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们所见到的我国现行高校普通(形式)逻辑教材,多是按传统观点把推理分为演绎、归纳、类比三大类。将推理分为演绎、归纳、类比三大类,必然定义: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类比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但事实上,演绎并非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归纳并非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类比也并非特殊到特殊的推理。仅以演绎为例,典型的演绎是直言三段论,人们常用以为例的“凡人皆有死,张三是人,张三有死”就不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而事实是一般与个别“合取”推个  相似文献   

2.
本期导读     
本刊专稿:德国著名法学家、哲学家阿列克西教授在委托留德博士周兴生副教授译介到中国的《考夫曼法采观今论》中,对考夫曼的法采观作了新的诠译,论述了考夫曼理论的创新点及其贡献,并发展了考夫曼的理论。通过阿列克西的文章,中国读者对国外的法哲学、法律逻辑的研究状况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也能看到阿列克西学术研究的另一个侧面,即他对判决正确性的考究非常细致入微。徐刚教授等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中,基于国有军工企业产权和所有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国有军工企业所有者监管模式的对策》,有参考价值。经济与管理:林略副教…  相似文献   

3.
对培根归纳法的定义、目的、指导准则及主要环节进行剖析。认为,培根归纳法的确立,开辟了逻辑学研究的新方向——归纳逻辑。现代归纳逻辑的发展与培根的归纳逻辑密不可分。美国哲学家、计算机理论家勃克斯(A.W.Burks)沿着培根开辟的道路,建立了证明或检验的逻辑——勃克斯因果陈述逻辑。科恩(J.Cohen)继承和发展培根归纳逻辑的传统,提出了相关变量法,在拓展的模态逻辑S4系统中建立起他的形式公理系统。科恩归纳逻辑强调归纳逻辑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现代演绎并发展了培根的归纳逻辑。  相似文献   

4.
依爱因斯坦的观点,逻辑全等于演绎,与归纳并为西方科学的两大成就。认同爱因斯坦的逻辑观,试从"划界"的视角寻求根据。演绎和归纳的界线在于:前者以必然为真的逻辑真理即逻辑规律及相应的有效推理形式为研究对象;后者不研究逻辑真理及有效推理形式,其结论只是或然为真。是否以逻辑真理及相应的推理形式为研究对象,就是逻辑与非逻辑的分界线。演绎与归纳也有关联:均来源于经验。逻辑规律的前身就是归纳结论,经逻辑系统的整合而转身为必然的真命题。逻辑学家通过对逻辑系统的论域作出修正、限制或重新解释,以排除一切可能的反例,就可保证逻辑真理具有永恒的必然性。这就是逻辑学家使或然的归纳结论转化为必然的逻辑真理的诀窍。不能从演绎和归纳在认识中不可分离,推出逻辑必须包括归纳。归纳属于与逻辑同等重要的另一学科: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共原点灰色聚类法与等斜率灰色聚类法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等斜率灰色聚类法与共原点灰色聚类法应用于水环境评价,通过南渡江评价实例计算、比较讨论了两法在权重处理过程的异同,并认为共原点灰色聚类法比等斜率灰色聚类法更合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传统聚类法与现代聚类法各自包含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和比较,得出了两种聚类方法的异同点,为主题演化分析中聚类方法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整合普通逻辑,可以从类逻辑、整体逻辑与条件逻辑三方面把握科学发现的逻辑程序、机制与过程,科学发现的主轴是类比——归纳——演绎辩证组合的推理链.这是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对形而上学方法的知性逻辑成果的按认识过程的整合,科学发现的逻辑就是认识逻辑.普通逻辑修正、改造的新方向,实即黑格尔、恩格斯、列宁逻辑思想所指示的辩证法、认识论在逻辑基础上统一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逻辑史上,休谟问题是归纳逻辑中最具挑战性的基础问题。“归纳”概念最早可追溯到逻辑科学初创时期。到了近代,培根、赫舍尔、穆勒等人将其发展成一套比较完备、系统的归纳方法的理论,使之成为科学研究中观察实验,寻求因果联系,探究科学发现的强有力的逻辑工具,从而使归纳逻辑具有与演绎逻辑分庭抗礼的地位。但是,归纳逻辑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休谟等哲学家、逻辑学家强有力的冲击。休谟在《人类理解研究》一书中提出:任何一个归纳论证,结论都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内容,并且做出了某种预言和推测。对这种预言和推测,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针对学生在学习材料力学课程中存在的内容多、不容易掌握的特点,将力学竞赛辅导采用的科学方法论的逻辑方法(比较-分类法、归纳-演绎法、分析-综合法),引入到材料力学的课程教学中,形成一种以这几种逻辑方法为基础的新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新教学模式不仅提高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也很容易掌握各章的知识点,并将它们熟练地应用于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认识逻辑学”笔谈》系本刊2009年第1期起新辟的专栏。本期特邀《认识逻辑学——关于“转识成智”的逻辑研究》一书的作者张盛彬教授和浙江省委党校陈宗明教授笔谈。张盛彬教授评析了对亚里士多德、培根、康德和黑格尔的逻辑思想的误读,讨论了逻辑主义的反认识论的错误,呼唤逻辑学的认识论回归,并现身说法,回顾了构建认识逻辑学的思路历程。作者认为,演绎体系中的公理是认识中长期没有发现反例情况下、心理认同逐渐被强化的经验归纳,归纳是类比的发展,类比、归纳、演绎整合的推理链,是科学发现的逻辑的轴心,西方归纳派和演绎派的长期分歧被推理链整合了,认识论的研究也深入到了微观的逻辑层次。陈宗明教授从“知其一不知其二”命题引出“知其二”破题,主张“知其二”是认知的追求,认识的阶梯,也是认识逻辑成立的理由。人们能“知其二”,但也难“知其二”。认识逻辑是“知其二”的逻辑,应当属于哲学逻辑,属于应用逻辑。  相似文献   

11.
辩论的灵魂是逻辑 ,对辩题的概念作出分析和构造一个无矛盾的逻辑框架是辩论双方的出发点。在辩论中 ,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 ,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是最常用的两组思维方法。对经常困扰辩论双方的“逻辑消失”现象 ,可用三种方法来处理。因此 ,运用好逻辑 ,在辩论中就会战无不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研究热力学的两种方法——可逆循环过程法和特性函数法进行分析、比较和探讨,认为可逆循环过程法直观、形象,但不易选取适当的循环;特性函数法比较抽象,但依规规范,逻辑严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CBA职业联赛品牌定位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逻辑归纳与演绎等方法,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研究了CBA职业联赛品牌的形成、市场定位、市场推广和营销策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演绎能否得出新知?这是逻辑史上长期未获得解决的问题.并且认为新知智能通过归纳和类比获得,剖析了人们对演绎推理的误解,用事实说明演绎推理可以得到新知.  相似文献   

15.
住宅同层排水做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住宅给排水设计中的同层排水的做法是近年在住宅设计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做法中的一种。本文将住宅给排水设计中的同层排水做法归纳为五类,即地面法、暗埋法、降板法、户外法和假墙法,对各种做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并对各种做法的主要特点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以大连市8个地点的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评估了地下水水质状况,并分析了影响地下水水质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使用主成分分析,可将5个水质指标综合为1个主成分进行解释,解释率为69.478%,水质综合控制指标为总硬度和溶解性总固体.模糊综合评价法预测8个地点地下水中,1个为Ⅰ类水、1个为Ⅱ类水、5个为Ⅲ类水、1个为Ⅴ类水.主成分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预测地下水水质排名不完全一致,但总体趋势相同,说明两种模型都比较适合预测大连市地下水水质,而且两种模型结合使用后综合预测结果要比单一预测模型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7.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数学飞速发展的时期,算经十书大多在这一时期形成,而且在中国古代逻辑的“类”概念和“类以合类”推类思想影响下,形成自己的逻辑特色。  相似文献   

18.
推类是以墨家逻辑为主体的中国逻辑的主导推理类型,《数书九章》也使用“推类”作为数学推理的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9.
归纳与演绎是数学的两个面孔,针对传统教学偏演绎轻归纳的倾向,分析了归纳的本质、归纳数学的属性及归纳数学的教学法价值,为数学教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归纳与演绎各自的局限,论述了在认知过程中运用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是认识世界、把握客观真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法。但是它也不是万能的,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运用其他的方法,例如分析与综合、逻辑与历史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的运用不是仅仅使用其形式,还要在辩证思维方式的引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