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鲁迅不仅是我们民族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受荆楚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影响,在特定的时代体现着他的深刻。荆楚先贤作为研究对象受到鲁迅的评价和批判,他们的精神和思想也作为一种资源出现在鲁迅的作品中,影响着鲁迅的创作和价值观。鲁迅的思想在先贤们的基础上既有继承,也有超越。  相似文献   

2.
革命话语是二十世纪中国的主流话语之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对革命话语的理解和使用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在他的早期书信中比较明显地体现出从教育改革、到国民性改造的演变以及与政治革命的关系,从中可以发现鲁迅早期对革命话语的独特理解,对于研究早期鲁迅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收藏家、设计师,书法家,这一个个的身份让鲁迅的形象更加丰满,成了一个拥有充分修养的立体人物。中国伟大的思想家鲁迅于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1936年10月19日逝世,到今年诞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同时,今年也是为纪念鲁迅而设立的鲁迅博物馆建馆60周年,这一个个大年份,注定了这是"纪念鲁迅年"。但是,纪念鲁迅的文章浩如烟海,纪念鲁迅的活动数不胜数,今天的我们,又该怎样从这浩繁的思绪中找出一个怀念鲁迅的角度?黄乔生给出了鲁迅博物馆的答案。鲁迅博物馆副馆长黄乔生说,"文学家鲁迅在20世纪美术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现在怀念鲁迅,因为鲁迅指引着艺术的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讽刺作家,他继承了中外讽刺文学的优良传统,把中国讽刺文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鲁迅的不少作品成功地运用了讽刺,要读懂这些作品,领会其丰富深刻的含意,学习鲁迅特有的艺术风格,不能不研究他的讽刺理论和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鲁迅先生是文化界杰出的人物,他的思想影响一直到今日还深入人心,对青年一代还起着教育作用,令人景慕、令人怀念。他—生要求前进,与恶势力战斗,指引青年走向进步的方向。他不仅在文学上有了辉煌的成就,对中国革命也做出不可没灭的贡献。毛泽东主席在讲到五四以后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时说:“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以"追真"的人生态度,倡导文学的真实性,提出文艺作品要"抱诚守真",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他一生坚持真理,是非分明,敢说真话,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以杰出的创作实绩而饮誉世界.鲁迅又是伟大的编辑家,他从1907年与人创办《新生》到1936年去世,主持或参与编辑了20种文艺刊物,11种丛书,76种书籍.在长期和大量的编辑工作中,鲁迅累积了丰富的编辑经验,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编辑风格和堪称楷模的编辑思想.学习鲁迅的编辑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当好高校学报编辑,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一、学习鲁迅的编辑宗旨:为了改造现实人生.早在1907年,鲁迅在东京与友人筹办《新生》杂志时,就把“立人”、用文艺来“改造现实人生”作为杂志的宗旨.1920年,筹备成立文学研究会…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书法家。以《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作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起点和标志,肯定鲁迅美术思想在现代启蒙运动及现代美术教育史中的作用和地位,就很有新意。研讨鲁迅在中国美术教育史的地位,显得特别有意义,这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研究,更是对未来鲁迅研究的开拓。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是在中外优秀文化的哺育下成长的。他如一株参天挺立的大树,把根深深埋植在祖国灿烂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同时又广泛地吸取了外国文化的营养。鲁迅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化主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跻身文坛,就是从翻译介绍外国文学开始的。从日本留学时期翻译雨果的《哀尘》到逝世前翻译果戈里的《死魂灵》第二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在他光辉的几十年战斗生涯中,始终对儿童文学给予热情的关心和密切的注视。他不仅在理论上卓有建树,而且在实践上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创作和译著。重温鲁迅有关儿童文学的珍贵遗言,我们深深体会到,尽管是处在风雨如磐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黑暗岁月里,鲁迅却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指出了宽阔的道路和光明的方向。尽管时间相隔已有四十余年,但鲁迅对儿童文学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的精辟见解,至今仍具有十分直接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师道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我们的伟大师表。他从十二岁进三味书屋到一九○八年二十八岁时在东京听章太炎讲《说文解字》止,大部分时间从师学习。从一九○九年鲁迅从日本回国,即开始他的教学生涯,先后在杭州和绍兴担任教学工作,约两年半。从一九二○年八月开始到一九二八年一月,又在北京、厦门、广州、上海的十余所大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青年时代就是一个中国民主革命的积极参加者,并且亲身经历过辛亥革命前后我国思想政治战线上尖锐激烈的斗争。在辛亥革命发生期间,鲁迅抱着极大的热情,参加了他故乡绍兴的光复活动。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软弱,对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妥协退让,致使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篡夺而告失败。辛亥革命的失败,给了鲁迅一个很深的刺激。他的理想和现实生活完全不一样,迎来的一线光明立即被乌云遮住,这使他感到很失望。一九一二年五月,鲁迅到了北京。在那里,他“耳闻目睹”了“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和封建势  相似文献   

13.
黄小军  吴楠 《科技信息》2010,(2):185-185,188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他的文学翻译和翻译思想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鲁迅对翻译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的精湛论述,它几乎涉及了翻译问题的各个层面,如翻译目的和宗旨、翻译原则、翻译策略和翻译批评等,见解独到而深刻。这些译论对我国翻译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对鲁迅的翻译思想作深入发掘研究,对新世纪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仍然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文学家和杰出的教育家,是鲁迅人格中交相辉映、密不可分的两个侧面。已往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前者。作为杰出的教育家,鲁迅具有强烈的爱国忧患意识、博大的仁爱情怀、极强的自我约束能力、高度的负责精神、鲜明的现代意识和实事求是精神。这些品质,既造就了作为教育家的鲁迅,又是鲁迅留给后人的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他的思想发展经历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程。他的早期思想中,生物进化论思想占有重要成分。对他思想中的进化论观点,历来众说纷纭,有褒有贬。我们觉得,认识这个问题有一个基本点不能忘记,这就是,他接受进化论是为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服务的。这从进化论在中国传播的时代,鲁迅当时的思想状况,他对进化论的认识以及后来进化论思路的轰毁,即他思想发展的历程中可以得到清楚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语言艺术大师。鲁迅的语言艺术具有丰富的内涵,仅从修辞的角度讲,其语言艺术不仅涵盖了汉语全部的修辞技巧,而且尚有许多修辞现象至今没有得到总结与探究。词语活用是鲁迅修辞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抵包括:色彩的活用,词类的活用,搭配的活用,结构的活用等几种类型。词语活用常与各种修辞格相交叉,因而具有综合性。  相似文献   

17.
诺贝尔奖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多世纪来的梦想,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这些问鼎过诺贝尔奖的华人,成了几代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然而诺贝尔年年评奖。年年花落人家,诺贝尔,几乎成了中国科学家和文学家们的心结。2002年度诺贝尔奖揭晓,在中国科学界和文学界,又溅起了多大的水花呢?我们无缘诺贝尔奖的症结究竟在何处?  相似文献   

18.
“我是谁?我从那里来,我到那里去?”一直是困扰人类的一个命题,也是我们深入探究生命意义的切入点。然而,我们的中小学生对于生命究竟了解多少?对于生命的价值究竟认知多深?对于成人、成长、成材又究竟理  相似文献   

19.
鲁迅和日本     
鲁迅,是世界的鲁迅,但从各方面来说,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象日本这样,同鲁迅的名字联系得那么密切。鲁迅同日本不是一般的、一时一事的瓜葛。如果说撇开鲁迅和日本的关系就不易全面谈论鲁迅的生平和事业,也并不是夸大其词。而鲁迅之于日本,也远不止是一个中国文学家。鲁迅不仅在日本进步文化界享有崇高的声誉,而且活在广大日本人民的心中。鲁迅与日本的交往和他的著作、思想在日本的广泛传播,是当代中日两国人民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走上文学道路日本是鲁迅一生中到过的唯一外国。从22岁到29岁,他在那里  相似文献   

20.
"立人"是鲁迅关于现代"人"独立人格和自主精神的一次伟大思考,也是中国知识界一次明确地 对自由解放、独立尊严的现代人本思想的呼吁和倡明。与两千年封建王权专制统治下中国读书人的一种对权势 的依附性人格相比,鲁迅的"立人"代表了一次伟大的精神自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鲁迅区别于中国历 史上传统文人,完成了自己由传统文人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而这一转交也同时预示着五四风潮中,中国现 代知识分子迎来精神自觉的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