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详细地探讨了炭化树脂负载杂多酸PW12催化剂制备的适宜条件,反应工艺条件对催化剂催化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反应及产物分布的影响,分析了催化剂具有较高活性的原因,进行了催化剂稳定性实验,并与其它类本酸催化剂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条件下C_4烷基化催化剂失活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工业混合C4 为原料的烷基化反应研究的基础上 ,对La2 O3 SO4 2 - Fe2 O3 /Hβ Al2 O3 催化剂的失活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该催化剂在超临界烷基化反应条件下的失活动力学方程 ,并对失活因子与超临界流体的密度进行了关联 .  相似文献   

3.
在对工业混合C4为原料的烷基化反应研究的基础上,对La2O3-SO4^2--Fe2O3/Hβ-Al2O3催化剂的失活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该催化剂在超临界烷基化反应条件下的失活动力学方程,并对失活因子与超临界流体的密度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苯烷基化催化剂的失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色-质联用机上对苯-乙烯烷基化液相反应产物和超临界反应产物的分析,证实超临床界反应产物带走了更多的反应过程中生成焦前体。催化剂的表征测试分析及催化剂碳氢含量分析均表明,超临界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微孔结构的变化程度以及含碳量均较液相反应的小,从微观角度证实了超临界反应能降低催化剂失活速率,延长催化剂寿命。  相似文献   

5.
在胺与卤代烷产生的烷基化反应中,生成的胺盐与胺之间存在着质子转移平衡,所得产物为复杂的混合物,用此法制备叔胺产率较低。相转移催化为一新的实验方法,它能改变许多传统化学反应的进程。本文研究了选用适当的相转移催化剂参与由胺与卤化烷制备叔胺的反应,并对某些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索,找到了影响叔胺产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烷基化反应中一直沿用的催化剂H2 SO4,HF对环境污染较大 ,腐蚀设备与产物分离困难。文中详细讨论了影响固体酸催化剂PW12 在炭化树脂吸附过程中受预处理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此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适宜预处理条件 ,如预处理溶剂 ,预处理溶剂的浓度。并结合理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利用液相压力微型反应系统,在150℃,重量空速40h~(-1)的条件下,用新鲜的和三种再生的HY型分子筛催化剂进行十二烯-苯烷基化反应。通过比较可知,按着苯抽提、氮气吹扫、烧焦的顺序,分三个阶段进行催化剂再生,所得的再生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得到更充分的恢复。研究还表明,HY催化剂经过烷基化反应和再生操作,分子筛晶体的形状、大小和晶体结构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催化剂强酸中心数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氯铝酸盐离子液体催化苯与丙烯的烷基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盐酸三乙胺季铵盐和AlCl3形成的氯铝酸盐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实验考察了离子液体中AlCl3物质的量分数、催化剂用量、苯烯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苯与丙烯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离子液体中AlCl3物质的量分数、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苯烯物质的量比,降低反应温度均有利于丙烯转化率和异丙苯选择性的提高。在优化条件下,即离子液体中AlCl3物质的量分数为66.7%、催化剂用量为苯的质量的10%、苯烯物质的量比为10、反应温度为40℃及常压反应条件下, 10min时丙烯转化率和异丙苯选择性均可达到97.6%。离子液体催化剂重复使用8次后仍能基本保持新催化剂的性能,但如何增加循环使用的次数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沸石催化剂上苯与乙烯液相烷基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型等温积分反应器,对改性β沸石催化剂上苯与乙烯液相烷基化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考察反应温度、苯烯摩尔比和乙烯质量空速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如下适宜工艺条件:反应温度190~220℃ ,苯烯摩尔比6~8,乙烯质量空速≤2h-1。在此条件下,乙烯转化率在99.0%以上,乙苯选择性可达93%,乙基化选择性不低于99.0%。苯与乙烯液相烷基化稳定性实验表明,乙烯转化率和乙苯选择性未出现随反应时间延长而降低的现象,表明该沸石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稳定性.在所考察实验范围内,基本上检测不到二甲苯,其它烷基化副产物的含量也处于极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邻笨二甲酰亚胺、琥珀酰亚胺和乙酰苯胺在相转移条件下的N-烃基化反应,结果表明,对于前两种化合物的N-烃基化反应,聚乙二醇(PEG)600是很好的催化剂,乙酸乙酯是理想的溶剂,反应在固、液两相下可顺利地完成。用此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相应的N-取代酰亚胺;并通过保护、水解的方法,以季铵盐为相转移催化剂,合成了带有羟基的N-取代乙酰苯胺。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的实验条件合成假性紫罗兰酮,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提高合成假性紫罗兰酮收率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以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催化剂为原料质量的2%,反应原料的摩尔比为1∶6.1,反应温度为62 ℃,反应时间为3 h;并对所得产物进行了纯化,分离收率为79.69%;该结果对合成假性紫罗兰酮的工业开发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的实验条件合成假性紫罗兰酮,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提高合成假性紫罗兰酮收率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以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催化剂为原料质量的2%,反应原料的摩尔比为1∶6.1,反应温度为62℃,反应时间为3 h;并对所得产物进行了纯化,分离收率为79.69%;该结果对合成假性紫罗兰酮的工业开发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提出以Brφnsted酸性离子液体[BMIM]HSO4和H2SO4的复配体系为催化剂、共轭二烯烃为烷基化试剂,进行汽油烷基化脱硫研究.研究表明:在复配催化剂作用下,噻吩与异戊二烯的烷基化反应相对烯烃之间的聚合反应、芳烃的烷基化反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在非常缓和的反应条件下,共轭二烯烃与噻吩的物质的量比为4时,噻吩的转化率即可达90%以上,而单烯烃基本不变化.温度的升高不利于提高烷基化脱硫选择性,当温度由30℃增至75℃后,噻吩转化率仅增加约4%,而烯烃的聚合却增加约30%.二烯烃与噻吩的烷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其反应级数为1.37.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3个单桥连双环戊二烯基双核钼羰基配合物和邻四氯苯醌共同催化甲苯、苯甲醚及苯酚与烷基化试剂的傅克氏烷基化反应,探讨了反应温度、时间、反应物用量和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研究表明:金属钼羰基配合物和邻四氯苯醌对苯的衍生物的傅克氏烷基化反应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催化剂用量少,区域选择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在与浓度无关的失活催化剂上,进行一级不可逆反应的最佳温度条件。分析了微元体积催化剂温度维持的方针和温度-操作时间曲线。从权衡设备投资和催化剂消耗两方面出发,建立了最佳起始反应温度的条件式。并在化学动力学控制和严重内扩散限制条件下,获得一级和n级失活最佳起始反应温度的关系式。同时讨论了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乙酸戊酯合成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硫酸氢钠为催化剂,对以乙酸和正戊醇为原料合成乙酸戊酯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回流温度诸因素对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硫酸氢钠是合成乙酸戊酯的良好催化剂;最佳反应条件为:乙酸、正戊醇和硫酸氢钠的摩尔比为1∶1.25∶0.04,反应时间为45min,回流温度为112~140℃.满足上述条件酯收率可达96.4%.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固体混合酸在搅拌反应釜中催化FCC汽油进行烷基化硫转移反应,研究了载体催化剂在不同硅铝质量比下的B酸、L酸和总酸含量、催化剂混合酸的负载量、混合酸的质量比以及不同焙烧温度对酸量的影响,考察了酸分布、酸量与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关系,分析了FCC汽油烷基化反应前后的烃组成和辛烷值。结果表明:当载体中w(Si)为0.6~0.7时,催化剂中B酸含量最大;当混合酸负载量为60%,焙烧温度为500~550℃时,催化剂的总酸量最大,此时催化剂烷基化硫转移反应的活性最高,噻吩硫的转移率达到93.7%。在烷基化反应前后,FCC汽油油品的组成变化不大,烯烃含量略有降低,辛烷值下降0.2个单位。  相似文献   

18.
酰亚胺的相转移催化N-烷基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utenandt 等发现,邻苯二甲酰亚胺的钾盐与三甲基苄基的季铵盐反应时,季铵盐发生分解而得到 N-苄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同时生成挥发性的三甲铵.U.Landini 和 F.Ralla 利用季磷盐为催化剂,用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为被作用物,进行了固一液相转移提取烷基化反应.考虑到这些情况,我们选用对称性高并且不形成挥发性胺的四丁基溴化铵(TBAB)作为催化剂,在二氯甲烷和40~50%氢氧化钾溶液中,用卤代烃与酰亚胺在35℃进行 N-烷基化反应.用溴丁烷为烃基化试剂,对催化剂用量及反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不同相转移催化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氢氧化钾浓度、溴乙烷用量诸因素对2-甲基吲哚进行N-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研究了催化剂浓度和结构与该反应速度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V2O5催化剂上,对邻甲苯胺与甲醇合成2,6-二甲基苯胺的气相烷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对这种平行和连串的复杂反应,做出宏观动力学解释,建立了幂级数速率模型,并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值,计算值与实验值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