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没有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可以彻底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 地球上所有能源都来自太阳,无论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还是水、风、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都与太阳有关.化石能源带来大气污染且很快将耗尽,风、光和水能并不稳定,实际发电量占比仪为23.6%.在大规模储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之前,仪依靠可再生能源提供持续稳定的能源供给也不现实.  相似文献   

2.
我们运用哥白尼的"日心说"核心理论"太阳视运动是地球基本运动的反映"研究地球的基本运动形式,"地球速差自转"运动被太阳视运动反映出来.以春分观测点为参照,太阳直射点每年沿地球赤道西移约1 555米,它所反映的地球基本运动是春分观测点每年东移约1 555米.它是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自转速度和地球周日自转速度在一回归年时间中出现的速度差所表现出来的地球基本运动形式.由于这种运动形式是通过太阳直射点和春分观测点的运动速差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把地球的这种运动命名为"地球速差自转".发现地球速差自转,对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复杂运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从太阳周年运动、回归运动、周日运动是地球公转和自传的反映看,太阳的3种视运动形式,对应着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存在对应缺失问题。通过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宇宙形态进行研究,发现地球除公转和周日自转外,还有一种自转形式:“地球周年自转”,它和太阳回归运动相对应。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东向西相对于太阳自转一周,使地球有了太阳西升东落的年昼夜交替和四季分明的环境。“地球周年自转”是与太阳相对而言的,它和地球公转不同。把形式和性质不同的太阳回归运动与太阳周年运动归属到一类问题中,认为它们的奥运动都是地球公转,这是人们对地球基本运动形式的认识缺失。发现“地球周年自转”,在教育教学领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正帕克太阳探测器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由Delta-4重型火箭发射升空,这艘探测器将以前所未有的距离靠近太阳,有望对多个科学问题的研究起到决定性的推进作用。除了给予地球光和热外,太阳也以另一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的地球。一种被称作"太阳风"的高速等离子体流时刻从太阳表面涌出。当它到达地球附近时,会与地球的磁场发生作用。强烈的太阳风暴会引起  相似文献   

5.
爱尔 《科学大观园》2012,(13):62-64
今年6月6日上演罕见"金星凌日"天象,下次"金星凌日"将等105年:科学争议——今年6月6日天空中上演了罕见的"金星凌日"天象,当时金星和太阳、地球排成了一条直线,地球上的观测者可以看到一颗"黑痣"(金星)缓缓划过太阳的脸庞,而下一次"金星凌日"天象将等到2117年。虽然金星的大小和地球最接近,它的直径为7521英里,仅比地球小5%,但金星表面温度却高达480摄氏度,大气压  相似文献   

6.
<正>开普勒-78b在众多系外行星中显得与众不同,这不仅是因为它的大小与地球相当,还拥有岩石地表和一个铁核。开普勒-78b与地球之间的相似性可能还并不局限于此。它围绕一颗与太阳相似的恒星"开普勒-78"运行,每"年"的绕行的时间仅有8.5小时。由于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实在太过接近,其地表的平均气温要比地球高出近2000摄氏度。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对"地球离极自转"和"冰河期形成因为"的科学发现,为研究全球气候的自然变化规律和预测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自身的基本运动形式,直接影响着太阳热能对地球表面的辐射和分布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引起全球整体气候变化和区域性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通过观测地球表面位置相对于空间纬度的变化趋势,能有效预测地球各区域气候的变化趋势.地球整体和区域气候变化是有规律的,加强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发现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和规律,找到整体和区域气候变化的预测方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正把持续降雨和洪水灾害与太阳系其他行星乃至银河系联系到一起,这是毫无科学道理的,稍有物理学常识的人都不会相信这样的说法。网传庚子年多灾多难,180年周期白元年,太阳、地球、木星、土星和银面并到一条线扰乱地球引力场、磁场,导致地震、洪水频发……"天道轮回,今年是小轮回的庚子年,更是180年周期的白元年,太阳、地球、木星、土星以及银面并到了一条线上,让地球引力场、磁场紊乱,太阳风离子更猛烈地扑  相似文献   

9.
日本东京是地球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为了解决未来人口居住问题,斯坦福大学的意大利建筑师丹特·比尼打算在日本东京湾建一座史无前例的"超级金字塔"--它将有2004米高,总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超级金字塔"由8层、55个250.5米高的"小金字塔"堆砌而成,而每个"小金字塔"内都将建造一座30层高的摩天大楼.这座"金字塔城"可容纳75万人同时居住,目前处于构想阶段.  相似文献   

10.
英国Sussex大学的几位天文物理学家对此前有关地球将随着太阳一同消亡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他们表示,这一观点忽视了太阳在氢气烧光消亡时会失去大部分重量,其对地球的引力也将随之显著减弱这一重要的因素,因此地球不会成为太阳的“殉葬品”。这些天文物理学家指出,太阳几近消亡时体积会极剧扩张,但地球不会被吸入太阳内部,因  相似文献   

11.
1912年1月4日,地球、太阳和月球形成一条直线,月球距地球的"近地点"距离是1400年时间间隔中最近的距离……这一近地距离产生了一连串的"链式反应",并最终导致"泰坦尼克号"沉没——  相似文献   

12.
<正>数百年以来,人类一直梦想着用太阳能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能量,但如今我们想实现的不仅仅是利用太阳能,而是在地球上造出一个"迷你太阳",也就是核聚变。前提是如果我们能解决各种极为复杂的科学和工程问题,便能通过核聚变获取清洁、安全、无穷无尽的能量了。只要每日从水中提取出一千克的氘,产生的电量就足够成千上万个家庭使用。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与工程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一、日食和月食是如何发生的? 众所周知,太阳发光,地球和月亮自身不发光,月亮是依靠反射太阳光而呈银白色.  相似文献   

14.
2012年6月6日,太阳系如期上演了一场世纪大戏——金星凌日,凌日时间长达6小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最佳观测地区。何谓金星凌日?金星轨道在地球轨道内侧,某些特殊时刻,地球、金星、太阳依次在一条直线上,这时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天文学称之为“金星凌日”。简单说来,即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时,金星挡住部分日面而发生的天象。金星凌日现象的出现间隔,通常是8年、121.5年、8年、105.5年,以此循环。即,上上次金星凌日发生在1882年12月,上次在2004年6月,而下次则预计要到2117年12月。  相似文献   

15.
最近,俄罗斯5位科学家向政府提出一个惊人的建议:摧毁月球。他们认为,月球是地球的一个庞大的寄生虫,月球强大的引力使得地球以一种笨拙的倾斜的姿势绕着太阳转,月球的强大引力将地球拉歪了(地球的自转轴不垂直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平面,而是倾斜23.45度),造成地球上气候变  相似文献   

16.
2012年6月6日,太阳系如期上演了一场世纪大戏——金星凌日,凌日时间长达6小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最佳观测地区。何谓金星凌日?金星轨道在地球轨道内侧,某些特殊时刻,地球、金星、太阳依次在一条直线上,这时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天文学称之为“金星凌日”。简单说来,即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时,金星挡住部分日面而发生的天象。金星凌日现象的出现间隔,通常是8年、121.5年、8年、105.5年,以此循环。即,上上次金星凌日发生在1882年12月,上次在2004年6月,而下次则预计要到2117年12月。  相似文献   

17.
<正>虽然人们目前还不具备制造出足以停止地球转动的发动机的本领,但基于同样原理的发动机,早已经在各类卫星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还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希望担起人类迈向深空重任的发动机。在小说《流浪地球》中,当人类面临提前衰老的太阳吞没地球的威胁时,"地球派"在全世界建起了诸多地球发动机,这些发动机形成了诸多直插天际的等离子体巨柱,发出如日光灯管一样的蓝白色的颜色。这些发动机的工作使地球停止转动并离开之前的公转轨道,  相似文献   

18.
地球的第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离极自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阳视运动是地球基本运动的反映,“地球离极自转”形式被太阳视运动反映出来了。人们以中国的5座北回归线标志塔为参照,发现北回归线每年持续南移14米。北回归线南移是一种太阳视运动,它所反映的是地球南北方向的运动形式。地球南北极点以每年10米左右的速度移动,地轴却指向天北极不变,这证明地球本体在作离极运动。南北方向的“地球离极自转”现象,被太阳视运动和地球离极运动双重证据所证明。由于其它自转形式的参与,地球离极自转的自转轴收缩到了黄轴和地轴的交点上,轴变成了点。地球离极自转使地球上南北极有煤和6000万年前的恐龙化石,热带有冰川遗迹,岩石中有反向的剩余磁场等,也使诸多地球现象成了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19.
<正>近期科学家们发现在大约39光年外存在一个温度适宜,但质量稍大于地球的所谓"超级地球",它围绕一颗质量比太阳稍小的恒星运行。这颗行星的直径约是地球的1.4倍,但质量是地球的7倍,这一特点暗示其可能由岩石构成,并且有着很大的金属内核。这个超级地球编号LHS1140b可能是天文学家们搜寻地外生命最佳的候选目的地之一。取得这项发现的国际研究组  相似文献   

20.
<正>科学家发现了非常古老的类太阳恒星系统,它在宇宙产生之后不久就诞生了。整个恒星系统包括了5个地球大小的行星,科学家认为它孕育着远比我们的预期还要古老的星球生命。这个类太阳系统中的恒星名为开普勒-444,距离地球17光年,112亿岁。当这个类似太阳的恒星由原始气体和尘埃形成时,宇宙的年龄只是目前的五分之一。2015年1月,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物理和天文学学院博士Tiago Campante领导的星震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