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煤炭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指标的最新研究成果,煤炭的自然发火不但取决于煤的内在因素,还取决于促进煤自燃的外在因素,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指标的系统方法应以煤炭对自燃的敏感程度和外在的开采条件为基础,并就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指标方法的某些局限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曹佃君  曹建文 《科技信息》2010,(25):I0354-I0354
协庄煤矿于1962年建成投产,核定生产能力200万吨,开采煤层为二、四、六、十一、十三、十五层,开采水平为-550、-850水平,开采深度1200米,-1100水平延深已开始。随着开采深度增加,矿井通风网络复杂,系统调控难度大;十一层煤瓦斯含量高,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开采煤层煤尘爆炸指数在39-45%,具有强爆炸性;开采煤层均为二类自燃煤层,煤层有自燃发火危险。今后在矿井生产向深部和边界转移,隐患更为明显,诱发重大事故的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3.
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是采煤方法的一次革命,是未来厚煤层采煤技术的发展方向。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六十八条规定:采用综采放顶煤技术开采时,必须符合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按此规定,淮南矿区中厚煤层可以采用放顶煤采煤法.但在回采前需采取区域性防突措施并经评价确保消除突出危险性。另外.由于矿区的煤层松软、透气性低,顺层钻孔成孔长度较短,因此,提高顺层钻孔的成孔长度是提高低透气性煤层抽放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开采煤层自燃机理的阐释,选取其主要影响因素作为判别指标,建立了开采煤层自燃危险性的自组织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选用典型的样本对该神经网络进行了训练,尔后用测试样本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预防采空区遗煤自燃火灾的发生。方法 通过文献查询、现场勘查、专家访谈确定煤自燃影响因素,选取20个因素构建煤自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评价方法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故采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法(DEMATEL)和层次分析法(AHP)进行耦合确定各项指标的综合权重,并分析各个指标对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影响大小,最终在山西焦煤东古城煤矿进行实例应用。结果 粒度孔隙率、煤的吸氧速率、煤层埋藏深度、工作面推进速度和最短自然发火期等五个因素对采空区煤自燃的影响较大;计算得出Z109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火灾安全性总得分为79.76。结论 自燃风险级别为Ⅱ级,容易发生遗煤自燃,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为东古城煤矿进行防灭火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采煤方法的选择樊贤勇;候长享(采9101班)(资源工程系)1概述六枝矿井型为60万吨/年,但自建成投产以来从未达产,后核定为30万吨/年。未达产的原因有:矿井地质安全条件复杂(有煤与瓦斯突出、煤层自燃、煤尘爆炸、煤层为大倾角、且...  相似文献   

7.
覆岩移动特性的数值模拟及其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生产中的主要事故之一,特别是在高瓦斯煤层群条件下,如何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对实现煤与瓦斯的安全高效共采是非常重要的。文中根据某矿具体地质条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首采煤层的开采对远程卸压煤层的卸压作用,结合大量现场实测数据,论证了对远程卸压瓦斯进行抽放从而实现在高瓦斯煤层群开采条件下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共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采深的延伸和采掘强度的增大,非突出煤层或矿井的突出危险性预测与评价为保证煤层的安全开采提供了重要保障。平煤股份二矿庚20煤层曾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现象,作为相邻矿井的吴寨矿在开采庚20煤层前需要确定其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应用单项指标法对吴寨矿西翼采区标高-400 m以浅庚20煤层进行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内庚20煤层的煤体破坏类型、坚固性系数均达到了突出煤层的临界指标值,但是煤层瓦斯压力和瓦斯放散初速度未达到临界指标值,因此,在该区域范围内庚20煤层不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该结论指导了矿井安全生产和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9.
地温对煤层自燃危险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地温地煤层自燃危险性的影响,通过分析煤体氧化放热性,自燃蓄热条件和供氧条件与地温的关系,推导出煤温与砂氧速度和放热强度的关系式、热风压和升温必要条件的表达式,同时在煤自然发火实验台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温的作用,增强了煤体自身的氧化放热性能,同时改善了自然的蓄热条件和供氧条件,增大了煤体的自燃危险性,该项研究对于进一步完善自燃理论,以及促进煤层自燃防治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  相似文献   

10.
林南仓矿所采各煤层均属于自燃煤层.放顶煤开采采空区遗煤较多,加之漏风通道较多易造成采空区遗煤发生自燃.利用束管系统对1226采空区气体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得出了该工作面采空区煤炭自燃的发火规律,为合理选择预防采空区煤炭自燃的措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红庙煤矿开采煤层变质程度低,自然发火期仅为1.5~3个月,在工作面后方采空区内浮煤经常发生自燃。经过多年的防灭火经验,当工作面内布置有灌浆管路时,从工作面下端向上端方向依次注砂,在采空区内形成一道砂墙,有效地控制了浮煤自燃。经计算机模拟计算和注砂措施的效果考察,给出了试验工作面的最佳注砂砂墙长度。  相似文献   

12.
张胜云  何峰  张小康 《科技资讯》2012,(16):109-110
在我国近距离煤层赋存和开采所占比重很大,而吕梁矿区木瓜煤矿层间距小于10m的可采储量占总储量的80%,木瓜煤矿主采10号煤层,工作面长度由250m延长设计为300m,为保证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所以研究近距离下煤层300m刮板输送机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木瓜煤矿近距离下煤层300m超长综放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适用性确定的技术难题,基于矿山运输机械设计原理,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对300m综放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运输能力、功率、链条强度等指标进行理论验算。通过计算分析表明,选取SGZ1000/2×1200刮板输送机各项工作指标达到了工作面加长后的要求,为相似矿井刮板输送机选型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热电偶技术在东欢坨矿采空区温度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东欢坨矿8煤层采空区煤炭自然氧化情况及时准确做出分析判断,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在2087工作面采空区及停采线运用热电偶技术进行温度观测,得到了工作面后方采空区及停采线附件温度变化规律,对工作面后方的采空区三带进行了划分,为该煤层的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依据现场实测结果和薄煤层普采工体面开采的实践,分析了薄煤层普采工体面顶板矿压显现规律,提出的薄煤层普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保证了碱场2下/东一、二回采工作面的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防治天池煤矿15#煤层102 综放孤岛工作面采空区煤炭自燃发火,基于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标准和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流体力学COMSOL 计算软件,研究了工作面不同进风量时采空区氧化升温带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氧化升温带的范围,得到工作面供风量与氧化升温带宽度的拟合曲线。通过现场实践,研究了加强封堵和均压等以风治火技术对103 回风闭墙采空区CO 体积分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I 型102 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发火主要是由采空区漏风引起;氧化升温带宽度随着工作面供风量的增加而增加;均压后,103 回风闭墙采空区的CO 体积分数由最开始的超过20×10-6降至5×10-6。在102 综放孤岛工作面的现场实践表明,运用以风治火技术防治天池煤矿采空区遗煤自燃是可行的,对于类似综放孤岛工作面防止遗煤自燃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林南仓矿业分公司所开采的各煤层均属自然发火煤层,为加强工作面后方采空区的防火管理,对采空区自然氧化情况及时准确做出分析判断,在1019工作面的采空区运用热电偶技术进行温度监测,得到了工作面后方采空区温度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矿井安全生产,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杨绪军 《科技信息》2013,(25):402-403
协庄煤矿为提高坚硬厚夹矸复合煤层工作面单产,开展了坚硬厚夹矸复合煤层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首先调研国内外同类煤层开采情况,确定了合理的采煤方法及开采工艺。本文针对确定的开采工艺将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三机对现场的适应性,使其发挥最大效能,同时对工作面通风方式、综合防尘体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姚桥煤矿7247综放工作面自燃隐患和发火原因的基础上,运用封堵漏风、注浆、压注凝胶和安全管理等综合防治灭火技术,有效的防治了复杂漏风条件下综放工作面的自然发火,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类似工作面回采自然发火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9.
为了直观展现采煤工作面煤层地质分布和煤岩体空间赋存状况,增强地质数据的表现力和利用率,提出一种Web端煤层三维建模方案。该方案以某煤矿16402采煤工作面部分采样数据为基础,结合规则格网法和自适应差分进化Kriging空间插值算法构建煤层表面的数字高程模型;之后借助Three.js技术和Catmull-Rom样条曲线实现浏览器端采煤工作面煤层三维可视化模型,并实现煤质指标的动态展示。研究表明,所建模型真实地反映了工作面煤层的形态、产状和矿石品位,为生产方案对比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