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韩子玉 《科技信息》2011,(9):320-321
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普遍存在点火难、易结焦、磨损严重的问题,如何成功的进行点火启动方式是循环流化床锅炉进一步运行下去的前提保障。本文结合章村矿电厂4#锅炉的启动运行过程,并对启动过程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通过历次启动过程浅谈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点火问题,得以借鉴。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等离子煤粉点火的工作原理,介绍了王坪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概况,分析了将燃油燃烧器点火改为等离子点火的可行性,探讨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方式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分别在实验室规模常压模拟增压流化床燃烧室和15MW PFBC-CC联合循环中试电站60t/h蒸发量的PFBC锅炉上进行了增压流化床锅炉启动特性试验研究。试验了热烟气点燃流化床的煤种适应性;研究了加煤床温、加煤速率、埋管受热面积、静止床高、热烟气温度和烟气流量等参数对启动过程的影响规律,验证了为增压流化床锅炉特制的启动系统中带有气封结构的风室的可靠性,考察了增压流化床在深床运动中实施压火后,能再次热启动的条件及所需的燃油量和煤量的变化。在实验室规模装置上得到的较翔实和完整的结构设计参数和试验结果,已经成功地庆用于中试装置的启动运行。研究结果对大型常压和增压流化床锅炉的启动运动有积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火力发电厂,燃油是点炉、稳燃不可缺少的燃料。低负荷稳燃阶段、点火阶段要消耗大量燃油,随着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各种节油技术相继问世。随着燃油价格的上涨,锅炉点火的成本不断上升,加之电耗也很大程度影响着发电厂的经济性,所以控制点火过程中的燃油量、电耗就势在必行。节油降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无火启动;二、采取等离子点火。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火电事业发展迅速,在火电厂中,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在长期的实践研究中,在启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过程中,点火爆燃和结焦事故经常的出现,给火电厂的正常运行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应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预防解决措施,促使锅炉能够安全启动。本文简要分析了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启动燃烧调整及优化,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王洋 《科技信息》2010,(27):I0066-I0066,I0034
结焦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常见事故,而在锅炉点火过程中由于设备未能处于稳定状态下运行,所以更加容易发生结焦事故。以某台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冷态启动过程中发生的低温结焦事故为例,详细分析导致设备结焦停炉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措施,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次发生类似事故,保证机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7.
姜兴华 《科技资讯》2009,(29):107-107
神华电力产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用煤矸石等劣质燃料是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体现,是充分享受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和降低生产成本必经之路,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煤矸石技术是当前面临的迫切课题。文章阐述了济南锅炉厂设计生产的YG-220/9.8-M2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福建煤矸石的成功经验,为神华电力产业中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机组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8.
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燃烧效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人们已经认识到飞灰含碳量是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重要问题.它影响了燃烧损失和锅炉效率.在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对六种煤的燃烧进行了研究,与燃用相同煤种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果比较,并与热重分析(TGA)数据关联,结果表明,飞灰含碳量不仅受运行参数如床温、过量空气系数、配风情况、床存量及床质量的影响,而且受煤特性影响,煤本身的反应活性是最主要的.利用热重分析(TGA)数据可以预测该燃料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时的飞灰含碳量。  相似文献   

9.
大型循环流化床机组由于其良好的脱硫效果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但是循环流化床锅炉也存在很多缺点,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冷态启动燃油消耗量大,仅440t锅炉的启动用油就达20~30t。徐州垞城电力有限公司#4、#5循环流化床锅炉自投运以来就一直重视启动节油工作,摸索总结出了很多优化操作方法,节油工作成绩显著,冷启耗油量大幅度降低,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最近20年发展起来的清洁燃烧技术,也是目前商业化程度最好的清洁煤燃烧技术,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在运行中也有不少实际问题出现。本文针对循环流化床的发展前景,循环流化床的结构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技术现状,介绍了循环流化床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系统的描述了大型循环流化床的主要设备以及运行特性。以及针对运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器的点火起动性,对典型的循环漉化床锅炉燃烧器点火事故实饲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概况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国内外公认的一种洁净煤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煤种适应性广、燃烧效率高、环境性能好、符合调节范围大和灰渣综合利用等优点,近十年来在工业锅炉、电站锅炉、旧锅炉改造和燃烧各种固体废弃物等领域得到迅速的发展。我国是以煤为主要一次能源的国家,燃用的煤种最为齐全。1981年国家计委下达了“煤的流化床燃烧技术研究”课题,清华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分别率先开展了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研究,标志着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研究和产品开发技术正式启动。现在,我国已成为世…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70年代,原西德、美国、芬兰和瑞典等国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而我国在80年代末才开始起步,但通过我国科技人员的努力,在该技术方面已经比较成熟。目前,国内已运行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多是中温中压型锅炉,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对中温中压型锅炉的最佳工况调整提出自己的见解。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过程是鼓泡流化床或湍流化床和气力输送叠加的燃烧技术,处于鼓泡床和气力输送燃烧之间,它保留了常规床的优点,克服了其缺点,由于它主要以2700~3500大卡/千克的低热值煤为主要燃料,NOX和SOX排放少,对环…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较成功的、基于等离子点火技术的节油方案,阐述了等离子点火技术原理,并对其在浙江省燃煤锅炉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技术在锅炉调试启动阶段能代替油枪助燃,尽早启动制粉系统,投煤燃烧,节约大量燃油,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该文针对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发电厂700MW机组启动过程中锅炉点火后耗费大量燃油的问题,主要介绍微油点火技术的原理和优势,通过微油点火技术改造,通过调整试验及实际运行,证明微油点火技术能够满足锅炉启动和机组带负荷的要求并给出点火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启动系统在点火启动时存在燃烧不稳定的问题及造成的后果进行了论述,并结合我厂点火系统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详细且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韶钢自备电厂锅炉炉顶管爆管解决方案及问题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艳敏 《科技信息》2009,(34):I0315-I0315
本文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启动初期遇到的锅炉顶棚过热器爆管的过程进行了描述,详细分析了锅炉爆管可能存在的原因,并进行了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对分析循环流化床锅炉过热器进水引起的爆管事故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流化床锅炉由于其燃烧方式的独特性,很多同类厂家在点火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以至点火失败。我公司两台梧州锅炉厂生产的10t/h流化床锅炉和一台开封锅炉厂生产的1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在1990年调试及试运行期间出现了多次点火失败,床面结焦现象,为了能快速恢复生产我们对其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和改进,并利用邻炉灰点火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经济的、可操作性强的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点火技术——木柴木炭点火的过程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朱骥  李光耀 《广东科技》2012,21(13):41-42,99
点火助燃油系统是燃煤火力发电厂的重要辅助系统,不但影响电厂建设的投资和以后的运行费用,还直接影响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随着燃油价格的不断提高,节约燃油、降低运行成本成为目前国内电厂的关注重点。针对煤质特点,对燃油系统进行优化,在保证锅炉点火、启动、助燃工况可靠和稳定的前提下,经过计算和论证,推荐性能良好的设备,拟定合理的系统出力。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70年代,原西德、美国、芬兰和瑞典等国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而我国在80年代末才开始起步,但通过我国科技人员的努力,在该技术方面已经比较成熟.目前,国内已运行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多是中温中压型锅炉,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对中温中压型锅炉的最佳工况调整提出自己的见解.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过程是鼓泡流化床或湍流化床和气力输送叠加的燃烧技术,处于鼓泡床和气力输送燃烧之间,它保留了常规床的优点,克服了其缺点,由于它主要以2700~3500大卡/千克的低热值煤为主要燃料,NOX和SOX排放少,对环保污染小,现在是和种使用比较广泛的燃烧技术,搞好循环流化床锅炉经济运行意义重大.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调整主要是将汽温、汽压、水位维持在规定范围之内.根据煤质情况将各参数跟踪负荷的变化,保证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