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泉水 《科学通报》1987,32(16):1206-1206
我们知道,一个有Artinian生成元的Grothendieck范畴等价于某个模范畴Mod-A,A是一适当的右Atinian环。作为一个未决问题,Albu与Nstsescu在文献[1]中提出:如果是一有Noetherian生成元的Grothendieck范畴,是否等价于某个模范畴Mod-A,对某个右Noetherian环A? 这里,我们将证明,即使对交换Noetherian环上的模范畴的商范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研究地球的时候,不能忘记我们只是在和太阳系行星的一个代表打交道。还有В.И.维尔纳茨基也写到了这一点,无疑他是正确的。之所以正确,是因为不是所有地质过程都能在地球上发现的,不是所有的现象都能在我们星球的范围内弄明白的,因为常常不可能把某个现象的各个方面都认识清楚,如果不把它与另一种现象加以比较的话。通过这样的比较首先可以了解清楚我们星球演  相似文献   

3.
离群索居     
我们总是相信,团结就是力量,遵守规则和秩序就是生命的保障。但是,当灾难降临的时刻,在一个失去了任何约束的地方,我们是否真的能够继续按照上述原则生存? 当然,在大意义上我们必须反对任何形式的自以为是和刚愎自用,我们必须持续不懈地鞭答这些行为。但是,假如一个正确的意见得不到或者不可能得到公认,而这时局势又十分危急而时间又相当紧迫呢?从某种意义来说,有时候所谓“民主”就意味着一大群傻瓜否定了一个精英所陈述的真理。 再者,当人们试图坚守文中所引用的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那句名言(“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时,是否能够真正完美地确保这一点呢?事实上,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在维护某个人的利益的同时也能保障大家的利益,或者我们换一种提问的方式,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在满足大家的利益的同时也不伤害某个人的利益? 这篇文章并不能给你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只是提出了这些问题。但是在有些时候,只要提出了问题,我们也就有了回答这些问题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虽然我们常见,但并不真了解它们,因为毕竟很少有人全天候地追踪某个动物从生到死.因此,有许多动物的奇特行为是意外发现的.  相似文献   

5.
郭德才 《科学之友》2005,(15):70-71
我们每个人的脾气、性格都是不一样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让你在短时间内就能较快、较准确地了解某个人的禀性,那可是件极不容易的事.但在近期,美国行为科学家通过大量研究却发现,只要仔细观察一下某个人喜欢吃的食物,就可基本了解此人的脾气和性格.  相似文献   

6.
我们每个人的脾气、性格都是不一样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让你在短时间内就能较快、较准确地了解某个人的禀性,那可是件极不容易的事。但在近期,美国行为科学家通过大量研究却发现,只要仔细观察一下某个人喜欢吃的食物,就可基本了解此人的脾气和性格。  相似文献   

7.
叶雷 《科学之友》2008,(1):87-87
"×××到此一游",不能简单斥责为"素质不高的表现",我们应该正视它,因为它是一种民族心理.正因为它是一种民族心理,所以很多人并不认为刻上这几个字就是素质差,反而会为之感到自豪.虽然在世界范围内,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行为,但对已经在民族文化上打上烙印的东西,要改变起来需要耐心,需要引导.  相似文献   

8.
微言博论     
《自然与人》2014,(4):12-12
@天津在职研究生网:有一种能产生毒素的微生物会使海水变成红色,这种现象被称为赤潮。当海獭的主要食物来源蛤蜊被赤潮毒素污染时.海獭就不会在那些区域觅食。对于海獭的这种行为,一种解释认为,海獭在某个地方正式觅食之前会先尝几个蛤蜊,  相似文献   

9.
随感     
永远创造美,是神圣心灵的标志。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飞禽走兽,做它们的学生。从蜘蛛那儿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那儿我们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那儿我们学会了唱歌。一篇美好的言辞并不能抹煞一个坏的行为,而一个好的行为也不能为诽谤所玷污。如果儿童让自己随心所欲而不去劳动,他们就学不会文学,学不会音乐,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礼仪其实是由这一切共同产生出来的。快乐和不适决定了有利与有害之间的界限。称赞那不应称赞的和斥责那不应斥责的,都很容易,但两者都表示着一种坏的品…  相似文献   

10.
你知道吗?蝗虫其实是一种触角较短的蚱蜢,属于直翅目、蝗亚目昆虫。这种蚱蜢在其蚱蜢阶段,以独居的形式存在,外形和行为与其他种群的蚱蜢类似;而在某个时期,它们的生理及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体形和大小明显变化,体色也发生较大变化,飞行距离增长。于是,它们就变成蝗虫了。  相似文献   

11.
<正>倡导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既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那些看似已经没用的物件,通常会被我们丢进垃圾箱。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呢?是不是就可以变废为宝?为我们的城市减少一些垃圾呢?  相似文献   

12.
郑度 《科学》2013,65(1)
正环境伦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伦理基础。一方面,它从人的发展不能以耗竭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这一基本前提来思考可持续发展问题;另一方面,它从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的维度来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聂斯.  JM 齐特.  VV 《自然杂志》1995,17(2):98-99
我们考虑了各种可供选择的引力理论,用来作为星系动力学而不引入任何暗物质。我们将这些相对论性引力理论的预言与各种实验数据(牛顿极限、光的偏转和延迟、星系旋转、引力透镜效应及等效原理等)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引入暗物质的话,任何引力理论都不能解释银河系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专家系统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分支,它试图用机器模仿人的智能行为。目前,人工智能研究的各领域大都还远远不能同人甚至同动物的智能相提并论。专门用来视图、听声、辨别话音的计算机系统依然处于相当初级的阶段。然而在人工智能的某个领域里,即根据某个限定的范围内的知识或经验做出推理的方面,计算机程序不仅已经接近人的智力,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还有所超越。这些程序利用所收集到的事实、查找的规则以及有关此范围的其他知识,并且同使用这些规则的方法相配合来做出推理。它们能够解决诸如医疗诊断、矿藏勘探、油井分析这类某些专门领域里的课题。实质上,它们也不同于普通  相似文献   

15.
<正>无论以前人们曾有过多么辉煌的文明,都无一例外地将被历史的烟尘所湮没,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文明,文明却无法永生——这是永恒的法则。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这个途径之一就是博物馆……传播人类智慧与劳动创造的历史奇迹,展示闪耀着璀璨光芒的自然与文化瑰宝……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起源于人类对珍品的收藏,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相似文献   

16.
正当今时代,潮流变迁的速度可能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还记得几年前在网上看过的一张照片,在某个旅游景点前,一个游客孤身一人,用一根杆子支起一个相机,给自己拍照。彼时彼刻,这张照片是作为搞笑图片来流传的。但是到了今天,大概不会有人觉得这有什么稀奇了——"自拍神器"早已成为许多人出门必不可少的装备。  相似文献   

17.
脾气秉性对于一个人如此重要,以至于当我们掌握了一个人的脾气秉性时会用"看透"这个词来炫耀对方在自己眼中的状态。一切可能的方式都可能被我们利用来分析一个人(包括自己):面相、星座、行为动作、为人处事、传记、聊天记录……甚至网易新闻还用网友的新闻态度来分析、了解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你可能在某个新闻态度上被测出是像乔布斯一样的偏执狂。乔布斯的这个特点让人很难联想到他的星座——双鱼座——据说特点是多愁善感,但如果你用"多愁善感"和"星座"作为关键词,会发现每个星座都说自己是多愁善感的。  相似文献   

18.
女青年 C:我们单位有位女同事,她有先天性的生理缺陷,不能过夫妻生活。今年已经26岁了,想找一个不嫌弃自己这种缺陷的对象,组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她中专毕业,在我们单位搞统计工作,家庭条件也很优越,可就是一谈起找对象的事,总有一种自卑感。您说像她这种情况现在应该怎么办?智云:一般来说,应当从生理、心理和行为三个方面考虑对策,先从第一个生理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想购置一台数码相机,那么可以带上一个"照妖镜",就能够让数码相机的坏点原形毕露。坏点和噪点数码相机的成像元件(CCD)一般由数百万个感光单元组成,如果某个感光单元损坏,不能成像,即成为坏  相似文献   

20.
8岁那年,母亲给她出了道选择题:“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说:应该有某个人为这个问题做些事情.但是为什么是我做?另一种人说:必须有某个人为这个问题做些事情.那么为什么我不做?”她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这时妹妹从门外跑了进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