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秀葡萄是由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培育的早熟新品种,适宜温室或大棚栽培。该品种丰产,果实外形美观,果肉厚而硬脆,风味佳,抗病力强,其成熟期正值瓜果淡季,且货架期长,很有推广价值。根据近年京秀葡萄在各地的表现及栽培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总结出以下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2.
葡萄营养丰富,是我国大宗水果之一,也是河南省第三大鲜食果品.为了帮助葡萄种植户更好地发展葡萄生产,我们采访了郑州农林科学研究所果树研究室主任、助理研究员--段罗顺老师.段老师近几年一直在进行果树栽培方面的研究,率先在我省进行葡萄避雨栽培的试验研究,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山葡萄为葡萄科葡萄属的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是重要的一种浆果类果树.本文通过对四平地区引种栽培的山葡萄物候期、产量、生长等基本情况及品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引种到四平地区的山葡萄品种中,双红和双优两个品种的物候期情况接近,萌芽期在4月15~30日之间、开花期在5月5~10日之间、果实着色期在8月5~10日之间、果实成熟期在9月10~25日之间、落叶期在10月5~15日之间,而左优红和北冰红二个山葡萄品种的物候期要比双红和双优的物候期晚5~15天.四个品种所酿造的葡萄酒的酒精度数均在13度以上,果汁的含糖量在80 g/L左右,果实的出汁率在60%左右.本研究表明引种栽培到四平地区的山葡萄完全适应了本地土壤和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4.
葡萄黑痘病又名萎缩病,俗名“黑斑”,是葡萄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品质和栽培效益。  相似文献   

5.
葡萄营养丰富,是我国大宗水果之一,也是河南省第三大鲜食果品。为了帮助葡萄种植户更好地发展葡萄生产,我们采访了郑州农林科学研究所果树研究室主任、助理研究员——段罗顺老师。段老师近几年一直在进行果树栽培方面的研究,率先在我省进行葡萄避雨栽培的试验研究,并取得成功。下面是段老师对河南省葡萄生产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对广大种植户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葡萄一经栽植,就可长期连年受益。一般庭院葡萄栽培,由于小气候优越,管理方便,都表现出结果早、产量高、质量好的特点,深受农  相似文献   

7.
葡萄果艳味美,营养价值高,且其植株适应性强,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种植。利用庭院空地栽培葡萄,不仅可以遮荫消暑、美化环境,而且还能采摘鲜果、品尝美味,因此,利用庭院空地栽植葡萄,日益为广大城镇居民及企事业机关单位所青睐。  相似文献   

8.
<正> 葡萄及其制品是人们喜爱的水果和饮料,发展葡萄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但近几年来,出现果农“卖葡萄难”,葡萄酒厂“卖酒难”的局面。一面说葡萄丰收,一面说吃葡萄难。果农说价格太低,城里人说葡萄太贵。有的说葡萄要大发展,有的说发展要适度。农村中有新建园的,也有毁园的。葡萄到底该不该发展,该怎样发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根据调查的情况,想就葡萄的发展作些探讨。一、我省葡萄生产系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省葡萄栽培历史较久,但发展缓慢,1982年前徘徊在5万亩左右,1982年产量为  相似文献   

9.
李淑琴 《河南科技》1998,(10):17-17
巨峰葡萄虽然适应性强,易管理,果穗大,产量高,但采用小棚架栽培,且一年定植,二年丰产,三年达到亩产万斤是比较困难的。据近年来对巨峰葡萄小棚架栽培技术的探索,现将其丰产栽培技术要点报道于后。一、整形修剪与架面管理栽培行株距4×0.5米,亩留苗334株。...  相似文献   

10.
<正> 鲜食葡萄是目前我国果树栽培中的重要树种,但在葡萄采收前常发生裂果现象,尤其以果实成熟后期的多雨月份更为严重。裂果不仅影响果实的外观,而且会导致外源微生物的侵染,发生腐烂,严重降低了果实的商品价值,是生产中不可忽视的生理病害。 葡萄常在成熟期发生裂果,损失较大。由于品种不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处于我国四大葡萄产区之一———黄河故道产区,现全省葡萄栽培面积25-2万亩,产量16-7万吨,分别占全国面积和产量的11-0%和9-6%。但由于我省主要种植品种为京亚、板田良智、藤稔等早熟不耐贮的品种,极度缺乏晚熟耐贮品种,致使冬春两季水果销售效益好的高峰期市场被进口洋提子占据,基本没有我省生产的晚熟鲜食葡萄。1986年郑州果树所率先在国内引进耐贮的美国红提葡萄,先在河北栽培,面积已达200hm2,东北、山东、西安也有一定面积。我省只是近两年才开始少量发展。据了解,去年偃师市有数百亩面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对植物愈伤组织的培养有大量报导(1)(2)(3)(4)(5)(6)。但对山葡萄(Vitisamurensis Rupr)愈伤组织的培养尚未见报导。本实验目的是利用生长素和激动素诱导山葡萄(Vitisamurensis Rupr)愈伤组织和根的生成,解决北方葡萄栽培过程中快速繁殖嫁接砧木的新途径并讨论山葡萄(Vitisamurensis Rupr)愈伤组织分化能力的主要原因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 予东黄河故道地区,是实现百万亩葡萄商品基地的好地方。但因以前葡萄生产品种单纯,加之成熟季节正值雨季,病害猖獗,严重影响酒质,以及葡萄生产必须架栽,投资昂贵。为此,选育优质、丰产、利于无架栽培的优良酿酒品种成为当务之急。河南省中牟农业学校、兰考葡萄酒厂和国营黄河种鸡场园艺分场协作,在原开封地区科委、郑州市科委主持下,在省农牧厅、中牟县、兰考县、开封市科委关怀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大棚立体栽培葡萄和草莓 ,既可以充分利用大棚宝贵空间 ,又可以满足对光照的需要 ,使之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经过实践 ,探索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精选品种 ,合理密植1 品种 :应选择休眠期短 ,早熟丰产 ,味正抗病的品种 ,草莓为全明星 ,葡萄为绯红。因巨峰品种成熟晚 ,不提倡种植。2 基肥 :葡萄草莓根系分布浅 ,喜肥 ,施足基肥是关键 ,亩施鸡粪600千克 ,高浓缩复合肥80kg。3 合理密植 :元月上旬按株行距1×1 2米定植葡萄大苗 ,8月下旬在葡萄行间按株行距15×20厘米定植草莓4行 ,中间留40厘米为浇水作业行 ,栽后立即浇水…  相似文献   

15.
葡萄采后至落叶期既是叶片光合作用的高峰期,也是葡萄根系生长的高峰期.采后葡萄新梢成熟的越好,植株冬前的抗冻锻炼就越充分,抗寒能力也就越强.因此,葡萄的采后管理决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16.
葡萄无核化栽培技术就是通过栽培技术与葡萄无核剂处理相结合,使大粒葡萄的籽软化或败育.  相似文献   

17.
《河南科技》2012,29(1)
用15%石灰氮对巨峰葡萄(Kyoho grapevine)进行催芽后,于葡萄休眠解除过程中对芽内源激素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淀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分析,以探讨石灰氮解除葡萄休眠的生理机制.结果显示:(1)用15%石灰氮催芽5 d后葡萄芽解除休眠而萌发,比对照提前5~8 d,处理21 d后休眠已经被打破;(2)处理后葡萄芽内ABA含量急剧下降了86.48%,而GA_3、ZR和IAA分别升高了461.70%、107.24%和1 020.41%;(3)IAA的急剧升高,伴随着淀粉酶活性加强,加速淀粉降解为可溶性糖;而蛋白质含量则先下降后升高.可见,石灰氮催芽后,葡萄芽内的生长抑制类激素ABA含量降低的同时生长促进类激素IAA、ZR和GA_3含量急剧增加,内源激素平衡被打破,加强了葡萄芽内有机物质的代谢,为葡萄芽的萌发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石灰氮处理促进葡萄休眠芽萌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调节了葡萄芽内各种激素平衡关系,从而加速了葡萄芽内有机物质的代谢而最终解除芽体休眠.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山欧杂交品种"野王20号"葡萄酒的品质,对其进行一系列理化指标测定,并与市售欧亚种红葡萄酒对比.结果表明,葡萄果实在发酵前未做任何糖酸处理的情况下,酿出的葡萄酒酒精度为10.47%,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为1.88,1.11 g/L,总酸含量为5.18 g/L,说明葡萄酒发酵完全,并克服了一般山葡萄低糖和高酸的缺陷,"野王20号"适合酿造干型葡萄酒.与市售欧亚种葡萄酒相比,"野王20号"葡萄酒虽然总酚较低,但其花色苷和黄烷3-醇含量较高,尤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铁离子还原能力无明显差异,为"野王20号"的推广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并展望可结合栽培管理方式、葡萄酒酿造工艺改善香气与糖酸比,进一步提升葡萄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正> (一) 省委确定在豫东沙区发展百万亩葡萄生产基地,这确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既有利于加快沙区建设,对我省到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也将发挥作用。我省豫东一带,在历史上由于黄河的多次决口和改道,遗留下约二千多万亩的沙碱薄地,长期遭受风沙、旱涝、盐碱、瘠薄之害,农业产量低,人民家底薄,一直处于贫困状态。建国后,党和政府对沙区人民疾苦十分关怀,发动群众在沙荒地上栽植葡萄和苹果,使沙荒变果园。实践证明,葡萄生长快,结果早,适应性强,当年栽植,次年挂果有收益,三、四年后进入盛果期,每亩可产鲜果二千斤,产值达五百元。不少群众已从栽培葡萄生产中  相似文献   

20.
本项研究是全国化肥试验网下达的“七五”重点项目之一.1987-1990年连续进行4年研究N.P.K不同营养配方对葡萄施用肥效和增产效应等有关问题:包括研究国产硝酸磷与等量有效成分的“尿素+过磷酸钙”对葡萄使用肥效的比较;研究N.P.K.不同配比和用量的合理施肥,以及研究施用氯化钾和硫酸钾(Cl~-和SO_4~-)离子产品有何影响等,为葡萄生产研制出经济有效的葡萄专用肥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