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湖南省科技中介服务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个功能较完善、机构充分发展、服务质量较高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是区域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地区新型工业化、构建特色区域知识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当前,湖南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与创新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认识不到位、体系不完善、基础薄弱、服务质量不高、社会信誉度偏低、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较突出。加强科技中介机构的自身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的引导职能,努力构建湖南特色新型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是建设创新型湖南的迫切需要,是加速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中心城市体系建设及河南省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占仓  蔡建霞 《河南科学》2010,28(9):1189-1193
伴随经济全球化,中心城市在各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研究认为,中心城市具有就业、居住、要素集聚、支撑发展和辐射带动五大经济学功能.河南省已经处在城镇化高速推进期,中心城市体系建设面临重要任务:建设郑汴都市区,推动中原城市群健康发展,建设新型城镇体系和特色产业城市、宜居城市.同时,要充分认识到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意义,建设郑汴都市区是河南省中心城市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河南省中心城市体系建设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论城市信息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信息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互联网的发展为我国城市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城市信息化主要包括:实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建立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现代物流,打造诚信中国,设立便民服务信息亭等.城市信息化还必须建立城市信息化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4.
城市旅游的建设重点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艳  杨迅周  任杰 《河南科学》2009,27(7):879-882
阐述了城市旅游的概念及其吸引物体系的构建,围绕城市旅游吸引物体系框架,以及城市在商务、会展、购物、观光、休闲等方面发展需求,确定城市旅游的建设重点为特色旅游、游憩商业区、特色街区、环城游憩带和城市旅游产业集群5部分,并针对建设重点提出了城市旅游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数字城市”的内涵,提出了“数字城市”建设的功能体系和技术框架,探讨了“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指出“数字城市”建设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湖南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城乡发展差距大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湖南城乡一体化建设,必须立足实际,切实做好城乡一体化规划工作;以组团式城市群发展为核心优化城镇体系布局,强化对乡村的带动力;依托产业集群壮大城乡经济,统筹城乡发展;重视人居环境建设提升城乡一体化品位;稳步推进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7.
湖南丘陵地区的中小城市大多具有面山环水、城市建设用地局促、"整体集中、局部分散"为主的城市发展模式等特征。针对这些特征,衡东县在新一轮总规修编中采用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格局、采取"西进、北拓、南移、东优"的空间扩展来促进城市发展、建立适度的组团式城市模式等对策来促进衡东县的生态人居环境构建,满足其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为湖南丘陵地区的中小城市的发展探求一些空间形态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付万军  李君 《科技信息》2009,(15):296-297
湖南丘陵地区的中小城市大多具有面山环水、城市建设用地局促、"整体集中、局部分散"为主的城市发展模式等特征。针对这些特征,衡东县在新一轮总规修编中采用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格局、采取"西进、北拓、南移、东优"的空间扩展来促进城市发展、建立适度的组团式城市模式等对策来促进衡东县的生态人居环境构建,满足其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为湖南丘陵地区的中小城市的发展探求一些空间形态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研究探讨的角度,以现代物流体系的要求和宗旨为指导,结合烟草商业企业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阐述了烟草行业企业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意义,归纳和总结了烟草商业企业在构建现代物流体系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提高认识,加强信息流建设、加快现代化管理体系建设、优化线路提高效率、优化流程、降低物流成本、加强物流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描绘了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在湖南烟草企业发展中的蓝图.  相似文献   

10.
梁作臣 《天津科技》2010,37(2):26-27
建设生态城市是推进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建立城市循环经济体系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手段。分析了我国当前的城市化建设与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提出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强化生态意识、科学制定城市规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健全生态城市发展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针对湖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实际状况,从湖南省统计年鉴中选取了2005~2019年湖南省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数据和消费结构的相关数据,运用差异性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聚类分析(K-means聚类法和层次聚类法)以及灰色关联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湖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具体现状,同时探讨湖南省城乡居民在消费结构上的差异,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2.
湘江流域是湖南省经济发展条件最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生产要素最密集的地区,是连接珠江三角洲开放区和长江沿岸开放带的纽带,其空间结构不仅直接影响湖南省的产业空间布局,而且对整个南中国地区的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影响.湘江流域分布有6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和534个建制镇,其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处于极化阶段,点轴走廊式空间结构特征明显.城镇密度较大,但分布不均匀,存在着明显的轴线特征和核心边缘结构.为了实现湘江流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应采取点轴式空间开发模式,使水系成为区域联系开放性通道,并加强不同等级的城镇建设,构建"一区三圈四轴"的开放性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3.
周丽  陈艳 《长沙大学学报》2013,27(1):127-129
研究发现,湖南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不能满足两型产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层次结构不能满足两型产业发展对高精尖人才和应用型职业人才的需求,形式结构滞后于两型产业发展对终身学习体系的需求,地域结构中高校布局过度集中不利于两型产业的人才环境优化。因此要采取对策,促进学科专业的内涵发展和选择弹性以优化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引导各类高校有序竞争以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构建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以优化高等教育形式结构,推进全省高校共同发展以优化高校地域结构。  相似文献   

14.
建国60年来湖南农村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49~1977年湖南农村经济在曲折中发展,1978~2002年市场化导向的湖南农村经济由速度型向素质型转变,2003年至今城乡统筹中湖南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建国60年来湖南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选择和首创精神,必须立足实际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必须以产业化为支撑、县域为切入点推进城乡统筹,必须重视粮食生产、切实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5.
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空间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不平衡指数和热点分析等方法探究其空间分布规律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 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整体空间分布趋于弱集聚状态,空间结构属于凝聚型;2) 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空间分布“东北多,西南少”,形成1个高密度地区—长沙,且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呈“圈层”式扩散;3) 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热点区和冷点区空间差异明显,冷点区分布面积大于热点区,整体布局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分布特征;4) 经济基础、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高级别景区、客源市场需求与消费特征等是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历程,列举和评价了国外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典型模式,探索了中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产业结构熵、产业结构高级化、偏离-份额分析法定量测算了2000—2017年湖北、湖南省资源型城市三次产业的结构、竞争力及其空间分布的演变趋势与特征,结果发现:1) 2000—2017年6个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熵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整体上呈现产业结构专业化趋势;衡阳市、邵阳市、鄂州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加深,郴州市、娄底市、黄石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有所降低.2) 2000—2017年湖北、湖南省资源型城市三次产业的结构与竞争力均呈现向好发展的趋势,第一、三产业的竞争力优势不断提升,第二产业的结构优势不断提升.最后,从政府政策层面及各资源型城市发展特点角度出发,为资源型城市发挥产业结构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利用分形理论,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分析了宁夏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及空间分布的特征,发现该体系中各等级规模的城镇数量比例有明显的层次性和可划分性,但整体处于内部结构均衡的初级发展阶段,未达到泛城镇化水平,城镇体系主要沿黄河两岸呈条带状分布,在北部灌区较为紧密,城镇间的物质、能源、信息交换强度较大,带动着全区经济发展的结论.提出了加快城镇体系增长极的培养,开发建设沿黄河城镇带以带动城镇体系发展,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建设农村特色小城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圈战略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太原城市圈的建设要摆脱资源依赖路径,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与周边区域的统筹协调发展,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城镇空间发展格局,以太原城市圈引领转型发展,促进山西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