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充分发掘我国地方畜禽良种的优良性状,针对现代畜禽育种技术发展不平衡、大效应的分子标记很少、集成创新力度不足等问题,通过利用现代分子育种新技术,发掘和鉴定影响特殊风味、优质高效和抗病等经济性状的新型关键基因,筛选可用于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并验证其遗传效应,将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分子标记技术有机结合,提出多基因聚合育种的平衡育种方案,发掘有重大应用前景的重要畜禽特色育种新种质材料,实现我国优质高效畜禽特色资源开发利用的突破,提高畜禽良种生产能力,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竞争力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7,(14):58-58
本项技术研究为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计划项目(编号:农科攻字(2002)第1-3-6号)。 该项技术从建立快速生长和高繁殖力核心群、建立基因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和生长抑素基因免疫方法、制定安全规模化养羊技术标准、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RAPD、AFLP、STS、ISSR,、SSR、FISH、ISPCR等分子标记技术以及分子细胞遗传学方法对甘蔗的遗传基础进行系统的研究。利用核型分析,明确了甘蔗染色体大小的绝对长度及主要甘蔗种质的染色体组成;利用RAPD、AFLP、ISSR、SSR等分子标记分别构建了甘蔗种质的指纹图谱,并获得了甘蔗种、属的特异DNA序列;利用FISH研究甘蔗基因组构成及其变化动态;利用ISPCR对血茅特异DNA序列进行染色体的物理定位;进行抗旱相关基因BADH基因的PCR检测,初步筛选出了一批具有较强抗旱生理和遗传基础的甘蔗祖亲种质和栽培品种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4.
刘庆忠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8):25-25,30
该课题是执行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与澳大利亚项目合作协议,完善早熟优质大果甜樱桃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利用两国优异种质中有价值的基因,提高早熟优质丰产大果型甜樱桃品种选育效率,促进甜樱桃生产向优质、高效、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种质评价技术的研究;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建立;核心种质DNA指纹库的构建及其S基因型鉴定;  相似文献   

5.
该项目由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及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共同承担.课题主要采用候选基因法及基因组扫描法来筛选主效基因及分子遗传标记,研究的品种为我国主要的地方品种,如梅山猪、金华猪、香猪、仙居鸡、丝毛乌骨鸡及一些外来品种,研究的群体为纯种群体及资源群体等.  相似文献   

6.
棉花纤维品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分子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项目基于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了棉花纤维品质发育的分子机制:利用辐射诱变、杂交、回交、系谱选择等技术培育、挖掘出优异纤维资源384份;利用徐州142棉纤维无长绒、无短绒突变体筛选出纤维伸长相关基因;用体外培养方法验证了乙烯、油菜素(BR)的生物合成途径及部分次生物质在纤维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构建了海岛棉品种Pi-ma90-53和陆地棉7235的BAC文库;利用蛋白质组学研究了棉纤维发育过程中的一些重要蛋白质的变化,构建了棉纤维细胞蛋白质表达谱;利用抑制扣除杂交方法、基因芯片技术或从纤维cDNA文库中筛选等共获得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199个,并用模式系统和棉花对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建立了高效农杆菌介导、花粉管通道、基因枪轰击3种规模化的快速基因功能验证技术体系;开发了新标记,构建了陆海、陆陆高密度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并选择有用分子标记和生化辅助育种相结合,初步建立了棉花纤维品质分子改良育种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1,(1):F0002-F0002
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分子标记辅助技术将基因或QTL导入水稻品种已屡见报道,但得以应用的品种极少,且直接利用高产QTL(高产数量性状基因位点,以下简称“高产基因”)进行超高产育种还未见前人报道。究其因,一是野生稻中存在大量对产量不利的性状干扰;二是连锁累赘,即目的基因与不利基因的紧密连锁是育种中难以克服的难题。该项目经过10年攻关,突破野生稻高产基因利用的技术瓶颈,在国内外率先成功构建了一个野生稻高产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获得突破性成果。  相似文献   

8.
郑学勤教授长期工作在橡胶热作遗传育种科研第一线,将学科的整体水平、细胞、分子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作了系统地开拓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08,(8):60-60
浙棉2号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配技术和质核互作不育系制种技术,于2002年配制出高优势、优质三系杂交棉新组合。2002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和浙江省棉花品种多点试验,2003~2004参加浙江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5年通过浙江省审定。该组合的细胞质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均来源于陆地棉,克服传统三系杂交棉因来源于哈克尼西野生棉的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而导致恢复力低和杂种优势弱等问题,使三系杂交棉产量水平有显著突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4):21-22
1课题简介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病、家蚕浓核病毒(BmDNV-Z)病是两种危害性较大的蚕病,其中BmNPV病害更为严重.每年世界养蚕业蚕茧损失中,BmNPV病害占蚕病总损失70%左右.抗BmNPV育种,由于常规选择周期长、进程慢、不准确、效率低,至今没有成功.目前对该病的防治仅有消毒预防,这不仅效果差,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家蚕抗浓核病毒(BmDNV-Z)由隐性单基因控制.在回交育种中,不能对抗浓核病性状直接选择,现行生产种都是敏感性的.DNA分子标记辅助筛选是通过利用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的DNA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进行间接选择的现代育种技术.本研究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筛选家蚕抗BmNPV和BmE)NV的DNA分子标记;创建简易实用的家蚕分子标记辅助筛选技术;应用该技术使家蚕抗BmNPV和BmDNV两种病毒基因聚合于一体;利用分子标记辅助技术定向改良现行生产品种.  相似文献   

11.
<正>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人类大约有几万个基因,储存着生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目前威胁人们生命的主要杀手。筛查ACS的易感基因并开展功能学研究,对于早期识别ACS高危人群、促进个体化防治以及寻找新的干预靶点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项目围绕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 ALDH2)及其功能性突变位点--rs671(东亚人群黄种人突变率30%~50%,而白种人罕见突变),结合临床遗传流行病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等研究策略,系统地揭示了ALDH2基因rs671突变与ACS的遗传相关性、在A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促进了ACS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推动了ACS的临床防治。  相似文献   

13.
燕麦育种技术基础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技成果》2014,(10):21-23
1燕麦遗传多样性分析技术研究 通过反复试验,建立了适合燕麦的AFLP反应体系。利用差异较大的部分材料,对大量AFLP引物进行了筛选,选出燕麦适用的AFLP引物20对,较好地反映燕麦材料的多态性,这些引物经进一步研究和筛选,将在燕麦分子辅助育种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08,(20):53-53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采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理论和技术,开发蔬菜(白菜、甘蓝、番茄、甜辣椒、黄瓜等)和果树(苹果、柑橘、梨、桃、甜樱桃等)重要功能基因的分子标记;对蔬菜和果树高产、优质、抗病、耐逆、雄性不育等重要性状基因/主效QTL进行定位,完善分子育种技术体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小孢子培养、大孢子培养、原生质体融合和染色体操作等细胞工程技术,提高细胞工程技术效率,加速蔬菜和果树品种创制速度。通过项目研究,取得如下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199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三位发育遗传学家,但完成这些成果的技术和理论早在30年代就已具备,为什么一直关注发育问题的摩尔根以及后来的生物学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本文给出的基本答案是,长期以来生物学家认为对发育的理解依赖于对基因调控的了解。由此,本文对发育遗传学技术和摩尔根发育遗传思想作了历史的考察,并比较了发育遗传和基因调控两种研究形态的异同,以期洞见生命科学发展的一般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07,(19):56-56
在人类六干余种单基因病中,累及神经系统的遗传病或综合征约占1/2,以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归为神经系统遗传病或综合征的约200多种。神经系统遗传病的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临床表现复杂,并且具有遗传异质性,故临床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误诊,特别是早期诊断和分型;同时,由于没有有效和规范的治疗,神经系统遗传病致残率、致死率高,给病人、家属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08,(4):51-51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种子胚乳是人类及家畜的重要食物和饲料来源,因此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都非常注重小麦的遗传改良和遗传学研究。华中科技大学承担的国家863计划“小麦储藏蛋白相关基因的分离与表达研究”(2002AA224031)课题,是通过对决定小麦品质的储藏蛋白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遗传转化来提高小麦品质。通过深入地研究这些基因在小麦中的遗传规律、作用机理,比较禾谷类作物间嘌呤吲哚蛋白基因和1Dx5基因在结构、功能及正确的表达调控等方面的差异,为开展禾谷类作物基因组学及其应用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5):44-47
大脑是结构与机能极其复杂的系统。脑科学的研究是当前生命科学的前沿和热点领域,其终极目标是破解智力起源与意识本质。近年来,脑科学研究已取得重大的进展。分子神经生物学从基因和生物大分子的角度,对神经活动基本过程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29-29
猪和鸡的生产在我国畜牧生产中占有70%以上的比例,是我国畜牧业的主体。作为动物机体的主要组织,肌肉和脂肪发育机制的研究,直接为我国畜牧业科学生产提供理论支撑。项目研究的总体思路与目标是:在组织、细胞、分子水平,对具有明显不同发育特征的品种、品系间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挖掘不同猪、鸡动物品种、品系,肌肉和脂肪发育的细胞与分子基础,同时筛选出重点研究的遗传与表观遗传学调控途径;组合现代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技术,研究筛选的重要基因作用与信号通路,取得对动物组织发育调控机制的新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20.
罗明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21):13-13,16
油菜素类固醇(Brassinosteroids,BRs)是一类新型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很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本课题通过克隆棉花BRs生物合成与信号传导基因及其5’-上游调控序列,构建目标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和启动子分析表达载体,并进行棉花的遗传转化。一方面利用转基因棉花,系统地分析目标基因在BRs合成和信号传导中的作用以及在棉纤维生长发育中的功能,研究BRs种类和含量的变化导致其它植物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生物合成和信号传导基因的表达变化,并分析纤维产量和品质发生变化的转基因纤维发育过程中纤维素合成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