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分离式热管凝结换热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空气冷却实验台 ,热管的加热方式为电加热 ,工质为蒸馏水 .在 1∶ 1模型上对分离式热管管内凝结换热特性、不凝性气体对凝结换热的影响及不凝性气体的扩散规律进行了试验 ,得出分离式热管有一最佳充液率 ,其值为 45%左右 ;凝结换热系数随着蒸汽压力的增加略有降低 ,在实验的压力范围内 ,降低了 9.5% ;不凝性气体对分离式热管的凝结换热仅影响冷凝段下部较小部分 ,通过排气阀排出不凝性气体可有效地改善冷凝段下部的凝结换热 ;随着压力的增加 ,不凝性气体对分离式热管冷凝段的影响减少 .这些结论可用于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工程设计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空气冷却实验台,热管的加热方式为电加热,工质为蒸馏水。在1:1模型上对分离式热管管内凝结构热特性、不凝性气体对凝结换热的影响及不凝性气体的扩散规律进行了试验,得出分离式热管有一最佳充液率,其值为45%左右;凝结构热系数随着蒸汽压力的增加略有下降,在实验的压力范围内,降低了9.5%;不凝气气体对分离式热管的凝结构热仅影响冷凝段下部较小部分,通过排气阀排出不凝性气体可有效地改善冷凝段下部的凝结换  相似文献   

3.
针对淡水缺乏和电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烟囱海水淡化和水力发电综合利用系统.以天津地区的气候条件为准,初步估算出此系统每平方米集热棚面积可年产1.7 kW·h的电量和0.74 t的淡水.在小型间壁冷凝实验系统中,对系统各部分的轴向温度场和实际冷凝水产量进行了测量,验证了综合系统淡水产量的估算结果.衰变因子被用来表征饱和湿热空气中不凝性气体对水蒸气间壁冷凝换热过程的影响,对气-汽间壁冷凝换热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和理论结果表明衰变因子是温度、冷气速和不凝性气体含量等变量的函数,并做了冷凝换热系统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核电站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换热器内含不凝性气体的蒸汽在水平管内强制对流冷凝换热特性,基于Peterson扩散层模型,结合传热传质方程推导,对冷凝换热过程各环节分别进行建模,并同时考虑抽吸效应、液膜非均匀分布和气液界面粗糙度对局部换热能力的影响,最终得到了能够预测蒸汽局部凝结换热系数的计算程序。研究结果证实,该程序可以很好地反映管内各换热环节的变化规律,对管内局部换热系数有着较高的预测精度。此外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管内气体冷凝过程的推进,各环节换热能力会逐渐发生变化,影响总换热过程的主要热阻也相应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5.
设计建立了一套以水为工质的分离式热管系统实验台,系统冷凝端采用水冷套管式换热器.在此实验台基础上研究了不抽真空、有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于分离式热管的凝结放热问题,测定了在不同的入口蒸汽温度、循环蒸汽流量、冷却水进口温度及流量条件下混合气体在圆管内凝结换热的情况,分析了这些参数对换热过程的影响.同时,还对套管内含高分压不凝性气体——空气——的水蒸汽凝结换热物理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模型中除了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界面控制方程外,还增加了流动扩散和凝结控制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蒸汽放热量与实验测定值基本吻合,偏差在8%~15%之间.  相似文献   

6.
非凝性气体对蒸汽冷凝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能够大大增加蒸汽冷凝过程的传热热阻,减小传热系数。为研究非凝性气体对竖直管道内蒸汽冷凝的影响,基于Nusselt理论建立了强迫循环条件下蒸汽冷凝的传热传质类比模型。将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竖直管道内蒸汽冷凝传热系数。模型中非凝性气体为空气,空气的入口质量分数对蒸汽冷凝传热系数具有较大影响。当入口空气的质量分数从8.73%到22.45%变化时,入口处冷凝传热系数从4.8kW/(m~2·K)到1.2kW/(m~2·K)变化,且沿着管道轴向冷凝传热系数逐渐减小。当入口温度从100℃到140℃变化时,传热系数逐渐减小。该研究表明非凝性气体的种类、质量分数和入口温度为影响蒸汽冷凝传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数值研究了不凝空气质量分数、液膜、空气-蒸气流速等对竖直平板冷凝过程的影响.气液两相流采用流体体积(VOF)法模拟,水蒸气在不凝空气中的输运过程采用组分输运方法模拟.基于气体分子动力学基本理论推导出相变模型,对纯蒸气冷凝过程数值计算并与理论解比较,确定模型系数.数值结果表明,少量不凝空气对蒸气对流冷凝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随着不凝空气质量分数的增加,冷凝换热明显下降;含少量不凝空气的蒸气对流冷凝在忽略液膜影响时壁面换热系数约升高8%;水蒸气-空气混合气体流速升高对对流冷凝换热系数的提升低于纯对流换热.  相似文献   

8.
不凝气体存在时水平管束冷凝换热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水平管束管间冷凝换热特性的试验研究,探讨并分析了冷却水流量以及不凝气体质量分散对管束冷凝换热的影响规律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当有不凝气体存在时,冷凝放热系数最小值并不一定发生在最低排管上,冷凝放热系数最小值与冷却水流量和不凝气体质量分散均有关。研究结果为凝汽器的进一步传热强化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工业中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场合下蒸气的高效冷凝传热,建立了混合蒸气水平管束外对流冷凝传热实验系统,通过化学刻蚀与自组装方法对光管管束、2D肋管管束和3D肋管管束进行疏水与超疏水表面改性处理。当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时,对不同润湿性管束表面的冷凝形式及管束间冷凝液流型进行可视化观测。实验研究了冷却水流速、混合蒸气流速、水蒸气体积分数等因素对不同润湿性的冷凝式换热器对流冷凝传热系数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水蒸气体积分数条件下管束效应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当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时,冷凝液在管束间形成滴状流,水蒸气体积分数对不同润湿性的冷凝式换热器的对流冷凝传热特性影响显著,随着管排数增加,对流冷凝传热系数增大,管束效应对超疏水光管管束的强化作用最大,当水蒸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1%时,9排超疏水光管管束的对流冷凝传热系数是单排的1.53倍,而当水蒸气体积分数约为23%时,9排超疏水光管管束的对流冷凝传热系数是单排的1.34倍。  相似文献   

10.
由于碳钢-水热管工质与管壳材料间的不相容,导致热管冷凝段上部积聚不凝性气体,严重影响了热管的传热性能及使用寿命。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及试验结果,阐述了不凝性气体产生的因素,提出了解决碳钢-水热管相容性问题的工艺方案,为碳钢-水热管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冷凝激波管内的水、乙醇蒸汽凝结两相流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蒸汽在自发凝结时,伴有潜热释放,气液两相之间产生传质、传热及动量传递,从而存在耦合效应。本文从两相流的基本方程组出发,导出非定常凝结两相流的特征线及其相容方程组,从而对激波管内凝结两相流进行了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在一凝结激波管试验台上分别对水、乙醇、苯3种工质的凝结两相流进行了实验测试,用光测系统对液滴进行光散射测量,并引入先进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基于原油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变化与原油凝点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测量原油凝点采用的电容法。叙述了非接触式电容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和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原油介电常数在原油的凝点附近达到一个峰值,这与实验室方法得到的结果相符,初步得出电容法测量原油凝点是可行的结论。为在线监测原油的流动性提供了一条实用化途径。  相似文献   

13.
If bosonic particles are cooled down below the temperature of quantum degeneracy, they can spontaneously form a coherent state in which individual matter waves synchronize and combine. Spontaneous coherence of matter waves forms the basis of a number of fundamental phenomena in physics, including superconductivity, superfluidity and 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Spontaneous coherence is the key characteristic of condensation in momentum space. Excitons--bound pairs of electrons and holes--form a model system to explore the quantum physics of cold bosons in solids. Cold exciton gases can be realized in a system of indirect excitons, which can cool down below the temperature of quantum degeneracy owing to their long lifetimes. Here we report measurements of spontaneous coherence in a gas of indirect excitons. We found that spontaneous coherence of excitons emerges in the region of the macroscopically ordered exciton state and in the region of vortices of linear polarization. The coherence length in these regions is much larger than in a classical gas, indicating a coherent state with a much narrower than classical exciton distribution in momentum space, characteristic of a condensate. A pattern of extended spontaneous coherence is correlated with a pattern of spontaneous polarization, revealing the properties of a multicomponent coherent state. We also observed phase singularities in the coherent exciton gas. All these phenomena emerge when the exciton gas is cooled below a few kelvin.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多元共渗的方法,分别在570℃,2 h,590℃,2 h,610℃,2 h的条件下对经过调质处理的30Cr2MoV钢进行多元共渗处理。通过金相分析、硬度测试、拉伸试验和腐蚀试验的方法测试分析了处理后样品的表面形貌、硬度分布、力学性能和抗蚀性。结果表明:经多元共渗处理后,材料的表面硬度,强度和抗蚀性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经过590℃,2 h共渗处理后的样品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5.
多分量感应测井响应的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电磁响应方程出发,应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推导了三维各向异性地层多分量感应测井响应的差分计算格式,并利用所形成的算法考察了多种环境条件下多分量感应测井的响应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多分量感应测井各磁场分量不仅与地层水平电阻率和垂直电阻率有关,还与仪器方位角、井斜角、井眼轴与地层走向的相对位置有关。根据仪器方位角与井斜角间的关系和各测量量,可反演出地层水平电阻率和垂直电阻率,进而改善电性各向异性储层的含油饱和度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衍射、红外、电泳等手段,作了坡缕石和海泡石吸附有机气体的研究。发现气体吸附量与气体温度、蒸汽压、气体分子偶极矩、样品纯度、矿物结晶度有关;实验表明坡缕石海泡石对有机气体的吸附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动式染毒技术,将大鼠分成4个浓度组吸入豆油油烟(油温220℃),观察血中SOD,GSH,MDA含量,肺组织中LDH,ACP,MDA和肺巨噬细胞(PAM)膜脂流动性(LFU)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吸入油烟的急性毒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油烟平均浓度为1.05mg/m^3时,血浆及肺组织中MDA开始增加(P〈0.05),且含量随吸入油烟量增加;平均浓度为9.58mg/m^3时,全血SOD活力明显  相似文献   

18.
混和稀土光谱解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及导数偏最小二乘法对一含有三种稀土与间乙酰偶氮氯磷的混和体系光谱进行剖析,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法及导数偏最小二乘法均适合多组份分析。在本体系中,因含有基体干扰,导数偏最小二乘法其定量、定性分析略优于偏最小二乘法。  相似文献   

19.
多组分物系传质过程扩散系数及其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扩散系数是传质过程的一个重要参数。描述多组分物系传质过程的基本方程是Maxwell-Stefan(MS)方程,其定义的扩散系数表征物系中组分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传统上应用的Fick扩散系数,包括了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热力学非理想性两种因素的影响,要准确计算比较困难。文中讨论多组分物系扩散传质过程MS扩散系数、Fick扩散系数的意义,以及两者的关系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非理想多元物系精馏点效率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计算非理想多元物系精馏点效率的方法,考虑了各组分分子间的交互作用对扩散传质过程的影响和塔板流体力学状对汽液相际传传质接触面积的影响,对3个多元物系的计算表明,该法能预测霜些组分点效率的奇异性,且理论计算点效率值与实测结果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