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商周到清末,传统民本思想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民本思想的核心是重民,但它同时又是与封建专制联系在一起的,具有着自身的逻辑和推论,不能等同于现代的民主理念;但是近代中国却是以民本为支点,逐渐认识和接受民主思想的。这说明传统民本和现代的民主思想仍有对接之处;实现传统民本思想向现代政治理念的转化是现在对待传统民本思想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传统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体现了朴素的重民价值取向,对缓解当时的社会矛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强调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它不仅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而且在“人”的内涵上和历史地位认识上、政权目标追求上、内容及保障措施上、价值目标取向上都实现了对民本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儒家“民本”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它凸显了民众在国家中的基础性地位,强调统治者为政要以民为本,爱护民众。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儒家“民本”思想一方面蕴含着超越性的永恒价值,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具有其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历史局限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科学方针,实现儒家“民本”向现代“民主”的转换,对当前中国坚定“执政为民”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群众观"与传统儒家文化中"贵民""爱民""富民"的"民本"思想的阐述,说明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民本"思想优秀内核相结合的产物."以人为本"的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同时又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相结合而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群众观”与传统儒家文化中“贵民”“爱民”“富民”的“民本”思想的阐述,说明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民本”思想优秀内核相结合的产物。“以人为本”的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同时又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相结合而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6.
民本思想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它不仅是儒家思想的精粹,也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最具进步性的思想。民贵君轻,以民为本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主旨。民本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必然产物,对我国封建社会以及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对古代民本思想的超越,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居中心地位,是世界文明史上特有的文化奇葩.它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历经商周、春秋战国、汉唐宋、明清等发展阶段,经过不断丰富、发展和实践,形成了较系统的思想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民本思想,在经历了先秦、汉唐、明清各时期思想家们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后,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民本思想内容丰富,其中就包括统治者要从民、尚贤、教民、富民、取信于民的具体施政原则。正是这些爱民利民的措施,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生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儒家的民本思想也有其局限性,它终究是一种"为民作主"而不是"由民作主"的学说,它始终是以维护封建君主统治为目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为民。  相似文献   

9.
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积累了深厚的民族优秀文化,这些令人骄傲的灿烂文化便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最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根基,如"民为邦本"中的民本思想,"忧国忧民"中的政治忧患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等,对当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背离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那么中国的文...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思想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观和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群众观,并充分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层面上看,这一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自信建设乃至世界发展都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弘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每一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11.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儒家民本思想在“民”的概念、利益、地位以及执政党与民关系上辨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儒家民本思想的异同,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经验,辩证地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的合理内核,抛弃了传统儒家民本思想封建实质,是真正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创造"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它使中国传统的实事求是实现了由学风到思想路线的提升,使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实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转换,使中国传统的小康思想实现了新的飞跃,将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推向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民本思想赖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已经消失,但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并没有终结。民本思想要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寻求新的合法性基础,就必需实现其现代化转型。这主要表现为四个转化:从"臣民"向"公民"的身份转化;从纯义务型向权利义务一致型转化;从恩赐性拯救向自我解放转化;从集体本位向对个体的关注转化。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思想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又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高度升华。湖湘文化的精华:经世致用、民本思想、独立根性通过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璇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465-1467,1472
中国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作为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和谐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价值。它不仅是一个文化体系,更是一种价值范型、政治理念和社会理想,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源头活水。在当代,我们应当对其去粗取精、积极继承和发扬,传播传统和谐思想的正能量,从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人本内涵入手,从人性的整体性要求、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基础和与西方人本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本质区别,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和意义,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是中国儒学传统的重要内容,是儒家士大夫以及一些君主在处理君与民的关系时提出的一种道德理想和治国措施。民主思想则源于西方,其实质是人民治理国家。民主与民本有共通之处,更有本质的不同。中国历史的曲折发展体现着民本与民主思想在其中实践的独特路径,考察这些思想及其实践对当前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民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融合中西政治思想而造就的独特形态。它含义复杂,在不同历史情境中有不同的所指。受时代条件的限制,民权发展有路径选择的困境。中国近代民权观继承并改造传统政治化中的民本价值观,有选择地借鉴西方各种政治学说的适用成分但又有别于西方民主观。它与民本、民主、人权、自由、平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中国近代民权观呈现出功利主义、理想主义、集体主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儒家民本思想形成发展过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民本思想作为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自西周时期产生以来,经过众多儒学政治家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本文试图对儒家民本思想的起源、发展过程进行初探与阐述.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民本思想来源于我国传统的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人的发展观以及毛泽东的人民利益观三方面。它在经济上坚持人民富裕观,政治上坚持人民民主观,文化上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具有人民性、实践性、时代性、务实性和创造性等基本特征。邓小平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是在实践上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论上成为新思想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