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介绍了如何更好的开展德育教学工作,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黄丽青 《科技信息》2013,(4):213-214
在把功利主义发挥到极致的今天,堪称一方净土的校园正在受到污染,各种不良风气正在腐蚀着我们学生纯净的心灵。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左右着他们的行为,影响着他们的人格,扭曲着他们的灵魂。如果我们精心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但不能造福社会,反而危害社会,可以说是教育的悲哀。"德育为先"应落实到实处,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应调动各种人文关怀,用教师本身的言传身教,人格的魅力,生活的细节,挖掘文本的人文性,彰显《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在精心营造的教学氛围中,在耳濡目染中,在传统与现代之中找到契合点,在外因的作用下,促使内因起作用,让学生的美好心灵如一泓清泉涓涓心中流,除污去垢,塑造健全的人格,真正的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3.
德育课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弘扬主旋律的主要阵地,它具有其他课程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还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针对当前德育课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结合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对高校德育课建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尤其在德育课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比较有特色的、操作性强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十几年的高职德育教学工作中,感到当前德育教学在人文关怀上的缺失,感到道德信仰对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性。在课程内部做些改革尝试,感觉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精神对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很多帮助。把这些感受整理总结,与关心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人士共勉。  相似文献   

5.
赵勤 《科技资讯》2006,(36):89-89
德育教师自身的人文关怀特质在德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德育教师的人文关怀特质是从学生角度来看的,是指德育教师的在德育过程中有利于人文关怀,促进学生德行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特殊素质。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境是个虚拟和开放的环境,势必会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加强人文关怀。前提是更新观念、以人为本,基础是培养高校网络德育工作者,核心是塑造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同时注重有效的德育方法,培育良好的人文环境,从而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如何应对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影响,进一步提升高校德育教育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我们必须加强党对高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加深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大驾驭德育工作的力度,实施正确的领导规范,采用科学的领导样式,充分发挥高校德育的社会功能,促使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浅谈高校德育教师的特殊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教师自身的人文关怀特质在德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德育教师的人文关怀特质是从学生角度来看的,是指德育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有利于人文关怀,促进学生品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特殊素质。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以读者中心思想"为服务理念,从馆藏资源利用率、读者到馆的满意度,馆员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带动读者思想素质的提高等方面,论述了馆员和读者双赢互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中阐述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和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德育功能,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应发挥的综合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我们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应该从设置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发散思维、强化逆向思维等环节入手,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职德育课程设置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情境体验、游戏体验和实践体验等体验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习、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吴峰 《科技信息》2010,(16):177-177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有经济、哲学、法律、职业道德等几门课程。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较好教学效果,是每个任课教师不断探讨、思索的问题。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怎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如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尤其是加强对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是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与德育工作目标趋同,相辅相成,而且为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马燕 《科技信息》2013,(5):309-309
责任感是一个人道德发展的基本品质,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的关键,是国民素质提升的重要指标,更是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学生阶段是人生的起歩阶段,是责任感培养的关键时期。本文针对当代学生的责任意识的缺失现状,以德育的实施者为视角,从另一个侧面来探讨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德育实施者本身的责任意识缺失现象的根源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德育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因此应重视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文章从教育观念、教学的方法、途径与手段等几个方面谈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德育课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试论高职教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高职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现象及其原因的分析和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探讨,论证了加强人文关怀是提高高职 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林昭玲 《科技信息》2013,(21):256-256,284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成为德育学习的主体谈了一些方法。首先,是教师注重自身的基本素养,具备教学活动主导的能力;其次,要营造良好的德育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再次,是采用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激发学习兴趣;最后,是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还有是优化评价体系,强化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9.
人文关怀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方法,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念,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维度之一,其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纲要》课程教学过程中凸显人文关怀,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大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本质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纲要》课程特殊性的必然要求。在人文关怀实现过程中要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即理论灌输与学生身心发展相结合、价值引导与学生的能力培养相结合、精神追求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文化涵育与学生的行为塑造相结合。在《纲要》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向度中探索人文关怀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以该理论为指导的新的"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教学的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在师生共同提问、释问过程中,实现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着眼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可以期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成功智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