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英国一位70岁资深神经生物学家指出,未来人类寿命上限将达到120岁,但某些人期望寿命延长几倍是不太可能的。在老年医学会议上,70岁的科林-布拉科摩尔(Colin Blakemore)指出,人类寿命存在一个上限,120岁应当是人类寿命的绝对极限值。据悉,布拉科摩尔是英国一位神经生物学家,曾担任过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首席执行官。他说:"人类寿命超越120岁是非常罕见的,甚至医学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仍很难突破这一寿命上限。"一支老年  相似文献   

2.
宋边 《科技潮》1998,(2):51-51
人究竟能活多久?带着这一问题,来自世界各国的40多位生命科学家最近聚会德国柏林,举行了名为"衰老的分子观"的研讨会。会上,专家们的最新结论颇令人鼓舞。从理论上讲,人类寿命应是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是20~25岁,这样人类寿命是100~175岁。按细胞学的研究成果推算,太平洋的一种海龟,其个体细胞一生分裂72~114次,寿命可达250岁,鸡细胞一生分裂15~35次,寿命可达30年,人类细胞一生可分裂50次左右,寿命至少达120岁。无论在生物工程实验室,遗传工程研究所或是老龄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2000多年之前,孔子面对滔滔江水,感叹“逝者如斯夫!”;雄才大略的秦皇汉武,更是频频派人寻找炼制仙丹妙药……对生命和青春的渴求,贯穿着古今中外人类的历史,诸如寻找生命之泉和不死灵丹的传说从未停歇。无数次的探索和失败后,人们逐渐接受了一个观念: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开朗的心情状态,可以有限地延长人的寿命,但是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衰老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的故事在中国妇孺皆知。但究竟有没有大禹此人,夏朝是否真实存在过,一直缺乏第一手历史资料。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地质学家在多年的研究中,力求能寻找到更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大禹和夏朝并非是上古传说。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哺乳动物的寿命、生长及发育期关系的观察和对组织细胞培养的研究,认为人类的自然寿命应在100—175岁范围内。从各国的人口调查来看,有百万分之几的长寿老人达到这一自然寿命。所以多数学者认为人类自然寿命的下限应在百岁左右。然而绝大多数人都过早地衰老了。根据人类袁老生态学的研究,不同人群衰老的基本规律是相同的。从30岁  相似文献   

6.
传说仓颉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天雨粟或许是上天对人类迈向文明的奖励,那么鬼夜哭又做何解?上古之时,人类社会处于蒙昧时代,文字的未形成与口头传说的夸张歪曲,使得怪力乱神得以大行其道。但是当人们拥有了文字来记录事件之  相似文献   

7.
在浩瀚的宇宙之中,是否存在着像我们一样适合生物存在的星球?相信这一问题一直萦绕在持续对外太空努力探索的科学家的脑海之中。月球应该是人类最早关注的星球,因为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传说。1609年伽利略利用自制望远镜遥望月球,看到了与地球十分相似的山峦和沟谷。而到了1969年,两名美国宇航  相似文献   

8.
正发展抗衰老产业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是社会最宝贵的财富。抗衰老是人类健康生存的需求,按照生物学原理,人的寿命最短是100岁,最长可达175岁,公认的人的正常寿命应该是120岁,而现实却是我国的平均寿命只有67.8岁,日本的平均寿命87.6岁,相差20年。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本应该活到120岁以上的寿命减少40-50岁。科学研究证实,提前患  相似文献   

9.
人类古代社会曾产生过各种不可思议的传说,这些传说往往被认为与超自然力量有关。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许多曾被视为神秘现象的传说,其真相如今也已大白于天下。其中有些传说被证明是彻头彻尾的骗局,而有的则得到了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了上海市百岁老人的调查结果。全市人口11857478人,其中百岁老人72人,占0.615/10万。百岁老人中年龄最大的107岁,平均101.6岁。女性61人,男性11人,性比0.16。父母双方或一方寿命等于和超过70岁的41人,占70.7%,不足70岁的17人,占29.3%,其余的不详。说明人类的寿命受遗传因素控制。72名百岁老人共生育子女314人,现已自然死亡242人,其寿命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寿命也是一种性状,由于最高寿命和最低寿命之间存在一系列中间类型,彼此只有数量的区别,没有明显的质的界限,所以寿命是一种数量性状。据此,作者提出一个新观点,即人类的寿命受多基因(即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同时又受家庭经济、家庭关系和性格类型等环境条件的明显影响。每对等位基因都由一个隐性基因和一个显性完全的显性基因组成,但只有显性基因对长寿有作用;各显性基因的单独作用是微小的,但彼此相等,而它们对寿命的共同作用是累加的。因此,一般来说,在性格温和、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良好的条件下,一个人带有决定长寿的显性基因数越多,其寿命就越长。  相似文献   

11.
寻找新家园     
《少儿科技》2008,(4):11-11
人类能否找到地球外的生存基地,或是寻找到外星生命?这是极富吸引力的永恒话题。为了寻找人类的新家园,科学家们可是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几十年来,波多黎各民间一直流传着一种吸血怪物的故事。然而就在1994年,这个黑暗传说似乎变成了可怕的事实。而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了上海市百岁老人的调查结果.全市人口11857478人,其中百岁老人72人,占0.615/10万.百岁老人中年龄最大的107岁,平均101.6岁.女性61人,男性11人,性比0.16.父母双方或一方寿命等于和超过70岁的41人,占70.7%,不足70岁的17人,占29.3%,其余的不详.说明人类的寿命受遗传因素控制.72名百岁老人共生育子女314人,现已自然死亡242人,其寿命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寿命也是一种性状,由于最高寿命和最低寿命之间存在一系列中间类型,彼此只有数量的区别,没有明显的质的界限,所以寿命是一种数量性状.据此,作者提出一个新观点,即人类的寿命受多基因(即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同时又受家庭经济、家庭关系和性格类型等环境条件的明显影响.每对等位基因都由一个隐性基因和一个显性完全的显性基因组成,但只有显性基因对长寿有作用;各显性基因的单独作用是微小的,但彼此相等,而它们对寿命的共同作用是累加的.因此,一般来说,在性格温和、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良好的条件下,一个人带有决定长寿的显性基因数越多,其寿命就越长.  相似文献   

14.
向海洋进军     
人类发展到今天,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史,但人类的明天却不容乐观,人口的无节制增长,耕地面积的日益减少,陆上资源的逐渐枯竭,人类已面临生死存亡的巨大危机。人类一方面要从自身想办法,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另一方面必须寻找新的生存出路。出路在哪里?住海洋! 海洋农牧场海洋农牧化,将是未来海洋生物资  相似文献   

15.
多米尼克·塞瑞是位巴黎的时装设计师,32岁了,还未成婚。她精明能干,却一直没找到工作。一年来,她为寻找职业辛勤奔波,但处处碰壁。在妇女受歧视的西方社会  相似文献   

16.
神农架为什么叫神农架?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神农寻百草,来到这个地方,山势太高太陡,无从上去,但为了寻找一种生长在悬崖绝壁上的珍稀药材,营救一方百姓,神农便砍倒许多参天大树,搭架而上,因此叫做神农架.神农氏在古籍中是有记载的.《淮南子》中说,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相传我国最早的药典《神农本草》记载着365种药物,大都是神农氏尝试过的. 这个神农氏是指一个人,一个部落,还是仅仅反映一种救死扶伤的善良愿望,现在都无从考究了.但使人深思的是这个动人的传说,为什么不发生在别的地方,而发生在神农架?我经  相似文献   

17.
徐青 《世界知识》2014,(19):60-61
<正>台湾海峡是世界上尚未被人类横渡过的著名海峡之一。一直以来,泳渡台湾海峡只是个传说。台湾海峡在距台湾岛2到10公里的海域,被称为"黑水沟",急速的洋流、漩涡,使得横渡台湾海峡凶险异常,故有"10去6死3留1回头"的传说,加上来自25种包括食人鲨在内的攻击性鲨鱼、攻击人类的水母、海蜇等海洋生物的威胁,以及平潭海域的复杂海象,更增加了泳渡海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齐鲁网 《青年科学》2010,(11):10-10
其实,有关野人的传说由来已久,但究竟是不是只是传说?有些人一直认为所谓"野人",就是传说,是老人们闲来无聊讲的"瞎话儿",跟现实不挂边。"瞎话儿"岂能当真?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相似文献   

19.
万人注意的模型这两年来,人们到处在传说着:“人类已经进入了原子时代的大门!”然而,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站在原子时代的门口,往里面看一看,又能得到些什么呢?来源不寻常的电流从世界上第一个原子能发电站送出的那一天起,人类便宣告踏进原子时代的大门。原来,苏联科学院原子能发电站的建成,标志着人类在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工作上,跨出了决定性的一步。那是1954年  相似文献   

20.
美国科学家表示,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在宇宙中寻找外星生命,但事实上外星生命可能就生存在地球上,只不过由于它们是以微生物的状态存在,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无法对它们进行观测而已。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宇宙地球上可能存在外星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