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1 毫秒
1.
潜艇最早出现于18世纪70年代,经过两个多世纪的研究与发展,其在海战中的作用终于被世界各国海军所承认,其中尤以德国最为重视.1906年,德国日耳曼尼亚造船厂为德国海军建造的第一艘潜艇"U-1号",成为大西洋上最令人恐惧的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伊始,德国U型潜艇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名垂潜艇史册的"一艇沉三舰",是德国潜艇部队...  相似文献   

2.
潜艇史上的新突破 潜艇潜望镜,作为潜艇的主要观察上具随潜艇一并诞生,已有80多年历史。其间,潜艇几经换代,性能不断提高,潜望镜也不断更新,从单纯的光学系统发展到当前复杂的光学系统与光电传感器相结合。但潜望镜本身作为穿透潜艇壳体的整体变化却不大。潜艇潜望镜,这个长10多米,直径200~300毫米的细长管子,象一根顶天柱,从潜艇中部凸起的指挥台围壳穿过潜艇密封壳  相似文献   

3.
人民海军猎潜艇的研制工作始于建国之初。1950年5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在致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的函中提出,为了更快地巩固中国国防,加强中国海军建设,请苏联政府给予经济援助。函中具体请求苏联提供包括大型猪潜艇在内的几种型号的军舰的制造材料、发动机、辅助机器和武器等,在中国船厂制造。 1952年4月,中国政府派出了以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副司令员罗  相似文献   

4.
2000年8月12日,属于俄罗斯的1艘"奥斯卡"级Ⅱ型巡航导弹攻击核潜艇"失手"沉没了.这一事件除了使拥有潜艇的国家慌忙检查自家潜艇的"健康"状况外,更多的目光则盯向了已"隐居"近十年之久的俄核潜艇部队.  相似文献   

5.
潜艇是海军作战的主力之一,以出其不意地攻击杀伤敌舰在海上称雄,对航空母舰的威胁相当大。它在昏暗的海底世界游弋,一旦遇上被击伤、机械事故、错误操作,甚至卡在洞穴、礁石之中失去了自行上浮的能力,这对于每一个潜艇兵都是一场噩梦。这个噩梦并不是从1776年潜艇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的,而是在100多年以后,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早期潜艇的数量、应用规模还不大,很多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二是早期潜艇一旦被击中或者失事,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艇毁人亡,艇内有生还者的情况非常罕见,也就没有潜艇水下脱险之说。事情…  相似文献   

6.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战中,潜艇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常规潜艇和核潜艇仍然在不断发展,下面是它们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海军不仅加紧了对核潜艇的研制,同时对体积小、行动灵活、噪音小、造价低廉的常规潜艇也非常重视,所以前苏联海军的常规潜艇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到了60年代,前苏联拥有的常规潜艇就多达150余艘,居世界首位,并且在常规动力潜艇技术上,也远远地超过了美国等其他国家。而美军在60年代真正能投入使用的常规动力潜艇只有几艘。  相似文献   

8.
在技术迅猛发展的21世纪里,未来的潜艇会是什么样子呢?本文仅谈谈常规动力潜艇的发展情况。 多姿多彩的AIP潜艇 AIP是“不依赖空气的动力系统”的简称。潜艇最可贵的就是它的隐蔽性。常规动力潜艇的各种噪音大大小于核潜艇——因为它在水下潜航时只用蓄电池电能,而核潜艇必须开启核反应堆处于工作状态。然而常规潜艇必须上浮水面开  相似文献   

9.
高建民,高级工程师,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科技部部长。他做人追求高尚、和谐、健康;做事追求清晰、简单、高效。在爱岗、敬业,创新、奉献精神指导下,在国防工业、公司经营、科学普及、行业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国防工业高建民负责研制的SZB611型除臭罐为中国载人飞船的成功飞行提供了保障,通过神五、神六号飞船两次成功载人飞行证明——新华牌空气净化装置世界一流。他负责研制的FMJ05型防毒面具,公司投产20年来为公司创产值达5亿多元,该产品的批量生产为部队的个体防护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他任研究所所长期间,为军队研发从海洋深处的潜艇到陆地、航天所用的各类净化装置,提升了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10.
一头巨鲸死去,它的尸体沉入深海底。许多年后,一艘潜艇在海底进行科学考察时偶然发现了它。正是这头死鲸的尸骨向科学家揭示: 海洋深处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瑞典海军大力研 制各种新型潜艇,先后推 出独具匠心的“西约特兰” 级、“哥特兰”级,并正在全力研制“2000”级潜艇,真可谓“好艇连台”。 “哥特兰”级潜艇和将于21世纪初加入海军序列的“2000”级潜艇无论与以往的潜艇相比,还是与其他发达国家潜艇相比,都有许多重大的甚至是划时代意义的突破。 别出心裁的动力装置 首先是潜艇的动力装置。传统的常规动力潜艇主要动力采用蓄电池组和柴油机,在水下以高速航行时,只能持续航行很短的时间;即使以低速航行,也才维持数十小时至少上百小时。瑞典研制的这两级潜艇,都属于常规动力潜艇,但其动力装置却别出心裁,即在柴电动力装置的基础上加装了一斯特林发动机系统,从而大大提高了潜艇时间。  相似文献   

12.
潜艇作为现代海战的利器,它的出现改变了海战的格局也改变了海军的构成和海军战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在不断改进原有潜艇的同时,也积极推陈出新,无论是常规潜艇、核潜艇,还是遥控的无人潜艇都成为集设计优化、装备精良、高费效比、隐身等高科技于一体、名副其实的海战利器。本文仅对当今世界各国正在研制和计划开发的无人潜艇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当今海上优势国美国是以航母为制海主战兵器,而许多国家则以潜艇作为远海主战兵器。历史上潜艇和航母都取得过骄人的战绩,总体上来讲是航母胜过潜艇。可时间过去了几十年,海军兵器技术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潜艇同航母究竟谁怕谁?潜艇首次发生作用是在一战期间,当时取得制海权的兵器是战列舰。战列舰是优势海军国阻止劣势海军国使用海洋,进而保证己方使用海洋的主力兵器。当时的潜艇主要还是一种破坏交通的兵器,是劣势海军国阻止海权国使用海洋的武器。在一战中,德国希望通过用潜艇打击英国运输船队,从而逐步截断英国的海上运输,企图让…  相似文献   

14.
2000年8月21日,一个谁也不愿意听到的消息传向了全世界:救援俄罗斯“库尔斯克”号的3名挪威潜水员于当天清晨7时45分成功地打开了“库尔斯克”号潜艇后部外舱,发现舱内早已进满了海水。这一消息无疑宣布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118名官兵无一幸免于难,给善良的盼望着能出现奇迹的全世界人民以当头一棒。 潜艇在海战过程中受损以及在日常航行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而造成潜艇遇难是不可避免的,据不完全统计,从1900年至1989年的90年间,国外潜艇就发生了495起非战斗海损事故,导致84艘潜艇沉没,其中核潜艇7艘。为此,各国海军在不断提高潜艇作战技术能力的同时,都十分重视潜艇救生技术,并使水下脱险成为每个潜艇艇员必须  相似文献   

15.
所谓常规潜艇,就是除了以核为动力的核潜艇以外的所有潜艇。那么,什么是潜艇呢?顾名思义,潜艇就是隐蔽的艇,说得再具体一点,就是能在水下潜伏航行的船。潜艇这个名词主要是从潜水艇一词引伸过来的,与早先包含潜水船的潜艇的含义已不太吻合。就是说,现代所称的潜艇就是在水下航行的军用作战船只的统称。  相似文献   

16.
吴沅 《科学24小时》2002,(10):30-31
潜艇,犹如一个神出鬼没的幽灵游戈在茫茫的大海深处,窥测和袭击被它“咬”住的目标,让对方难逃葬身海底的厄运,潜艇的威胁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潜艇先后击沉英美运输舰船500余艘,总吨位达2300万吨。  相似文献   

17.
直布罗陀上空的幽灵大西洋水深浪急,海域辽阔。3艘德国纳粹潜艇高度警戒,开足马力向地中海疾驶。突然,远际天空出现了几个小黑点。是海鸥吗?不,是飞机!德国潜艇立即报警,下潜规避。一队英美巡逻机低空掠过海面,机上人员用双眼和磁探仪不停地搜索海面。由于磁探仪作用距离不足100m,德国潜艇又躲藏在水下,因而巡逻机未能发现目标,继续飞向远处去了。躲过巡逻机的潜艇松了一口气,又浮出水面,好不容易窜进了直布罗陀海峡。  相似文献   

18.
潜艇母舰,是一种水下机动能力、观通能力、进攻能力和自身生存能力较强的大型海底作战兵器。潜艇母舰的上部为飞机舱,装有30余架垂直起降轰炸机或战斗机。作战时,母舰部分升出海面后,自动开启舱盖,轰炸机或战斗机即可升空作战。母舰的中部为战斗舱,携带多枚高精度的新式反潜反舰自导鱼雷。其后部装有垂直导弹发射架,携带数枚飞航式导弹和弹道式导弹。母舰的下部为子潜艇舱,携带多艘子潜艇,进行掩护母舰行动或单独攻击水下和海上目标的任务。未来的潜艇母舰,一是水下垂直机动能力极大提高。潜艇母舰采用新结构设计和新型的耐压舰体材料,使舰…  相似文献   

19.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潜艇声呐主要用于对水面舰艇、潜艇和其他水中设备进行搜索、识别、跟踪和水面通信等。声呐侦察也称水声侦察,是指使用被动式声呐进行的声学侦察。主要任务是:截收敌方各种主动式水声设备及原发性声场的声信号,并测定其技术参数及方位、距离,以掌握敌舰动态,或为进行水声干扰和舰艇使用武器提供可靠依据。核动力攻击潜艇装备的声呐种类繁多、性能优良,有的装备各种声呐达15部左右。核动力战略导弹潜艇和常规动力攻击潜艇装备声呐5~10部。  相似文献   

20.
飞行的潜艇     
其实潜艇并非只供军用,科研、探测、救生这样的潜艇很多.但最让人注目的是,专家霍金斯新近研制出的小型潜艇,堪称潜艇制造技术上的一个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