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贵州的人口密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所拥有的人口数,从这个角度来看,贵州的人口密度不算太高,但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贵州的人口密度巳远远超过了她的实际承载能力。因此,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贵质仍然是贵州目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80年代贵州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缓慢发展阶段、过度膨胀阶段、初次调整恢复阶段、再次调整恢复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其发展过程呈现出起伏变化大、发展速度不均衡、80年代中期开始高速发展以及到80年代末基本接近或达到贵州整体教育水平等特点。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发展缺乏稳定性以及对贵州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措施的研究落后于贵州少数民族教育实践的发展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应该继续坚持少数民族教育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保持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和措施必要的延续性,加强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与措施的研究,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与措施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从分年龄组人口性别比与人口数量、婚配性别比两个方面预测了2009年、2020年、2030年贵州婚姻边缘化男性弱势群体的发展趋势。2009年贵州婚姻边缘化男性弱势群体已上升至53万人,2020年将增长到96万以上,2030年将增长到127万以上。2009年贵州已跨入中度婚姻拥挤的门槛,2020年将跨入高度婚姻拥挤的门槛。  相似文献   

4.
岩溶洞穴是岩溶地貌的组成部分,它与洞外的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洞穴沉积物常能保存较好的地貌形成的历史印迹,通过对贵州岩溶洞穴沉积特点的分析,就贵州地貌发育演化阶段及分期问题进行了论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近代贵州的鸦片流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鸦片为英文 Opium 的音译,又名阿芙蓉,即罂粟果内乳汁的干膏,有药效,常吸则易成瘾,成为残害人民身心健康,破坏社会经济发展的强烈麻醉性毒品。西方殖民主义者及资本主义列强对我国进行鸦片输入及其国内合法自产鸦片的历史,就是我国特别是贵州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遭到严重阻碍的历史。本文通过对贵州生产鸦片的阶段、泛种的主因及严重恶果等方面的论述,探讨鸦片的输入、生产、吸食与贵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与深化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改革开放以来西南岩溶石山地区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状态演变规律与未来发展趋势,以贵州为例,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可持续发展指数方法分析人地关系的演变特征,并用灰色系统灰色GM(l,1)模型对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78-1983年期间,贵州可持续发展指数在0.66~0.82之间,属于"中等"发展状态阶段;1984-1985年期间,贵州可持续发展指数在0.89~0.91之间,属于"差等"发展状态阶段;1986-2012年期间,贵州可持续发展指数在1.03~3.95之间,可持续发展状态属于"一般不可持续"状态阶段,且处于初期与中期阶段.预测表明,贵州可持续发展状态在2013-2020年期间为"一般不可持续"状态;从2021年开始,可持续发展状态为"严重不可持续"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控人地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贵州地处特殊构造部位和地史时期经历了多次构造活动和多种地质事件,使贵州由活动陆缘一被动陆缘一陆块内部转化;由准大洋型地壳(红海型)一过渡型地壳一大陆型地壳转化;地壳由活动一稳定转化;地壳厚度由薄一厚转化,地壳结构可划分为三层,地壳发展与演化划分为四阶段。因此,贵州地壳具有多层性、地壳发展与演化具有多期多阶段的特点,大地...  相似文献   

8.
探究乡村旅游地空间格局与生命周期,对乡村旅游地差异化与可持续发展有指导意义。以贵州为案例地,运用GIS空间分析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从时空两维度实证探讨其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与阶段演进。从空间分布来看,贵州乡村旅游地呈现"中间少、四周多"的环状分布格局,且具有沿行政驻地中心向周边扩散以及双核心集群分布特征,并在西南方向呈现线状条带、在东南方向呈现"倒U"环带两大集聚分布带。从时间演进来看,贵州乡村旅游地的演化进程可划分为探索阶段(1982~2000年)、参与阶段(2001~2007年)和发展阶段(2008~至今)三阶段。针对空间格局下与阶段演进中的潜在危机,分析认为开拓提质、合理规划强化联洁、更新理念、产业结构调整与产品创新升级、品牌形象确立与推广等措施是实现贵州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解超  丁坚平 《贵州科学》2015,33(2):48-51
危岩体(崩塌)是贵州红层地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的地质灾害。本文以元厚镇危岩带为例,深入分析元厚镇危岩带的破坏特征及形成机制。将红层地区危岩带的变形破坏机制概括为3个阶段,总结贵州红层地区危岩带破坏特点,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审视贵州旅游发展现状和革命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贵州旅游开发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贵州旅游资源开发的多元机制,及其资源的包装、定位和强力推介等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主成分回归分析在收入分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实证分析。依据1979~2008年的数据,选取贵州省城乡居民的收入、消费、人口、教育、农业等几大方面的相关指标。实证结果显示,不论是从定性角度还是从定量角度分析,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都呈现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2.
云贵水韭隶属水韭科唯一现存的孑遗属,中国珍稀濒危特有植物,仅分布于云南寻甸、昆明近郊及贵州省平坝。相关研究资料表明,目前分布于云南省的几个野生种群已消失,贵州省平坝县东郊城关林场的砂石冲可能是我国唯一仅存的云贵水韭野生种群分布点。此次在红枫湖调查所发现的云贵水韭新种群,属在贵州分布的新纪录,对云贵水韭这一珍稀濒危物种多样性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对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根据贵州省金融和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了具体测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OLS模型,通过ADF检验数据的平稳性.协整检验表明贵州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贵州省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贵州省经济相对落后、城市人口密度较大的省情,在非省会城市的居住小区单体设计中,就保证较高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的前提下创造较好的居住环境,提供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耕地资源不足、人口增长速度快、粮食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利用贵州省近50年的统计数据,分析耕地面积的变化过程及其驱动因子,并对耕地和粮食数量变化的相关关系作了初步研究.贵州耕地面积变化经历了快速增加-缓慢减少-快速减少-平稳减少=缓慢增加5个过程,驱动因子可归结为经济建设、农业发展、交通建设及人口压力4个方面;用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的变化率进行的耕地和粮食的相关分析显示:1969年以前两的变化呈同向波动,粮食增产主要来源于耕地面积的增加;1969年以后基本呈反向变化,在大部分年份,耕地减少的同时粮食实现增产,单产的提高是增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人口安全问题在本质上是人类人口的协调问题,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人口问题是制约我省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建设贵州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当前贵州的人口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形式为:人口规模较大、人口素质偏低和人口结构失衡.必须高度重视贵州的人口安全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为构建和谐贵州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7.
人口安全问题在本质上是人类人口的协调问题,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人口问题是制约我省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建设贵州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当前贵州的人口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形式为:人口规模较大、人口素质偏低和人口结构失衡。必须高度重视贵州的人口安全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为构建和谐贵州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8.
基于贵州省旅游资源共性与独特性的市场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从贵州省将旅游业定为支柱产业以来,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其入境人数和旅游收入与周边5省、区、市相比,仍属最低,面对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该如何迎接挑战。通过贵州省旅游资源的共性与独特性的研究,提出相关的市场发展战略,以期为贵州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贵州董架乡小蓬竹种群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小蓬竹无性系种群中1、2年生竹比例超过了50 %,2、4年生竹数量多于1、3年生竹,个体地径主要集中在0400~0698 cm范围内,4~6 m高度级个体数量比例最大。小蓬竹丛平均地径与丛株数大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由此说明,该种群目前处于增长状态、种群结构基本合理并具有一定的大小年现象,小蓬竹竹丛数量随丛株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丛株数为10株以上的竹丛,其平均年龄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第一,深入分析找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和功能,以自觉传承和发展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第二,在正确认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合时宜性的基础上,寻找复兴发展出路;第三,不断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介给国内国际运动会赛场;第四,为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和谐发展,须将其与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比较;第五,通过加强师资培养,规模传承和发展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