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技术创新供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农业技术创新的步伐.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的矛盾运动,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目前,我国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双向不足:供给方面,虽有较多的技术成果,但成果的针对性较差,很难被农民采纳;需求方面,农民由于经营规模小、农业比较效益低,加上自身素质低,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愿望不强,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2.
福特的T型车,开创了一个“汽车文明”时代.本文通过对这一重要的历史案例的回顾和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技术创新作为一种技术经济化的过程,是以消费更新的需求为起点,以消费需求的更新为归宿的.对消费创新的追求,贯穿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外设施番茄品种大量涌入,国内急需对适合设施栽培需求的丰产、优质、耐贮品种进行研究。目前国内番茄品种的耐贮运性还远远低于国外同类品种。但国外品种在风味品质上却有待大大提高,因此选育耐贮运性强、风味品质更适合中国群众口味的番茄新品种在当前国内市场需求下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2,(17):9-10
(接上期) 五、政策措施 (一)充分发挥和运用市场对科技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1.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积极利用国内国际两种科技资源 建立良好的市场机制,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保护特定产业的规则,建立保护国内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市场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需求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农业技术创新及其需求机制的内涵和特点所作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我国农业技术创新需求机制的主要内容,并以此提出了农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导向对策。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技术消费是技术创新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实现技术价值的惟一手段,是技术创新的首要目的,它的顺畅与否直接关系到技术创新的成败,因此,要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就必须从技术消费的角度解决好其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考虑消费者情感需求的设计正在成为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产品能够通过外观(造型、材质、色彩等设计特征)向用户传递信息,是诱发消费者情感意象的刺激源.情感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中对消费者的情感加以考虑,即将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转换为产品相应设计参数,并通过产品设计参数的变化传递和表达出不同的情感诉求,赋予...  相似文献   

8.
中国软件企业自主创新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给中国软件企业既带来机遇又造成困境.自主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最高层次.而创新是多维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基于中国庞大市场需求的商业模式创新,远比技术创新更为现实和可行.借此,中国软件企业可以摆脱"微软情结"和"印度情结",找到适合自己的做大做强之路.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尽管对推动我国技术创新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使我国民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性空虚化和边缘化,而且易造成行业技术垄断、知识产权受侵、创新主体产生盲点和误区,并给我国带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产生这些负面效应的根源是:市场经济不成熟;经济、科技、教育体制不健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技术创新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文化氖围;法制、道德建设不完善.因此,要建构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必须从以下入手: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共性技术开发;引进消化吸收进行二次创新;利用现有技术进行集成性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金、中介相结合的技术创新系统;加强技术创新活动中的道德、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科技园建构和发展过程中,非常强调大学的技术研发在科技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大学的技术转移是科技园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然而国内外的数据表明大学对科技园的技术创新贡献并不高,也因而在近年内引发了新的讨论。本文在创新理论和创新系统理论的基础之上,将对科技园区与大学的功能差别、技术创新的多重影响因素和大学的专长属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对大学之于科技园作用进行再认识。而后,通过笔者对英国剑桥大学科技园的案例研究,进一步验证大学之于科技园作用的新认识。大学通过技术转移对科技园的技术创新贡献不佳的原因在于:发明与创新之间存在巨大的跨度,大学的技术研发不会自动地线性推动技术产品的商业化。大学在决定科技园技术创新的关键三要素中,并不擅于提供市场信息和资本支持,而是擅长于培育及提供人才资源。大学是必要因素,但并非能扮演主导性角色,包含消费者需求和资本市场的市场因素才是决定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