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前苏联某地曾流行过炭疽病,由此引起了美苏卫生专家之间的一场争执,虽然苏联专家应邀去美国作了说明,但美国的五角大楼仍未被说服。  相似文献   

2.
二战中,苏联主要的战略目标是与盟国合作打败法西斯集团,并利用战胜之势为苏联的安全构筑势力范围,但势力范围的确定只是苏联的一个低层次的目标,它的深层考虑是通过苏联控制的势力范围,建立与资本主义对立的社会主义体系,从而确保苏联的国家安全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安全。苏联目标与美国目标本质上的对立,使战后美苏不可能有真诚的合作,因而战后美苏冷战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3.
二战中,苏联主要的战略目标是与盟国合作打败法西斯集团,并利用战胜之势为苏联的安全构筑势力范围,但势力范围的确定只是苏联的一个低层次的目标,它的深层考虑是通过苏联控制的势力范围,建立与资本主义对立的社会主义体系,从而确保苏联的国家安全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安全.苏联目标与美国目标本质上的对立,使战后美苏不可能有真诚的合作,因而战后美苏冷战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二战中,苏联主要的战略目标是与盟国合作打败法西斯集团,并利用战胜之势为苏联的安全构筑势力范围,但势力范围的确定只是苏联的一个低层次的目标,它的深层考虑是通过苏联控制的势力范围,建立与资本主义对立的社会主义体系,从而确保苏联的国家安全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安全.苏联目标与美国目标本质上的对立,使战后美苏不可能有真诚的合作,因而战后美苏冷战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5.
问题重趋突出八十年代上半期,欧洲中程导弹的部署与反部署之争曾是美苏争夺核优势和争夺西欧的焦点。这场斗争牵动整个东西方关系和美欧苏三角关系,直接影响西欧有关国家的外交和内政,是当时欧洲局势中最突出的问题。 1983年底,美苏关于欧洲中程导弹的谈判破裂,美国如期实施1979年12月北约制定的部署计划,开始在西德、英国、意大利部署第一批潘兴II式导弹和巡航导弹。苏联中断所有美苏军备挖制谈判,并采取  相似文献   

6.
美苏之间的对抗与缓和,直接影响着东西方关系与世界和平。它成了人们观察和分析当前国际形势时首先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应该指出的是,近两三年来,美苏的争夺态势出现了一些令人注目的新变化。主要变化一、总的说,美苏的争夺仍处于僵持局面,双方互有进退得失。美国在一些重要领域加强了攻势,显得略占上风,但是在苏联的坚决对抗下,也难以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7.
苏联在军控谈判中对太空武器、战略核武器和中导搞了多次“挂钩”和“脱钩”。这次它又提出单独解决欧洲中导问题,美国出于新的需要而对此欣欣然,这使美苏军控谈判出现转机。美苏首脑因此有可能在年内实现第三次会晤。然而,双方在短程导弹和核查问题上仍有戏唱,而且长远来看SDI仍是关健。  相似文献   

8.
法国总统密特朗,在7月上旬的一周之内,先后访问了美国和苏联。他出席了纽约自由女神像落成百周年盛典并同里根总统晤谈,接着又在莫斯科同戈尔巴乔夫进行会谈。舆论认为,法国这次重火外交行动的意义和作用大大超过了双边关系的范围。密特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访问美苏的呢?一方面美苏首脑在酝酿新的会晤,里根对苏联6月提出“灵活的”裁军新建议作了某些积极的评价;另一方面美多次表示要废除美苏反  相似文献   

9.
历史演变美苏在第三世界的争夺始于五十年代后期.那时,美苏在欧洲的严重军事对峙,使欧洲形成了势力范围分明,局势相对稳定的局面.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的外交路线,加上苏联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都有所增强,便在保住和加强欧洲战略重点的同时,开始向第三世界伸展势力.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奉行”解放东欧”和把苏联势力从东欧“推回去”的政策受到阻遏,面对苏联向第三世界伸手,遂强调它同苏联的斗争已不再是防止苏联在欧洲发动战  相似文献   

10.
正美苏曾共同主导太空秩序讨论太空安全,不能忽略美国与苏联争霸的历史,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冷战期间的太空秩序主要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塑造。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号,美国受到巨大震动,产生心理恐慌,因为美国的盟国英国、法国、  相似文献   

11.
军控谈判的接触点我同意彭迪同志的意见。美苏都在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我强调的是它们在部分调整策略和手法,现在还看不出它们在作战略上的调整。我认为美苏能够在欧洲中导问题上达成协议,问题是接下来怎么办?有可能接下来谈判短程导弹和常规军备问题。苏联为表现谈判的诚意,还表示要从捷克斯洛伐克和民主德国撤出一些军队。但是,目前在中导谈判上,苏联对于联系短导和常规军备问题,可能同意在中导协议上写上一段关于短导和常规的意向性文字,我认为这样双方就找到接触点了,欧  相似文献   

12.
问: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是怎样开始的? 答: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始于1969年11月17日。而对这一谈判的酝酿则要早得多。1964年1月,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逊致函日内瓦18国裁军会议,建议荧苏在1963年缔结核禁试条约之后,对战略进攻与防御武器实行“可核查的冻结”。由于当时美国核力量处于明显优势,“冻结”对苏不利,因而遭到苏联的拒绝。五年之后,苏联的核武器有了长足进展,美苏谈判才得以进行。会谈原定于1968年10月约翰逊访苏时进行,由于当年8月20日发生了苏联出兵捷克斯洛  相似文献   

13.
在有关控制核武器的辩论中,人们往往忽视的一点是,它对美苏首脑具有一种教育意义。没有哪一位美国总统在入主白宫时是精通核武器问题的专家,也没有哪一位苏联领导人在进入克里姆林宫时是这方面的行家。但是有了这些谈判,美苏两家的有关人物对这种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了解就具体得多了。  相似文献   

14.
零比零     
美国曾提出一个所谓零点方案,即美苏双方都不在欧洲设立中程导弹。如果苏联拆除其 SS-20、SS-4和 SS-5导弹,美国就不部署潘兴Ⅱ和巡航导弹。此后,苏联又提出  相似文献   

15.
在反反复复举行的美苏军备控制谈判中,美苏对如何处置部署在西德的72枚播兴IA导弹闹得不可开交,竟成了能否达成中导和中短程导弹零点方案的关键。美国坚持说,潘兴IA属于西德,不在美苏谈判范围内。苏联认为潘兴IA的核弹头属于美国,既是“零点”,就应撤除。8月26日,西德总理科尔宣布,如果美苏在中导和中短程导弹上达成一项可核查的军备控制协议,那么西德的潘兴IA可以有条件地撤除。这似乎就剪除了美苏达成  相似文献   

16.
正总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失败的历史教训,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研讨当年苏联应对美苏对抗的大方略,可以给中国的崛起和发展提供启示。踏着美国的战略思路和重大举措起舞,针锋相对地与美国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军备方面实现争霸,是苏联应对和超越美国的主要思路。尤其是在里根和勃列日涅夫时期,美苏围绕着"星球大战"进行了天翻地覆的军备竞争。苏联的综合国力远逊于美国,然而却倾其国力与美国争雄,虽使本国  相似文献   

17.
2019年8月,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正式宣告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条约寿终正寝。生于冷战中的美苏蜜月期1976年春,美国五角大楼会议室一片紧张。情报显示,苏联已部署了一款新型陆基机动导弹,该导弹射程覆盖整个西欧。那时,美苏已通过《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在战略武器层面确立了大致均势,但双方战区核力量的管控仍属“空白地带”。  相似文献   

18.
最近许多读者来信问“雅尔塔格局”是怎么形成的?它有哪些特点?我们特发表下面这篇短文。所谓雅尔塔格局是指二次大战后以美苏两极为主导的世界战略格局。因该格局是1945年2月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的苏美英三国首脑(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会议上奠定  相似文献   

19.
美苏日内瓦第一轮军备控制谈判以没有解决任何一个问题而告结束。这样的结果并不使人感到意外。这次谈判的内容是太空武器、战略核武器和中程核武器,焦点是太空武器问题,即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太空武器正是美国的王牌,所以美国拚命坚持不放,苏联则坚决要反掉;而战略核武器中的陆基导弹则是苏联优势所在,所以苏联千方百计加以保护,美国则力图打掉它。  相似文献   

20.
1991年7月,美国总统布什和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签署了《美苏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I),规定在七年内将各自的进攻性战略武器削减约30%。1991年底苏联解体,该条约没有按时执行。1993年1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了《美俄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 Ⅱ),规定双方在今后十年内把各自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