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1943年,亚太战场形势发生战略性转折,日军被迫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同盟国军队则转入战略反攻。从1943年5月起,美军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军队的协助下,在太平洋发起局部反攻,与日军展开岛屿争夺战。1944年进入全面反攻,1945年6月美军攻占冲绳岛,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是否存在战略反攻阶段,史学界看法不一。本文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中国战场敌我力量对比的实际,中国战场的全局等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认为抗日战争不存在战略反攻阶段。  相似文献   

3.
浙赣会战是中国抗战相持阶段后期发生的,时间较长、范围较广的一次战役,也是美军飞机首次轰炸日本本土降落于浙赣机场的积极尝试。它发生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有利的背景下,与世界反法西斯各主要战场的战略转折相一致,成为中国战场战略反攻的一大机遇。浙赣会战的失败是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结果,是盟军为了“先欧后亚”战略而让中国付出的更大牺牲。它的失败,不仅使中国战场丧失了进攻日本本土的战略价值,而且对中国战场在世界反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抗日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反攻阶段依然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不仅在反法酉斯战争的低潮期抵抗和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给盟国以喘息之机,为盟军转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在反攻阶段到来之后,也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援助了盟军的反攻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然而,国外某些学者怀着珍域之见,无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反攻阶段的巨大作用,说什么中国正面战场既不能坚持防御,也不能发动大规模的反攻,中共领导的军队也不积极同日军作战;1944年盟军在所有战场的军事…  相似文献   

5.
亚太战场的两条重要运输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日军进攻上海,进而南部沿海各省沦陷。中国与外界的海上通路受到严重封锁。战争打得异常残酷,国内急需外援物资。在此紧急情况下,中国和盟国经商定后,在印缅战区共同修筑了两条国际公路——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这两条公路最终沟通了世界人民对抗日战争的支援,为中国战场和整个亚太战场的对日作战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滇缅公路这是中、英两国商定开辟的,路线是  相似文献   

6.
浙赣会战是中国抗战相持阶段后期发生的,时间较长、范围较广的一次战役,也是美军飞机首次轰炸日本本土降落于浙赣机场的积极尝试.它发生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有利的背景下,与世界反法西斯各主要战场的战略转折相一致,成为中国战场战略反攻的一大机遇.浙赣会战的失败是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结果,是盟军为了“先欧后亚”战略而让中国付出的更大牺牲.它的失败,不仅使中国战场丧失了进攻日本本土的战略价值,而且对中国战场在世界反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标志着苏军战略防御阶段的结束,开始掌握战略主动权,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在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同时,苏军还在西南方向、西北方向和西方方向实施一系列进攻,并取得重要进展。希特勒为了挽回败局,重新夺回苏德战场战略主动权,下达“总动员令”,拼凑力量,决定在库尔斯克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企图合围并消灭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主力,进而威胁莫斯科。苏军查明德军企图后,决定首先以预有准备的防御消耗敌军,尔后转入坚决的反攻。库尔斯克会战从7月5日开始到8月23日结束,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达400余万人。经过50天激战,德军损失30个精锐师,共50多万人。  相似文献   

8.
<正> 1945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战场上领导了一场战略反攻。本文试图新碎一径,从宏观的角度,对这一重大军事活动的特点进行思考和论证,力求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9.
1944年,中共中央及时作出了“经略河南,绾毂中原”的战略部署,打破了长期以来各根据地被分隔的局面,使整个战略区联成一片;使我军在以后的战略反攻中处于一个极为有利的战略态势;打乱了日军的战略计划,加快了战争进程;扩大了我党我军的国际国内影响,提高了解放区战场的国际地位;对战后局势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二战期间的缅甸位于中国战场与东南亚战场的结合部,也是东南亚战场的主要作战区。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的主战场,中国军队除了在本土作战之外,还曾先后派遣超过20万人的远征军两度入缅对日作战,这是二战期间中国军队惟一的境外作战,也是甲午战争以后首次出兵境外。为此,中国远征军和参加反攻缅甸的中国驻印军队付出了伤亡10多万人的代价。尽管缅甸一些民族独立领袖幻想通过日本人来  相似文献   

11.
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视国际公约(法),在战场上频频使用化学武器,致使众多中国军民伤亡。大量史事证明,在1943年11月初至12月底的中日常德会战中,由于日本华中派遣军在作战中多次实施毒气(弹)攻击,致使中国第六、第九战区的参战部队伤亡惨重。此战中“日军使用毒气次数之多,为抗战以来所仅见”。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曾先后三次入侵温州:第一次是1941年4月19日至5月1日;第二次是互942年7月回日至8月15日;第三次是1944年9月9日至1945年6月17日。本文试就温州第三次沦陷的背景、经过及其特点略作探讨。一、温州第三次沦陷的背景日寇第三次入侵温州是在德、日法西斯的侵略战争走下坡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的大背景下进行的。1943年底至]944年6月,从世界反法西斯的大形势来看,苏联红军于1943年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的伟大胜利,由防御转向大反攻,对德国法西斯进行…  相似文献   

13.
反攻宜昌战役是抗战时期发生在鄂西地区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为策应第二次长沙会战,国民党第六战区军队于1941年9月至10月在鄂西发动了反攻宜昌战役。战前,中国军队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部署。战役爆发后,第33集团军、第20集团军分别在宜昌东北、东南方向南北夹击日军,长江上游江防军、第26集团军则在宜昌以西、以北地区进行主攻,几度攻入宜昌城内,困守城内的日军残部陷入绝境,但最终中国军队未能完全占领就被迫撤退。其原因有三:第六战区指挥存在失误;第六战区部队缺额严重,训练不足,装备落后;日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并依托坚固的工事进行顽抗。反攻宜昌战役是第二次长沙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艳秋 《科技咨询导报》2012,(23):230-231,233
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场上最早胜利的反攻战。这次反攻的胜利,固然大半属于流血奋战的将士、美国盟军的支持,但保山人民在滇西抗战中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本文以惊人的数字再现保山人民在滇西抗战中的巨大经济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原局中原野战军在平顶山地区活动片断李显在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取得重大胜利的有利形势下,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决定,1947年人民解放军举行全国性反攻,战略进攻的主方向之一是中原大别山。当年6月30日,晋冀鲁豫刘邓大军在鲁西南地横渡黄河,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  相似文献   

16.
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是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日军的大陆交通线虽然打通,但其战略目标未能实现,并从战略防御走向最后灭亡。中国正面战场则从战役失败走向战略反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迅速壮大,向战略反攻全面转折。  相似文献   

17.
<正>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已有十个月,俄罗斯没能达到预期目标,目前战场态势基本五五开。2022年10月以来,俄对乌方核心基础设施轮番实施轰炸,对乌施以全方位震慑,并辅以在乌东部战场的攻防机动;乌则依托美西方军援发起战役性反攻,继收复哈尔科夫州和赫尔松市之后,酝酿冬季攻势,同时对俄本土目标不断实施偷袭。迄今为止,乌克兰战场表现出准核战争威慑条件下的大规模地区常规战争性质。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一带一路"与周边战略》(2015)报告2015年1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举行《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一带一路"与周边战略》(2015)新书发布会,并举办"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的战略构建"学术讨论会。该书主要由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亚太安全与外交研究室人员完成,同时邀请来自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东欧中亚研究所,内蒙古社科院以及  相似文献   

19.
李魏巍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473-1476,1480
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强化对中国周边的影响。日本积极配合美国的亚太战略,推出日本版的“繁荣之弧外交”加强了与越南的双边关系。日本与越南都有借助对方力量制衡中国、扩大政治和经济影响力的迫切愿望,双方有许多共同的利益。日本在变动的亚太格局中努力实现其政治大国梦想。然而,我们对日越关系的迅速升温还要理性观察和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1943年12月举行的中美英三国开罗会议,是反法西斯战争期间中国作为四大盟国之一参加的最高级别的会议,对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结束远东太平洋战争、重建亚太国际秩序、恢复中国领土和主权,起了关键的作用。开罗会议也是战时中美关系的重要分水岭。此前美国相当重视中国战场在其远东战略中的地位,中美联合抗日亦因此进展比较顺利。但随着开罗会议在欧洲和远东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背景下召开,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