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文超 《科技资讯》2014,(15):96-9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采矿行业也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然而随着煤矿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加,其受到的外侧的压力以及矿井上部的压力就越大,这就需要矿井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进行防护,保证矿井的安全,很多的矿井安全事故就是由于巷道支护不到位形成的,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加强巷道的支护防范工作。近年来,在矿井支护方面,我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煤矿软岩巷道支护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推广,煤矿软岩巷道支护技术对于软岩防护具有重要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对于煤矿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的研究及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应力软岩巷道壁后充填支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应力软岩巷道属非线性大变形问题,巷道支护必须满足其变形要求。总结了白皎煤矿高应力软岩砌碹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砌碹巷道破坏机理,并对碹体壁后充填粉煤灰基材料改善“支护-围岩”关系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到了现场验证。  相似文献   

3.
齐俊铭 《科技信息》2011,(25):335-335
软岩巷道的支护是困扰我国煤矿的难题。本文主要对软岩巷道支护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周强 《科技信息》2012,(34):I0171-I0171,I0169
本文针对梅河煤矿二井软岩巷道支护难题,分析了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力学机制及原因,探讨了软岩巷道二次耦合支护作用机理,提出了针对梅河煤矿二井软岩巷道的二次耦舍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5.
王金龙 《科技信息》2012,(30):385-385
本文针对梅河煤矿四井软岩巷道支护难题,分析了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力学机制及原因,探讨了软岩巷道二次耦合支护作用机理,提出了针对梅河煤矿四井软岩巷道的二次耦合支护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剧烈变形,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软岩巷道的支护一直是困扰我国煤矿的难题。本文主要对软岩巷道支护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应力软岩条件下煤矿巷道支护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井下煤矿巷道将处于更高的地应力环境中,尤其在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井下巷道支护及稳定性更加难以保证。研究高地应力软岩环境下巷道科学的支护方式是保证煤矿安全采掘深部煤层的关键之一。因此,就高应力软岩的基本概念及形成条件进行了讨论,在掌握高应力软岩巷道的变形特征和支护原理的基础上,并以芙蓉矿区白皎煤矿井下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为对象,对3种不同的支护方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结果表明预留刚隙柔层支护方式为最佳的适合高应力软岩条件下的巷道支护方式。  相似文献   

8.
文章综合考虑影响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的各种因素,并以淮北临涣矿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观测、调研、取样和煤岩力学参数的实验室测定,建立了临涣煤矿的深部巷道计算模型;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软岩影响下的巷道变形特点;论述了适合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控制的耦合支护理论,并结合该理论和软岩巷道应力破坏特点,对临涣煤矿软岩处进行了支护优化设计,并对支护设计的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得出对后续现场支护工业实验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随着煤矿采掘深度的逐渐增加,淮南矿区越来越多的矿井将要进入千米深部,掘进与支护的矛盾显现突出.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压力大,破碎岩体增多、地质条件恶化、地应力增大、地温升高、水压增大,导致深部软岩巷道掘进困难,开挖后围岩稳定性控制与支护难度加大,常产生大变形而破裂失稳,支护破坏严重,顶板压垮、底臌变形大,环境恶化、生产成本增加、安全事故多发.煤矿生产建设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对该类群巷道掘进与支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该文就淮南矿区软岩巷道掘进与主动支护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与介绍,探讨了淮南矿区软岩遵循"宜炮则炮、宜综则综"的掘进原则,软岩巷道掘进与主动支护问题的合理方法与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掘进和使用期间出现的巷道变形破坏严重的难题,结合现场施工经验,应用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破坏原因、规律以及提出巷道矿压控制措施,在煤矿试验区选择锚网梁索喷支护方式进行研究,证实此种支护方式为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合理可行的支护手段,对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的矿压控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任帅 《科技信息》2013,(7):429-429,436
长期以来,软岩巷道支护理论和技术一直是采矿技术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迫切需要对软岩巷道、特别是高应力泥化软岩巷道支护理论与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求解决高应力泥化软岩巷道支护问题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龙口矿区梁家煤矿巷道支护技术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岩巷道工程支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支护的成功取决于多种影响因素。龙口矿区梁家煤矿是典型的“三软”矿区,在巷道支护上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在论述了龙口软岩矿区巷道工程破坏的几种基本类型后,运用系统的观点,提出了梁家煤矿软岩巷道工程的系统治理对策和取得的经验,确保了矿井安全生产,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对类似软岩矿井工程设计、施工及维护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应力软岩下矿井巷道支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井下煤矿巷道将处于更高的地应力环境中,尤其在地质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井下巷道支护及稳定性更加难以保证.研究高地应力软岩环境下巷道科学的支护方式是保证煤矿采掘深部煤层的关键.就高应力软岩的基本概念及形成条件进行了讨论,在掌握高应力软岩巷道的变形特征和支护原理的基础上,以芙蓉矿区白皎煤矿井下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为对象,对3种不同的支护方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结果表明预留刚隙柔层支护方式为最佳的适合高应力软岩条件下的巷道支护方式.  相似文献   

14.
许家荣 《科技资讯》2006,(22):35-35
软岩巷道支护是煤矿生产中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也是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利用锚网喷支护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边坡岩土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刚度,减小岩(土)体侧向变形,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本文通过分析软岩巷道特点,对实施锚网喷支护过程中的主要技术.设计要点及在施工与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在实施锚网喷支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由煤矿巷道软岩深部破坏变形特征及成因入手,探讨了科学有效的锚注支护策略、支护方案及关键施工工艺,对提升煤矿巷道施工可靠安全性、创设优质施工建设环境,科学解决软岩深部巷道支护难题,创设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洪武 《科技信息》2007,(20):222
我国许多煤矿巷道布置在松软围岩中,而松软围岩具有强度低、膨胀性和流变形严重等特点.直接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为此软岩巷道支护方式、方法的合理选择与应用是极其重要的.本文通过分析软岩分类特征及软岩巷道围岩控制原理,针对软岩巷道支护方法,以淮南矿区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深部软岩巷道锚注联合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基于千米埋深的唐口煤矿巷道围岩矿物成分分析、岩石力学性质试验及地应力测试的结果,提出了采用锚注联合支护方案进行深部高应力膨胀性软岩巷道支护设计。通过FLAC 3D数值模拟,验证支护设计的可行性和优化支护参数;通过矿压监测,评价支护设计的合理性和支护效果。工程实践表明,锚注联合支护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的大变形和底臌,维持了巷道的长期稳定,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曹庄煤矿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困难的问题,进行了井下原岩应力实测,采用基于实测地应力的锚杆支护优化设计方法,优化了巷道支护设计参数。工程实践表明,该支护技术有效控制了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控制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有效方法,对类似条件下巷道支护设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深部软岩巷道变形特性及其控制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深部复杂软岩巷道稳定性控制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软岩巷道的变形破坏特征、围岩的变形破坏机理以及深部软岩巷道的稳定性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基于对深部复杂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与围岩变形破坏机理的研究成果,分别采用"三锚"联合支护技术、"长短锚"联合支护技术以及抗让结合的支护理念,研究确定了深部复杂软岩巷道稳定性控制的合理支护方案。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表明,所确定的软岩巷道的稳定性控制方案是合理、有效的,可以保证深部复杂软岩巷道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锚注支护在桃园北四采区7244机巷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桃园矿北四采区7244机巷工程支护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特殊地质情况,设计合理的支护断面,确定合理支护参数的锚注支护方案。方案实施后在支护现场设立两个测站对锚杆的载荷、多点位移计的位移以及围岩收敛值进行测定,并绘出其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锚注支护确保了桃园矿井的安全生产,为我国煤矿井下软岩巷道治理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