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庆 《世界科学》2001,(8):18-19
通过模拟地球与彗星的高速碰撞 ,科学家们发现 :彗星上搭载的有机分子有可能在撞击中幸存下来 ,并为地球传播生命的种子  相似文献   

2.
2011年3月,美国宇航局科学家理查德·胡佛在《宇宙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在陨石里发现了来自太空的外星微生物化石。他同时还坚称,这些微小的生命形式不是地球的污染物,而是在彗星、月球和其他星球上生活的活体有机生物的遗留物。胡佛的论文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3.
<正>罗塞塔彗星轨道器,经过2个月对67P彗星表面的绘图,探测其引力、质量、形状和大气等,以及挑选着陆地点后,将在今年11月11日,向67P彗星的彗核投放其所携带的世界第一个彗星着陆器菲莱。菲莱着陆后,将在其表面进行考察,对该彗星核以及彗星射出的气体、尘埃进行详细研究,以帮助弄清与太阳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相关的奥秘,帮助科学家们进一步了解彗星的性质和组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则与外星生命有关的信息引起国内外很多人的注意:7月10日,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科学家经过几年讨论,完成了一份名为"行星系统有机生命的限制"的研究报告。报告围绕"生命构成是否有别的样式"这个核心问题,反思了以地球为中心的思考方式,认为人类以自己习惯的对生命模式的理解、搜寻外星生命的努力迄今尚无进展,这至少提醒人类应该以某种新的眼光来理解"生命",并以此扩大外星生命搜寻范围;而不久前出版的英国《新科学家》周刊则报道了科学家对外星生命的新研究和新观点。  相似文献   

5.
未然 《科学之友》2005,(11):23-23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在今年7月4日发射撞击器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后,不久前首度发表的细节分析显示,彗星是由易碎粉末结块组成,在部分天文理论家的眼中,其周围的碳分子就是孕育地球生命的种子。洗衣机般大小的撞击器于7月4日撞击“坦普尔1号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探索》2003,(6):31-31
中国科学家在河北省的长城附近采集的矿石标本中,找到了距今14亿年前的海底原始生命的遗迹。专家认为,该发现对揭示生命起源和探寻外星生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早在我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之前,我就很好奇为什么地球上会充满生命,而火星则是一个贫瘠、多岩石的"前哨站",金星被笼罩在一片稠密的大气层中。我在某个地方读到彗星是原因所在。当一颗挥发性的富含有机质的彗星撞击岩石行星后,就会产生与地球类似的环境。两颗彗星的撞击会产生一颗金星,没有彗星撞击的结果就产生火星。当然,这个理论远过于简单,无法解释不同的内行星形成方式的差别,但是至今还没有人足够近距离地探索过彗星,从而知道彗星如何会改变一颗行星的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象我们所知道的生命,可能起源于地球.现在有两位科学家提出了生命起源的新观点,他们是英国天文学家霍伊尔(F.Hoyle)和威克拉马辛(G.Wickramasinghe).他们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在化学上起源于外层空间巨大的气体尘埃云,星际云中的生物分子由彗星和流星带到地球和其他行星上.这两位科学家长期从事光波和射电波的研究,以获得宇宙化学结构的信息.他们发现在外层空间巨大的气体尘埃云中,  相似文献   

9.
一项新研究显示,40亿年前轰炸地球的陨星很可能播种了而非灭绝了地球生命。科学家从发现于南极洲的一枚陨石提取样本,用高温高压轰击它,结果创生了迄今所认为的生命起源条件。科学家发现,在原始条件下陨石释放氨,而氨在制造所谓的“生命砖头”方面是一种基本化合物。科学家分析了这些氨中的氮原子,查明其原子同位素与地球上发现的同位素并不匹配,  相似文献   

10.
解读彗星     
什么是彗星,彗星从何而来?为什么说它们可能是生命的“信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人对彗星的认识和了解比古人已经多了不知多少倍。不过,彗星的神秘面纱至今仍未被彻底揭开。  相似文献   

11.
科技传真     
不少科学家认为海尔-波晋彗星是从原始气体和尘埃云中产生的,当时太阳系中还没有任何行星诞生。而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和几所美国大学科学家用红外测量手段对1997年回归的海尔-波普彗星进行测算后认为,这颗彗星的形成时间可能比早先认为的要晚,可能是40亿年前在木星与海王星之间的地带形成的。 科学家们是通过计算海尔-波普彗星内部一氧化碳和水成分的相对比例而得出上述新解释的。据认为,彗星是大阳系形成早  相似文献   

12.
彗星的味道     
《知识就是力量》2014,(12):13-13
<正>随着罗塞塔号对"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的追踪,欧洲航天局的科学家们也探测出了如果你站在彗星上会闻到什么样的气味。此前,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彗星在飞行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只有CO和CO2,因此闻起来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气味。自从今年8月份以来,罗塞塔飞船上搭载的罗塞塔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ROSINA)便一直在利用它的两台质谱仪嗅探"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的"气味"。经分析发现,彗星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氨、甲烷、硫化氢、氰化氢和甲醛——这正是臭鸡蛋、苦杏仁、酒精等会有的味儿。  相似文献   

13.
去年 ,科学家在银河系中心附近的分子云里发现大量乙烯醇分子 ,这将为研究宇宙空间复杂有机分子的形成机制乃至生命起源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14.
赵君亮 《科学》2006,58(1):19-23
由于有着与众不同的奇特外形,彗星自古以来吸引着天文学家和公众的注意。从古人对彗星的极度恐惧.到300多年前天文学家正确认识彗星的本质,直至2005年人类用空间探测器首次对彗星主动实施撞击,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时光,其间许多科学家,甚至天文爱好者和普通人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体现了人类智慧的力量和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Watts  S 朱长超 《世界科学》1992,(5):43-46,39
科学家们创造了一只用于癌症研究的老鼠,他们期望能获得经济上的收益。另一些人则声称,谁也不能“拥有”生命。在慕尼黑,一个普通人感到他仿佛成了上帝。欧洲专利办公室(EPO)的检查者必须决定,哈佛大学对一只用于研究的、特制的老鼠是否拥有知识产权。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修改了老鼠的基因,制造了这只容易感染癌症的动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2月,科学家宣布,“开普勒号”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了太阳系以外、位于“可居住地带”以内的行星,2011年11月26日,“好奇号”火星车从地球出发,前往火星寻找生命。这是在寻找地外生命方面的两项最新进展。虽然地外生命的发现看来不会在近期实现,但科学家不会放弃这种努力。那么,科学家究竟是怎样寻找地外生命的?地外生命又可能存在于太阳系内外的哪些地方?。  相似文献   

17.
“星尘号”项目的首批研究结果一经发布,就让全世界的天文学家大吃一惊:“在怀尔德-2”彗星上存在橄榄石等高温生成物质,这意味着彗星曾有过“冰火相容”的历史。这石破天惊的发现不仅让人们重新认识彗星,更对“星尘号”项目的关键细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只有经得起推敲的细节,才具备科学意义上的说服力——“星尘号”回家已经好几个月了,惊人的发现不断传来。除有橄榄石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捕获的彗星尘埃中含有钙、铝、钛等金属晶体,它们只有在高温下才能生成。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布朗利认为,橄榄石等晶体表明,构成彗星的是从低温到高温下…  相似文献   

18.
地球之外是否存在文明世界?除了地球上的人类,在宇宙其他星体上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科学家推测,在宇宙其他星体上是有生命的。为了验证这些推测,各国科学家都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利用科学寻找外星生命50年。虽然目前没有发现任何外星生命。但是人们对外星生命依然热情关注。如果真的有外星生物,它们会是什么样子呢?许多科幻影视作品做了种种设想。最近,英国著名科学家霍金构想出多种类型的外星生命。  相似文献   

20.
有不止一位科学家曾为此感慨,认为诞生于我们地球上的生命是一个奇迹。尽管 他们并不排除其他世界也有产生生命的可能,但还是对地球生命的诞生和发展叹为观止。 地球生命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那些研究外星生命的科学家们认为,宇宙生命将以更多 的形态存在,为了适应环境它们将千姿百态,无奇不有,而由此进化出的文明形式也将不尽相同, 多种多样。比如,相对于我们由动物直接进化出的人类智慧来说,也可能会有以植物为基础发展起 来的智慧,或者以无机物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智慧,甚至有些科学家走得更远,探讨了晶体智慧和能量智慧的可能! 当然也有一些科学家持比较保守的观点,例如,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曾指出,不要说其他形式的生命形态,就连与人类同属动物的海豚(或类似的动物种类)都不可能发展出文明来,因为流线型的构造使它们难以进化出构造精巧的前肢,因而难以发展建构出一个宏大的技术文明来。 但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呢?当初的人类,不就是因为环境的恶化才不得不下地行走昂首直立的吗?假如有一天——仅仅是一种假设——海洋干涸了呢? 也许可以,也许不行;也许,《生命应该常青》只是一种幻想,但也许,它正是我们所要得到的答案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