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晓莉 《甘肃科技》2013,29(4):47-48
合水地区属陇东黄土高原,地貌主要由黄土塬、河谷阶地和低山丘陵组成。全区地形复杂,相对高差最大320m。黄土层巨厚、潜水位深,干燥、松散的黄土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作用强烈,导致激发、接收条件差。通过大量的试验工作,确定了在黄土塬区采用大排列和多检波器接收,多井组合和大药量激发等技术的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和采集参数,取得了较好的地震资料,查明了主要可采煤层的赋存情况及构造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2.
贺中银  张奋轩 《科技信息》2011,(23):I0067-I0069
以陕西渭北黄土塬区多个项目地震勘探为实例,分析了黄土塬地震勘探存在的技术难点,特别是该区干扰波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地震记录的质量。为此,从激发岩性、激发方式、激发井深、观测系统、道距选择、检波器组合方式、覆盖次数等多角度、多参数进行分析,以克服黄土塬区复杂地震地质条件下地震勘探技术难点问题,实践证明,在渭北黄土塬区,以较密的横向采样与钻孔资料相结合,可以获得精确的解释资料,为煤矿安全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多年黄土塬地区工作经验,对于黄土塬区地震勘探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文利 《山西科技》2012,(2):71-72,79
山西阳曲矿区复杂的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对地震成孔及地震波的激发、接收不利,给地震野外采集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大量的试验工作,确定了经济合理的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和参数,取得了高信噪比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4.
侯懿  陈冕 《科技信息》2012,(10):322-322,315
山东赵楼煤矿地震波激发条件较好,地震记录信噪比及分辨率较高,但受村庄、河流、车辆及激发层位不稳定、构造复杂、断层发育等影响局部地段地质反射条件差,反射波能量变弱,信噪比降低,因此需要进行精细的地震资料处理工作,以保持地震波的高信噪比、高保真度和高分辨率。  相似文献   

5.
卜宪瑞 《科技信息》2014,(3):232-233
百贯沟煤矿位于陇东黄土塬区,区内塬、梁、沟、峁比较发育,地表高差变化较大,最大高差240m,地层倾角大,断裂构造发育,煤层存在横向不连续性,另外,本区第四系覆盖较厚,横向变化大,对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造成较大困难,总体而言,本区地震地质条件复杂。通过实验对比,采用变观措施能有效解决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差的问题;针对黄土塬和大倾角资料的特点,资料处理中,加强了静校正、反褶积、去噪、偏移等模块的对比处理。解释成果经钻探与巷探资料验证,地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巨厚的黄土疏松干燥,沉积松散、弹性较差、潜水面较深,地震波能量吸收衰减严重。地震激发条件差,浅表层干扰严重,地震施工条件困难等原因造成了该类型地区信噪比低静校正困难,为改善野外采集资料品质,首先, 对黄土源地区的表层和地下地震地质条件以及干扰波特征进行了分析; 然后, 在改善激发条件方面进行了激发方式、激发岩性等实验,选取最优的激发方式获得高品质,高信噪比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7.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巨厚黄土塬区地震勘探为例,针对黄土塬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的特点,以中生界与古生界砂岩储层预测和古地貌刻画为目标,通过对影响地震资料信噪比的因素分析和不同去噪技术的研究,提出了适应黄土塬区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有效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黄土山地区高密度地震勘探激发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及长庆油田油气需求量的增加,鄂尔多斯盆地地震勘探领域不断向复杂的区域(地表岩性复杂多变,地下构造复杂、隐蔽)延伸,油田开发对勘探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地震采集技术发展现状来看,高密度地震勘探就是解决复杂区域地层成像问题的有效手段。和常规的地震勘探强化单炮激发效果的设计理念相比,高密度采集要求激发和接收点都具有较高的空间采样密度,激发和接收环节都不再追求通过组合方式来压制噪音,提高信噪比;而是在激发环节尽可能模拟点震源激发,在接收环节能够接收到保幅保真无污染的真实信号,最终提高叠加剖面的信噪比。基于这些要求,主要研究高密度地震采集激发参数的设计思路和选取结果;通过具体试验、理论分析和统计学的方法来推导和论证高密度地震采集的激发参数。高密度激发参数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之后,发现剖面的浅层信噪比明显好于常规剖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9.
常鉴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5):1740-1746
在复杂山地、山前带地震采集中,相同激发条件下的灰岩裸露地表接收的地震记录信噪比明显低于覆盖有低降速层的砂泥岩区,其原因一直是许多地震勘探工作者关心的问题。利用物理学振动原理、弹性力学理论及数值模拟方法,对弹性波在不同阻抗介质中质点运动的速度、加速度振幅分析表明,使用接收质点运动信息的检波器接收地震波时,灰岩介质的高阻抗导致质点运动振幅小,表现出接收到的地震波能量弱;同时,物理正演模拟和野外试验资料分析表明,灰岩裸露区近地表的非均质性导致了该类地区散射、耦合噪声等更加发育。由于原始地震数据的信噪比是由反射信号的强度与噪声水平的相对关系决定,所以灰岩裸露区地震接收资料质量差的原因是灰岩介质的高阻抗导致接收的地震信号弱,并且灰岩裸露地表特有的表层结构导致噪声强,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降低了该类地区地震资料信噪比。改善灰岩裸露区地震数据质量应采取的措施是合理使用压噪技术并避免因检波器与地表耦合不佳而导致的噪声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煤层气地震勘探的关键是尽可能保证地震子波的一致性.为了查明煤储层空间展布、小微构造发育和煤层气高产富集区,需要获得高保真、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本文结合在华北延川南和贵州省织金地区煤层气地震勘探实例,从检波器制作工艺与原理、野外埋置、子波一致性、叠加剖面等方面,对比分析数字检波器单点接收与模拟检波器组合接收的地震记录子波在波形、振幅、频率、相位等方面的一致性,阐述了数字检波器单点接收在煤层气地震勘探中的优势.与模拟检波器组合接收相比,采用数字检波器单点接收在接收环节上保证了地震子波一致性,其地震记录频带宽、子波一致性强,叠加成像后弱反射波组的连续性、信噪比和分辨率均有所提高,对识别煤储层空间展布、小微构造发育和煤层气高产富集区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杨五辈  赵泽  马国荣 《甘肃科技》2012,28(21):39-43
在地震地质条件较好,地势平坦的地区,三维地震勘探作为一种先进的勘探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在山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三维地震勘探起步较晚,但近几年也取得了一定突破,并在部分地区进行了成功的运用。由于山区地形复杂,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成孔形式不一,数据采集困难。通过对岩石出露区、坡积物堆积区及黄土覆盖区进行试验分析,采用了封孔、压孔、组合炮及特殊观测系统等手段,有效地压制了干扰,提高了信噪比,使目的层反射波明显,得到了较理想的野外原始数据。山区地形变化大,基岩裸露,山谷内多冲积物,地震施工困难,各种波干扰严重,记录质量较差。根据山区三维地震勘探的技术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三维地震的激发条件、接收条件、地震资料处理等常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技术方案及施工措施。以甘肃省赤城山区三维勘探为例,介绍了山区三维地震勘探施工方法及处理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山地三维地震勘探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文明寨地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开展了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本文针对该区特有的地震地质条件和以往地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观测系统设计、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表层调查等方面阐述了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方法与技术,得到了许多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陈昌礼 《甘肃科技纵横》2011,40(5):68-69,98
西北地区煤田地震勘探主要以陆地勘探为主,湖泊、河流较少,水上地震勘探方法一直处于盲区。煤田三维地震勘探首次应用于水上地区,针对勘探区特殊性。首先,通过试验选取适合本区的激发与接收因素,并确定合理的观测系统及施工方法。其次,根据勘查区的特殊的表层条件,采用了经济有效的方法,解决了水上数据接收的困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通过...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文明寨地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开展了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本文针对该区特有的地震地质条件和以往地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观测系统设计、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表层调查等方面阐述了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方法与技术,得到了许多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刘斌  董旭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1):4536-4543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地区表层结构复杂,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纵向目标层系多,构造幅度低,储层微断裂发育、非均质性强、预测精度低,岩溶孔隙及断缝尺度小,难以识别。为此,在该地区系统开展了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目标处理、综合解释一体化技术攻关。基于地质效果优化采集方案设计,采用小组合、适中面元、宽方位、高覆盖的观测系统,应用井震联合宽频激发与全节点接收,在保障地震资料一定信噪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分辨率。在保真、保幅的前提下,应用高精度融合静校正技术、特色噪声衰减技术及煤层屏蔽下弱信号成像技术,获得了高品质的地震资料。针对断缝体及上古生界成藏主控因素的地震地质特点,建立了高分辨率储层预测、高精度断裂识别与圈闭描述技术,最终形成了一套黄土塬高质高效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体系。将该技术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HS工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获得了高品质的地震资料,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黄土塬地表复杂的特点,设计了符合该区施工特点的特殊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了炮检点的实时动态设计分析,采用激发点的灵活布设、检波排列的适度调整,较好地解决了CDP的分布以及资料的完整性问题。通过该方法的应用,首次获取了吕梁山脉中段西部一个典型的黄土源区地震反射资料,进而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低信噪比、地表极其复杂的三维地震采集技术。  相似文献   

17.
对准噶尔西缘山前带超浅层进行了地震采集方法研究。针对山前带超浅目的层的勘探难点,采用提高分辨率地震采集方法,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方法设计,最大限度地改善激发、接收效果,提高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最终取得了复杂山前带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采集方法,获得了较高品质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8.
重庆南川地区五峰-龙马溪组常压页岩气资源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该区具有复杂近地表和复杂构造的"双复杂"特征,地震资料品质差,采集成本高,制约了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工作。深入分析前期资料,总结了该区地震采集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南川地区划分为"砂岩地表、向斜构造区""灰岩地表、斜坡构造区"和"灰岩地表、高陡构造区";提出了统一排列片接收、分区不同密度炮点激发的变密度三维观测系统设计,与前期施工方法相比,采集成本降低约13.56%;优化地震激发接收参数,提高了原始单炮品质;采用基于高清航测影像和全局寻优原则的激发点优化设计,提高全区整体资料品质及施工效率。2020年阳春沟变密度三维获得较高信噪比地震反射资料,落实该区构造格局。该技术适用于四川盆地周缘地表、地下"双复杂"区页岩气的地震采集。  相似文献   

19.
安莲萍 《甘肃科技》2013,29(4):41-43
煤田二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于陇东巨厚黄土层区,黄土层厚度变化剧烈,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属于地形地质条件特别复杂区,是目前煤田地震勘探的难区。要在这个地区用地震勘探方法寻找新的煤炭资源地,必须解决地震资料野外采集、数据处理和地质解释等难度较大的问题。首先,通过试验选取适合本区的激发与接收因素,并确定合理的观测系统。其次,对获得的信噪比较高的原始资料,做好资料处理与解释。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查明了勘探区含煤地层的起伏形态和断层构造特征,提出了有效反射波分叉合并点的产生原因,控制了主要煤层的分布范围。取得的这些地质成果,将成为矿井建设和生产的可靠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土塬斜坡带的地震资料品质最差,研究程度极低。采用先进的交错网格、谱元法和高阶有限差分波场模拟算法,对斜坡带地震波激发进行了数值模拟,准确地反映了地震波场特征,从理论上优选出地震波激发参数。经试验提出一套超多井组合地震波激发技术,取得了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