利用图书馆引导青少年热爱读书,包括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进行入馆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等。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和发展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稀野生动物、野生植物以及自然历史遗产的重要基地,是稳定和改善自然环境的重要措施;它对拯救和保存濒于灭绝的生物种、监测人为活动对自然的影响、探索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条件、研究生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以及防止和减少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1980年9月,全国自然保护区区划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确定区划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条件是:  相似文献   

13.
生物科学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20世纪末,生物科学在DNA结构与复制、人类基因组,模式生物基因组、细胞全能性学说、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绿色革命、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结合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奖项目情况分析,指出了生物科学的发展及其趋势,为21世纪生物科学的发展展示了前景。  相似文献   

14.
CDIO是2001年由四所国际前沿的工程大学(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林克平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技术学院)倡导的一种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06年开始引进大陆,至今大陆已有50所高校采取该模式.目前国外CDIO模式已进入中学,在CDIO的系统环境培养他们的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但在大陆,CDIO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没有进入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活动或相关课程中.该文基于笔者从事青少年创造发明暨青少年工程创新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分析了目前青少年创造发明活动的现状,并探索总结将CDIO模式应用于青少年创造发明活动中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5.
科技短讯     
不久前,第1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兰州举办。这次比赛包括竞赛活动和展示活动两个系列。竞赛活动是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作品  相似文献   

16.
人类对生物能源技术开发和使用取决于人类的科学、社会生产力、物质基础和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现代生物能源技术随着生物科学发展而被普遍应用,生物能源产业快速发展能够满足自然界的”有限”和人类需要的”无限”。  相似文献   

17.
《科技潮》1999,(2)
美国波士顿的著名学府麻省理工学院,1998年11月14日至23日,迎接了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的94名青少年代表。这些青少年朋友在这里进行了为期7天的"’98全球青少年高峰会议",就青少年们所关心的当今世界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他们的观点和想法,并制定了一些可采取的行动和方案,以期提供给各国的政府首脑、企业家和科学家们参考,共同影响和改善我们世界的现状。中国有7名学生代表参加了这次青少年高峰会议。’98青少年高峰会议的系列活动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的,整个活动分为由入选青少年在因特网上参加论坛和选派代表到麻省理工学院参加高峰会议两个阶段。这次活动意义在于:向世界各国的青少年提供一个学习数字化通信技术,与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生活背景的小伙伴交流的机会,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对未来的想象  相似文献   

18.
<正>韩启德率团访问香港8月22-2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率团赴香港特别行政区访问并出席第三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闭幕式相关活动。在香港期间,韩启德会见了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区前政府行政长官董建华,香港特区现任政府行政长官梁振英,就青少年科技教育及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等议题交换意见。韩启德还出席了第三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闭幕式。他为获得"中国科协主席奖"的3  相似文献   

19.
项目简介一、项目名称民族生物学与生物资源保护利用技术创新引智基地二、学科(领域)生物科学三、项目建设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民族地区资源环境保护研究所.四、项目负责人薛达元,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安全、生物遗传资源及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保护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薛达元是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基地首席科学家;中国民族地区环境资源保护研究所所长;国家环保总局系统生物多样性学科首席专家;国家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生物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IUCN世界保护区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与自然保护分会执行理事长.  相似文献   

20.
简讯     
两科普基地双双落户我校2006年桂林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揭牌仪式于11月30日在我校举行。建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是实施青少年科技教育,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也是桂林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科普法》的具体行动。这次全市共有4个单位被命名为“桂林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其中,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多样标本馆、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天文学实验室双双获此殊荣。截止目前,桂林市共有21个“桂林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我校副校长易忠出席揭牌仪式并致欢迎辞。(马殷华摘编)第五届全国搜索引擎和网上信息挖掘学术研讨会第五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