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郧建国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12):120-123
通过对“红三角”地理、资源的论述,结合我院办学宗旨,提出“红三角”地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和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模型的构想,服务于“红三角经济圈”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徐跃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6):122-124
“南沙—红三角”经济圈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促进香港、澳门、南沙、韶关、赣州、郴州的经济交流及合作,带动整个红三角(韶关,赣州,郴州)经济腾飞而建立的契约型经济组织,红三角地区应发挥其应有的优势,共同建立一整套适应其经济组织发展的经济制度,保证经济组织联盟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蔡岚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0):115-118
构建有效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是建设“红三角经济圈”的理性选择。但现实社会中在观念、体制及制度方面存在阻碍“红三角”地方政府合作机制有效构建的因素,应借鉴国内外地方政府合作机制建构的经验,从合作理念、合作机构、协调机制、合作制度和合作方式五个方面构建“红三角”地方政府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根据韶关、郴州、赣州地理特点及交通现状,提出“红三角经济圈”交通系统的发展策略、交通网络体系的构建、实施交通系统发展的先行措施和与之相应的物流准备。  相似文献   

5.
“红三角”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有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潜力。“泛珠三角”是面对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及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而提出的包括香港、澳门以及广东、湖南、江西在内的九省、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的“9 2”模式。“红三角”一方面有着经济发展的巨大优势,另一方面对“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红三角经济圈1998-2008年人口和GDP数据支持下,应用区域重心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红三角经济圈人口与经济的耦合特征,并结合耦合指数对经济区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红三角经济圈人口重心位于几何重心的北北西方向,经济重心位于几何重心的正西方向;人口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西高东低格局;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高度相关;根据耦合指数,红三角经济圈可划分为经济超前型、协调发展型和经济滞后型三类区域。  相似文献   

7.
科普化制度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民族精神明素质的大众化制度。创新红三角的科普化制度,是推动红三角经济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红三角经济圈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责。  相似文献   

8.
韶关是华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泛三角洲、红三角合作区的地缘优势。在未来的华南经济发展中,韶关是一个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区域,华南经济圈的崛起为韶关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立足于韶关的现实优势和基础条件,因势利导,加快融入华南经济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世界经济主要由若干个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圈形成的世界级经济圈(或区域)组成,而目前中国还没有称得上以世界最重要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圈为核心的世界级经济圈(区域),随着21世纪世界经济中心将可能向中国转移,中国将营造一个或几个以世界级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圈为核心的世界级经济圈。从战略角度来看,中国未来将可能形成三个世界级经济圈:“泛珠三角”、“泛长三角”、“泛环渤海湾”。从国际化程度、自由贸易度、经济综合实力和对亚洲与世界的辐射力及聚集力等综合来看,“泛珠三角”经济圈最具备率先构建世界级经济圈的可能和条件。加强“泛珠三角”区域科技经济紧密联系和合作,既是区域内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拥有全国约1/5土地、1/3人口的“泛珠三角区域”有望成长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带。推动“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符合中央提出的关于“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的战略方针,同时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当前抓住CEPA实施和东盟“10+1”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快的重要机遇,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形成区域科技经济发展的合力,对促进“9+2”省(区)经济持续增长,加快“9+2”省(区)经济的国际化步伐和资源优势的转化,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鸥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3):124-125,133
结合我国环境教育现状,通过对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分析,提出了红三角地区推行环境教育的构想,以保障红三角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红三角经济圈的提出和南沙一红三角经济联盟的构建,为本区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以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为例,探讨该区宜农后备土地资源的特点、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开发潜力等级,并分析开发中次序的安排、模式的选择和资金技术及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经济地理位置是H.H.巴朗斯基提出的,现已成为经济地理学中一个基本概念.本文作者定性的分析了经济地理位置的含义,同时阐述了经济地理位置动态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作者以武汉经济圈为例,选取武汉经济圈内各城市的城市人口总数为指标,通过运用经济地理位置动态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初步对武汉经济圈内各城市经济地理位置进行了简单的测算...  相似文献   

13.
红三角地区目前在农业发展方面还存着产业化水平低,结构不舍理,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少,农业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要尽快实现红三角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必须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优化结构,壮大加工型龙头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发展绿色经济。  相似文献   

14.
“红三角”区域三地市产业发展比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与理论,一直以发达地区间的居多,欠发达地区间的较少。而“红三角”就是以地处发达地区“珠三角”核心的南沙作为窗口,与共处丹霞地貌及红色革命根据地的赣州、韶关、郴州三个欠发达地市组成的经济合作区。本文在梳理了“红三角”区域三地市近年来产业发展相关数据之后,得出了三地市各自的产业比较优势,进而提出了加快三地市产业发展与合作的相关对策,认为三地市只有建立相互信任、打破地区封锁、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合作、做强区域品牌,才能促进整个区域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红三角经济区域有相似的地理、资源及产业结构,如何变革传统经济产业结构以适应现代经济体系,是该地区面临的重要挑战。红三角地区应重视国有企业改造,加速建设高新产业园,发展旅游业和教育产业。  相似文献   

16.
分析和阐述了红三角地区旅游及体育旅游资源现状,指出红三角地区旅游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包括:旅游资源和产业开发不足;缺乏区域间的协作和区域旅游的主题及品牌;游客的数量及客源构成有待于提高和优化.提出建立红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实施体育旅游品牌策略、建设体育旅游核心地带和线路及进一步开发国内外市场,完善客源组成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加速融化促使北极航线开通成为了可能,北极的航运价值愈发凸显,并对沿线国家经济联系产生重要影响.利用引力模型和可达性理论分析北极航线经济圈经济联系网络的空间结构及网络特征,结果发现:北极航线开通促使部分节点中心度上升,北极航线经济圈经济联系网络存在显著的核心—边缘结构;北极航线开通促进了北极航线经济圈经济联系网络密度的提升,国家间联系逐渐密切;同时北极航线开通后绝大部分西欧国家可达性水平较高,而东北亚国家的可达性水平较低,但东北亚国家可达性水平提升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8.
推进环渤海经济圈的区域合作 实现共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环渤海经济圈将引领中国北部经济的原因,探讨了当前制约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推进环渤海区域合作实现共赢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