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斯琴掛家族是典型的达斡尔族萨满世家,其家族姓鄂嫩哈拉,家族世代信仰萨满文化,家族中每隔几代就出现一个萨满,到斯琴褂这儿已是第七代萨满了。作为这个家族的新一代萨满,斯琴掛不仅比较完整地传承了达斡尔族萨满祭祀仪式。还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萨满文化研讨会,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肯定,成为达斡尔族萨满文化传承人。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萨满神话与萨满教的关系,分析了达斡尔族的萨满教与信仰,认为达斡尔族神话传说与祭祀活动带有萨满教多神崇拜特征.  相似文献   

3.
满族人信仰萨满文化的历史悠久,至今在满族民间还保留有萨满文化的传统。萨满是萨满文化中的主角,萨满的产生与萨满文化的形成有着最直接的关系。萨满传承对于萨满教的保留、延续以至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吉林九台石姓(石克忒力氏)家族是典型的满族萨满世家,其萨满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据该家族神本子记载已传承八代。传承方式主要通过"神抓"和"族选"两种方式,并有"学乌云"与"落乌云"的萨满仪式。石姓家族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满族萨满祭祀仪式、神歌。石姓家族及其萨满为满族的萨满文化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梁美玲 《科技信息》2009,(18):233-233,236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其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接受满族萨满文化和桦树皮艺术的影响,培育并产生了独具魅力的达斡尔族哈尼卡艺术。其富于特色的艺术风貌是达斡尔族原生态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本文从概念叙述及其传承上的特点分析,揭示其作为传统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脉在今天的生存、传承、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5.
达斡尔族的哈拉、莫昆名称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符号,具有多重文化功能,依其历史演化进程依次似为:1.居住地域性标志;2.氏族标志;3.血缘关系标志以及确立婚姻关系的参照系:4.姓氏:5.父系家族;6.文化符号等。这种由语言符号逐渐演化至文化符号的历程充分地揭示了达斡尔族制度文化的形成、演化及其与外来文化交融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民族同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达斡尔族传统的文化与民歌也越来越被人们忽视,而让达斡尔族的民歌长远发展下去就必须从孩子入手。文章以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例,简述了达斡尔族民歌在当地中小学的发展现状、制约达斡尔民歌发展的因素等,提出了让达斡尔族民歌真正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的达斡尔族经历了剧烈的文化变迁,同时,达斡尔族的双语教育也有了较大发展,达斡尔族的学校双语教育出现了达-日-汉-蒙等多语教育模式。由于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现代学校制度建立,达斡尔人中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数量增加,涌现出了大批精通多语的人才,大量的民族文化遗产得到开发。一些达斡尔人还留学发达国家,取得杰出成就,显示出达斡尔族文化的极大的开放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政局的动荡和异常,达斡尔族双语教育未得到应有的发展:普及发展不够,甚至还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化性扭曲。  相似文献   

8.
以《达斡尔族乌钦叙事诗经典英译:少郎和岱夫》英文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以对等理论为依据,运用功能翻译理论探讨民族典籍英译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提出以“异化”为主导策略,重点探讨了“直译”和“意译”在达斡尔语文化专有项英译中的重要作用,确保成功传递达斡尔族叙事诗的文化价值,为其他类似民族典籍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文献调查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达斡尔族传统利用野生物资源的现状、乡土知识和实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量化分析.调查结果表明:(1)达斡尔族传统利用的野生生物资源共有117种,其中野生动物45种,分属28科,45属;野生植物63种,分属29科,53属;野生微生物9种,分属7科,8属;(2)达斡尔族传统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范围主要包括食用、药用、建筑、饲料、文化习俗和生产生活等方面,以食用和药用为主,其中可食用的有78种,入药的有54种;(3)达斡尔族传统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的相对重要性值(RI)最高为1.75,最低为0.5.达斡尔族地区对于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呈下降趋势,部分资源存在过度利用情况,传统知识丧失严重.针对传统知识受威胁因素,本文提出建立相关政策法规制度,适当保护达斡尔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并推广当地传统的野生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促进达斡尔族传统知识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0.
孙岩 《科技咨询导报》2014,(10):220-220,222
随着社会的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体育事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们越发的愿意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曲棍球运动越来越受到群众的喜爱。曲棍球发源于中国北方的莫力达瓦地区的达斡尔族,是传统的曲棍运动的代表,是中国传统运动中的一个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更是以其独特的民族性和民间性的特点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弘扬了民族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族的团结,使得各个民族更好的参与到体育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又经过数年的发展,得到沉淀和升华,大大的丰富了世界民族文化的内容,全面的促进曲棍球运动代代传承下去。在曲棍球得到发展的今天,达斡尔族的曲棍球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和弘扬,全面的增进了达斡尔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而曲棍球运动更是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证更好的通过曲棍球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该文就是要分析传承千年的达斡尔族的曲棍球文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北方民族中蕴藏着大量萨满服饰资料,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加以调研,产生了众多研究成果。本文从史料典籍中的相关记载、萨满服饰形制与演变、服饰的属性与功能、服饰中的象形符号及服饰的艺术审美等几方面,概述北方民族萨满服饰艺术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一棵家庭树,引出了立蕙的寻父之路,更隐藏着一个移民家族50年来所发生的点滴。陈谦的中篇小说《繁枝》正如题目一样,许多鲜为人知的枝节需要不断被发掘。小说不仅仅局限于何氏移民家族的故事,而是更多从家族三代人的精神历程出发来着眼于如下问题:生活在20世纪中叶以后的中华民族几代人如何直面历史,如何处理中西文化碰撞下的思想冲突以及如何在觉醒后重新放飞心灵。  相似文献   

13.
术数学源于先民的巫史文化,是中华道学文化的一大支柱。从美国系统科学家拉兹洛教授挽救人类精神困境与全球生态危机的"意识革命"论看,术数学的研究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灵性,促进全球化的"文化转型"。术数学既为中国传统文化,亦需珍惜。保存了中国的过去,也就保护了中华民族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通读阿来的小说作品,可以发现其中隐含着浓郁的族群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化的特色,这也是阿来进行小说创作的精神原乡和不可或缺的民问文化资源。本文透过其小说中隐含的宿命的宗教观念,神秘的宗教传说和仪式,以及众多肩负着宗教文化传承使命的僧人形象等方面入手,力图比较全面地揭示和展现阿来小说作品中的宗教文化。以及由此所要传达给我们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5.
云南富源水族有挂"吞口"镇宅的习俗。"吞口"是由巫覡面具发展而来的一种镇宅面具。红、白、黑、黄是富源水族"吞口"的主要用色;色彩的运用赋予了"吞口"独特的灵力。"吞口"的用色既与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有关,又与富源水族民族文化有联系,是由水族先民传承下来的一种无意识的喜好,保留了原始的色彩心理。  相似文献   

16.
试论代际知识传承的新变化及其对老龄化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传播学的新角度,论述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不同代际知识传承模式及其对社会代际关系的不同作用与影响。在社会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必须根据社会代际知识传承的新变化,对社会代际关系形成新的认识与思考,及时地做出应对反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适应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需要。相关对策有:正确认识当代代际知识传播的新变化;老年人主动提高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实现家庭关系民主化和代际关系平等化;发展社会化养老事业;弘扬与提倡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以乌龟脑和肝组织为材料,用φ=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同时也对肾、心肌、脾脏、尾部肌肉等组织进行了体外培养,结果表明:原代培养的脑细胞(TBCs)和肝细胞(TLCs)生长良好,传代TBCs前3代生长稳定,第4代出现聚集生长,第5代出现"自发转化"现象,至12代,"转化"后的细胞体系生长旺盛;TLCs传代后不易增殖,第3代出现衰退;肾脏细胞在培养过程中有少量贴壁;心肌、脾脏、尾部肌肉的细胞培养都不成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最近两代日本化式女装原型的比较与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八代原型的主要特点是造型设计与人的身体特征趋向吻合,并使实际应用变得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个建立在中国各代人社会经历基础之上的代际框架 ,对各代人在家庭生活、日常消费取向、职业生涯、社会关系、科技产品消费、娱乐、时尚和社会意识等八个重要生活方式维度方面的态度和行为 ,进行了具体的解析 ,并最终提出了几个总体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进入现代社会,严谨的儒家家庭伦理因其封建专制性而遭到新文化的抨击。在这种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现代女作家以个体本位和个性意识为基础,站在女性立场上观照儒家家庭伦理文化。她们通过大量家庭矛盾的揭示和女性悲剧的描写,对儒家家庭伦理文化的弊端进行了较为理性的价值批判,为女性摆脱旧家庭的禁锢从而获得“人”的自主意识,为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家庭伦理文化观,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