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了以"内心体验"为核心的享誉世界的戏剧的表演体系,其戏剧表演理论概括了戏剧艺术的先进经验,它不仅具有卓越的实践意义,而且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科学价值,它揭示了艺术创作的客观规律,为舞台现实主义的真正科学理论奠定了巩固的基础,同时对20世纪的世界戏剧舞台和表演舞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知峰 《科技信息》2011,(19):407-407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戏曲既有戏剧的的共同特点,又因不同的表演手段而区别于话剧等其他戏剧艺术,具有自己的特点。戏曲表演艺术是行动的艺术,作家可以用文字,画家可以用画笔,音乐家可以用声音作为创作的手段,而演员只能用准确的舞台表演征服观众。舞台上鲜明的人物形象是通过舞台表演过程来完成的,这就决定演员必须掌握塑造舞台人物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表演。  相似文献   

3.
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对当代戏剧有着深远影响.他把一种叙述性、评论性的因素引入戏剧舞台,以促使观众能够对舞台上的演出产生清醒的判断和冷静的思考.为此他在剧本创作、导表演和舞台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革新.本文对"史诗剧"的理论观点和舞台实践中的革新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舞论》是现存最早的梵语戏剧学论著,对古印度梵剧的戏剧原理、剧作法以及舞台表演实践都做了全面、深入的论述。由《舞论》中的戏剧理论和舞台表演实践可以看出:《舞论》既与东方文化体系保持着紧密的审美契合,又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论体系和表演模式;同时,《舞论》在时空概念、表演的结构与框架、角色的类型化方面,对印度传统表演艺术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戏剧翻译不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受到的关注与研究远远落后于其他文学翻译研究,主要原因是戏剧可以被视为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同时它的本质又决定了戏剧是为了舞台表演并且由观众欣赏的表演艺术。将傅雷的"神似"学说引入舞台戏剧翻译,以戏剧的表演性为出发点,探讨了在舞台戏剧翻译过程中,以"神似"学说为指导和评价标准,再现戏剧语言特点的翻译策略与技巧。  相似文献   

6.
当代戏剧小品因其独特的创作和表演形式赢得了众多观众的认可,不仅直接引发了春晚舞台上的表演风潮,而且也催生出了一大批戏剧小品明星,同时因其题材丰富,在反映社会现象的深度、广度上也趋于多样化。戏剧小品已发展成为被大众青睐的艺术形式,对其研究有利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  相似文献   

7.
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对当代戏剧有着深远影响。他把一种叙述性、评论性的因素引入戏剧舞台,以促使观众能够对舞台上的演出产生清醒的判断和冷静的思考。为此他在剧本创作、导表演和舞台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革新。本文对“史诗剧”的理论观点和舞台实践中的革新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戏剧翻译对戏剧的传播有重要的作用。表演是戏剧创作的目的,为实现戏剧的顺利传播,戏剧翻译中应注意可表演性。译者在翻译戏剧文本时,应综合考虑目的语观众的期待,目的语文化的归化作用以及舞台效果等因素,以实现译文的可表演性。  相似文献   

9.
戏剧是一种用于舞台表演的语言艺术,它和文化联系紧密,同时也极富文学性。戏剧的语言常常独具特色,比如简洁、口语化、性格化等。《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戏剧。本文主要对《仲夏夜之梦》的语言风格进行研究,更加深一步的了解这部佳作。  相似文献   

10.
服装表演舞台设计的视觉表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服装表演舞台设计的视觉元素为切入点,论述了服装表演中舞台设计视觉语言的实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的兼容并蓄的特点.通过分析服装表演舞台设计中的视觉表现形式,指出舞台设计视觉创新应以创造性思维为先导,注重自身的表现内涵,寻求独特的创意形式.  相似文献   

11.
苏珊.格拉斯贝尔的《琐事》是女性主义戏剧的经典之作。戏剧通过描写两性之间的潜在差异,反映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状态。男性和女性在舞台空间上的隔离象征了两性在语言、空间、思维方式等层面的不同。鲜明的对比体现了格拉斯贝尔对两性关系的思忖和对女性权力的眷顾。文章从性别二元对立的角度着手来阐释《琐事》,能深化读者对文本内外所展现的两性关系的理解,进而肯定文本的巨大文学价值和深远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戏剧翻译之目的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戏剧翻译被等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翻译,"对等""忠实""信"成为衡量其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然而,戏剧不同于诗歌和小说等文学形式,它更加关注言语传递的即时性、舞台表演性和交际性。因此,一部戏剧译本成功与否应该以是否达到了上述目的和翻译是否充分来作为其衡量标准,在这方面,目的论为其提供了较好的理论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3.
戏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其语言具有文学作品语言的共性。但戏剧主要通过人物台词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加上舞台表演的需要,使戏剧语言具有了其他文学体裁所不具备的一些特性。同样,戏剧翻译也应具有自身的特性。从戏剧语言的口语性、通俗性、动作性和人物性等方面,对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成名作《天边外》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此说明戏剧语言的这些特性是如何在戏剧翻译中得到体现的。  相似文献   

14.
歌剧是一种戏剧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精湛的舞台表演、跌宕起伏的音乐旋律以及强烈的戏剧冲突等特点使得歌剧艺术不断的蓬勃发展。其中《苍原》自1995年在辽宁歌剧院首演至今,它表现出了史诗性、开放性、戏剧性等三大艺术特点,在中国它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歌剧经典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戏剧表演不但以语言的形式交流思想,而且通过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传情达意。戏剧表演应用于外语教学具有教育心理学、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等理论基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探讨了将戏剧表演应用于外语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与方法,并结合实际教学效果阐述了戏剧表演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16.
按时间序列论述服装表演的起源与变迁,探讨其发展历程与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时装表演来源于一种称之为"玩偶模特"的法国宫廷礼品及其随后出现的玩偶时装表演.19世纪中叶,英国服装设计师C.F.沃思开创了真人时装表演之先河,造就了"模特小姐"职业.20世纪初,商业活动、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促使时装表演从街头走向舞台,从单纯的商业行为演变为一种新型艺术表演形式.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电视、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商业竞争的加剧使得时装表演向多元化方向演变:专业性服装表演不再局限于高档次、高规格、大规模的舞台展示,而且出现在街头与露天,追求标新立异与轰动效应;业余表演反而更加关注舞台、灯光、乐队的层次,刻意迎合演出的主题、档次与水平.模特大赛、选美大赛以及艺术院校、模特培训机构造就了一批专业名模,但超级名模的发现与成长,"星探"的作用不可小觑.模特行业与舞蹈、戏剧、艺术、体育运动等行业相互交融,模特职业已渗透到文化、艺术、公关等社会领域.在中国内地,表演的服装存在着过分重视艺术性而忽视商业性、实用性问题.年轻设计师甚至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作品充满了奇思妙想,但很难实现批量生产和走进市场.  相似文献   

17.
戏剧舞台上的道具是通过舞台动作而赋予其生命的,它具有装饰性,在美化舞台的同时,又有净化舞台等功能;还具有实用性,这是其本质;再就是它具有的象征性,戏剧舞台上的道具既是实用的,也能代用;既具有现实性,也能赋予它象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讦的戏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虽然有些不合时宜,但却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形态──自我之剧。这首先是他的非功利的以表现剧作家的哲学探讨和个人情感为主要内容的自我戏剧观。其次是其戏剧人物也具有剧作家的“自我性”,往往有与剧作家同一的精神追求与困感。再次是在戏剧形式上采用“案头剧”形式,难以在舞台上表演却有利于读者的阅读。  相似文献   

19.
何芳 《科技信息》2011,(20):I0139-I0139
作为非言语符号因素的戏剧舞台说明具有对话性,其翻译与戏剧对话的翻译一样重要。通过分析戏剧舞台说明语言的话语性及探究舞台说明翻译的相关文献,本文作者倡导应将戏剧翻译的戏剧对话和舞台说明两项内容的翻译列为戏剧翻译的两个并列子项来对待,舞台说明翻译应是文学翻译与应用翻译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16、17世纪之交两个同时代戏剧大师。他们各自的经典代表作《哈姆雷特》与《牡丹亭》中都不约而同地含有鬼魂戏,并且鬼魂戏均是戏剧文本和表演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本文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认为:鬼魂戏的出现具有共同的人类文化渊源也反映了两位大师不同的时代风貌及人文主义特色,而鬼魂戏在两部作品中对情节推动和戏剧表现也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其中的异同更显示了中西戏剧的沟通与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