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大功率LED与半导体固态照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导体固态照明(Solid State Lighting)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新技术之一.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固体光源,其具有寿命长、节能、绿色环保、色彩丰富等显著优点,将成为人类照明史上继白炽灯、荧光灯之后的又一次飞跃.粗略估计,我国照明用电每年在3000亿度以上,若用LED取代全部白炽灯或部分取代荧光灯,可节省1/3的照明用电,这对缓解能源危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意义巨大.但半导体照明真正要实现大规模广泛应用,还需要克服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出光、散热.从物理概念本身来看,LED的本质是一个半导体pn结,看似很简单,但其涉及了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与制造、封装材料与集成、热学、光学、电学以及机械学等众多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正>瑞典皇家科学院2014年10月7日宣布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的赤崎勇(Isamu Akasaki)、天野浩(Hiroshi Amano)和美籍日裔的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以表彰他们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LED).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奖项的公布引起国际社会极大关注,特别是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半导体照明行业,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极大反响.蓝光LED是半导体照明的核心元器件,目前所有的白光LED都是由蓝光LED芯片加上下转换的荧光粉制成的.由于半导体照明在中国的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钻木取火是人类照明领域的第一次革命,而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被公认为第二次照明领域的革命.现在,环保、节能的半导体照明则标志着第三次照明革命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正>人工点火开始了人类照明领域的第一次革命,而爱迪生发明电灯被公认为是照明领域的第二次革命。现在,环保、节能的LED则标志着第三次照明革命的到来。由于在LED照明上的贡献,三名科学家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5.
正杨光军,1981年生,安徽马鞍山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本科毕业,清华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硕士毕业,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有限公司工程师跟着江老师采访启明星已有大半年,这次他因在新加坡逗留一个月时间,就把这一期的启明星采写任务委托给我。行前江老师帮着联系好这次的采访对象——2016启明星、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工程师杨光军,对方的简历等也都拿到让我看。启明星采访是本刊的品牌,接到独自采写的任务,我感到  相似文献   

6.
封面说明     
<正>与传统光源相比,GaN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s,LED)具有节能、高效、小体积、长寿命等显著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全彩色显示、固体照明、光存储和通讯等众多领域,具有很大的商机潜力,目前正朝着大功率和高性能的方向发展.然而,随着注入电流的升高,LED的内量子效率会逐渐下降,称为效率衰落效应,导致LED在大电流情况下性能显著降低,严重阻碍了大功率LED的发展与应用.然而目前效率衰落效应的物理机制仍存在争议,因此,挖掘效率衰  相似文献   

7.
<正>赤崎勇(Isamu Akasaki)、天野浩(Hiroshi Amano)和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因发明"蓝光发光二极管"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什么这项发明如此重要呢?以蓝光LED(light-emitting diode)为核心技术的半导体照明具有寿命长、色彩可控、无汞和低压工作等优点,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可以大大降低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陈良惠院士曾经做了一个估算:如果中国的通用照明市场用LED照明来替代白炽灯和荧光灯的话,每年节约的电力将会超过3座三峡工程的发电量.其意义不仅  相似文献   

8.
正在全球能源危机的大环境下,节能、环保、色彩丰富、安全、寿命长、微型化的半导体LED照明已被世界公认为人类照明史上第三次照明革命。在LED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孕育着一批LED高科技企业,深圳雷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雷曼光电)就是其中一家。在短短十余年时间里,雷曼光电依靠专利技术创造核心价值,跻身行业翘楚。作为深圳市LED产业界首家上市企业,同时也是中国A股市场第一家上市的高科技LED显示屏公司,雷曼光电把产品销往北美等近  相似文献   

9.
本质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ipRGC),通过视网膜下丘脑束(retinohypothalamic tract,RHT)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 CN)等在大脑区域形成投射(即非视觉通路),对人的生理产生影响.这一非视觉效应的发现赋予了照明研究与应用全新内涵,即通过照明技术与智能控制技术的有机结合,因人、因时、因地合理控制照度及其分布,为用户创造"安全、舒适、有益身心"的健康照明光环境.而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照明技术的应用和健康照明新内涵又对基于视觉感知的评价指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照明与视觉、非视觉通路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提出我国健康照明光环境的研究与实施的思考和判断.  相似文献   

10.
采访刘浦锋(见图)是年初时就定的,启明星通讯录上显示他是上海超硅半导体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博士学历,因为6英寸蓝宝石晶棒生长方面的工作得到2012年启明星计划的资助。我与刘浦锋联系采访时,还在德国出差的他很爽气地和我约定了时间,于是上周我有机会和这位来自民营科企的75后(1977年出生)启明星见面。  相似文献   

11.
李京波  夏建白 《科学通报》2023,(14):1725-1726
<正>随着电子信息技术进入后摩尔时代,人们期望探寻一些新材料、新技术以推进半导体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作为新一代战略电子材料,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具有禁带宽度大、功率高、载流子迁移率高、饱和电子速度快、耐高温高压等优异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研究持续推进着LED照明产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谈起红外线人们似乎觉得很陌生,它既看不见又摸不清.其实红外线就在我们身边.一杯热茶,一把热的电熨斗我们的手还没有碰到它就会感到热,因为它们都能放射出大量的红外线.我们用于照明的白炽灯,虽然它的功能是照明,但是它放射出来的的可见光只占全部辐射能的12%,其余的88%几乎都是红外线.听以我我们靠近白炽灯,时间稍微长一点就会感到热.  相似文献   

13.
<正>许多人认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发现的。事实上,100多年前在马可尼实验室工作的亨利·朗德(Henry Round)已经注意到碳化硅二极管的"闪亮发光",与此同时,奥列格·V·洛谢夫(Oleg V.Losev),一位被大家遗忘的俄罗斯天才则发现了这种发光的LED。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是当今技术的一个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及LED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在简要阐述LED照明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的基础上,从太阳电池组件及蓄电池容量确定、DC/DC转换器、控制器、充电电路、LED驱动电路5个方面,介绍了一种太阳能LED路灯照明系统的设计方案,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今年的启明星跟踪计划入选者中,胡乃静(见上图)是我最早联系的几个人之一,吸引我的主要是他此次获得资助的项目--隐私保护的服务型商务智能平台研究--涉及通过开发相关数据挖掘技术保护隐私信息.  相似文献   

16.
在我采访过的启明星中,袁雯是很能让人记住的一位,这不仅是因为她是迄今上海400多位科技启明星中第一个人文科学项目入选者,还有就是她脸上的笑容。对后一点她解释说,广交朋友、与各种人打交道可能是人文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7.
想到采访明凤(下图)是因为她做的课题"小RNA和水稻缺磷的响应机制研究".我尽管是生物学外行,但由于职业的缘故,比较关心生命科学的进展,microRNA这几年很热门,2002年曾被<科学>杂志评为年度世界十大科学进展之一.但是好像很少看到国内干这一行的人在这个领域做出有影响的工作,明凤我以前完全不认识,尽管她所在的复旦大学遗传所我有一些相熟的朋友.看到"小RNA"登上了上海启明星项目榜单,我眼睛顿时一亮,于是有了这次访问.  相似文献   

18.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11,(8):45-47,41
在中国,"两弹一星"一直是表征民族意志和国家科技工程实力的代名词,与此相关的航天能力也是这十几年来最拿得出手的"中国名片",而载人航天和导航技术则被认为是这张"中国名片"的两大亮点。借启明星采访之机,我有幸和2010年启明星  相似文献   

19.
听说我要去采访,田宁一开始想推却,他说与其他启明星相比,自己还只是个小字辈,启明星的课题还只是刚刚在做,说不出很多的东西。但我看了他的基本材料后觉得他的情况与启明星计划更注重对人的培养,通过项目的实施来达到对人才培养的宗旨很吻合,所以仍然坚持了这次访问。 今年32岁的田宁看上去显得人高马大,几句话聊下来就令人觉得这是一个性格爽朗的后生,14年  相似文献   

20.
一个家庭一辈子可能只需要用一只灯泡,到2010年,节能环保且寿命长、安全性好的半导体照明有望进入普通照明领域,人类照明正在经历一场"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