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9月,中国政府出台了一项新举措———任命从事中东问题研究几十年又长期在阿拉伯国家工作的王世杰大使为中东问题特使。王特使将其使命概括为在中东问题争端的有关各方之间进行劝和。王特使说:“我目睹过以巴冲突给双方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深感实现和平的重要性,也深知中东问题复杂,涉及政治、经济安全、宗教等诸多方面,不可能一下子得到彻底解决。”“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责任也有义务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我们进行经济建设需要和平稳定的安全环境,中东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为了国内能有一个好的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我们真心希望中东和平。”一年多来,王特使已三次出访中东,他在废墟里和身陷困境的阿拉法特拥抱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也引起了许多媒体的关注,当然也遭致有关方面的非难2003年12月1日,王特使赶赴日内瓦参加了由巴以民间发起的“日内瓦倡议”仪式,有颇多感受。前不久在社科院西亚非洲所,我有幸聆听了王特使谈他日内瓦之行和三次出访中东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东学会与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合办的“中东与世界全球化进程”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23日~25日在西北大学举行。与会的包括外交部、新华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社科院、云南大学、西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厦门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20多家单位的50多名代表和西北大学的50余名研究生,参会代表中包括中东学会会长、原外交部副部长杨福昌和中国中东问题特使王世杰,陕西省教育厅和西北大学领…  相似文献   

3.
我谈世知     
读“世知”已经14个年头了,这本杂志伴着我走过了从中学到大学再到参加工作的人生道路。进入新的一年,我就到“而立”之年了,工作地点和性质也可能发生重大变动。但我想说的是,不论走到哪里,不论做什么工作,我对“世知”的钟爱不会变,她还将继续伴随我。新年到来之际,向“世知”表达衷心的祝福!目前还在北京的大力一年又要过去了,这一年“世知”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在认识世界方面提高了一大步。每当在国际新闻中看到世界各地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件,我都试着用“世知”教我的方法去分析一番。虽然不能像专家那样说得透彻深入,但我仍然感到满…  相似文献   

4.
“世界知识”创刊后不久,我刚从动荡的欧洲归来,便兴冲冲地给“世知”写稿,以后更成为“世知”的经常撰稿人。日本问题和关于一些小国的问题是我比较爱写的题材。逐渐我的兴趣也由文艺、经济史转移和集中到国际问题方面去。应该说,“世知”不仅培养了我对国际问题的兴趣,而且成为推动我研究这门学科的鼓舞力量。在这二十五年中,我曾经两度参加“世知”的编辑工作。第一次是在抗战期间,1939年“世知”在香港出版的时候,第二次是在解放后的1957年初,虽然为时都很短,自惭对于“世知”工作并无建树,但我同“世知”的历史渊源却因此加深了。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皮克林,在克林顿政府时期,他曾连续四年担任美国副国务卿,结识了很多中国外交官。有人说:“皮克林大使是美国最出色的大使之一。”在我的职业外交官生涯中,我去过世界很多地方,从中东到俄罗斯,从中美洲到联合国……但我必须承认,我既不是“中国通”,也不是“亚洲通”。  相似文献   

6.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学习国际政治专业的大学生。去年我看到贵刊招募“世知人”的消息,激起了埋藏在心底的良久愿望——加入“世知”,做个“世知人”。我第一次接触“世知”是在初中。开始是出于好奇心,但它逐渐吸引了我。从高中开始,“世知”就是我惟一长期订阅的杂志,直到现在。高中学习压力大,看“世知”成了我最喜爱的放松身心、了解世界的方式。我在高中读的是理科,强项也是理科,按说我会报大学理科类专业。但是,是“世知”使我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了国际政治专业。当时的理由很单纯,就是读国政、进“世知”。在大学,面对外企高薪的诱…  相似文献   

7.
半个多世纪前,抗战胜利了,《世界知识》(下简称《世知》)在上海复刊。主编冯宾符告诉我,《世知》是胡愈之在1934年创办的。他还说,要细读胡愈之写的《创刊词》,特别要领会“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建国后,《世知》奉命由沪迁京。1950年3月,冯宾符率领8名干部赴京建社,我是其中之一。胡愈之亲自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大一的学生,还记得在高三的时候我因选择专业而迷茫。正是在这个时候,我结识了《世界知识》并深深地被它吸引。我喜欢它的深入、透彻和精辟;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什么杂志如此地吸引与打动我。我虽然是一名理科学生,但是我上大学时选择了“国际政治”专业。现在“世知”仍陪伴我,是“世知”为我指明了方向,我感谢“世知”!世知为我指方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潘利  相似文献   

9.
<正>我是中国最西部城市喀什的退休干部。1994年,我第一次在书报摊上看见世知,便被它吸引,20年来年年订阅,从未间断。世知使我学到许多世界知识。世知上发表的都是我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学者撰写的文章。他们就某一专题作潜心研究,研究得很深很透,读来深受启发。世知杂志每期都有一个"封面话题",针对当时国际重大议题作深入剖析与解读,都是当时热点话题。杂志中,我最爱读"封面话题"、"世界态势"、"中国周  相似文献   

10.
我谈世知     
我选择了国际政治专业从初二开始第一次看到“世知”,到初三第一次在“世知”上发表文章,再到高三做为全国第一位受外交部新闻司邀请参加外交部首次公众开放活动的中学生,到现在上大学选择第一志愿国际政治专业,足以见到对“世知”的深厚感情,及“世知”对我的深刻影响。是“世  相似文献   

11.
首先向你道一声:“你们辛苦了!”我是“世知”的一位忠实读者,觉得这本杂志非常好。我是一位高三住校生,对每天发生的事情一概不知,多亏了“世知”,它让我及时了解到国事、天下事,所以我每天都盼下期“世知”快点来。只要“世知”一来,我就把它从头至尾看一遍,总觉得心里非常舒服。有时候我会向同学们讲一些国事,在他们面前感觉自己像一个时事评论员,感到自豪骄傲。心里非常舒服$陕西省神木县第四中学@李志明  相似文献   

12.
除了一代代的编辑外,一批批的作者群也是塑造“世知”发展史的主要力量。目前,“世知”的作者群多为院校、科研机构和智库的专家学者。我想,学者们在此花心血作文章,除了因为在此发文有一种特别的荣耀感外,大概还出于一种学者的责任心吧。十年前,为备考国际关系专业的研究生,我听从了一位师兄的建议,多看《世界知识》——“世知”刊发的都是专家学者写的普及性文章,不仅对理解一般性的国际问题有帮助,而且可以学到通俗科普文章的写法。果真,“世知”平实理性看世界的文风不仅是入门者最好的引路人,也使我们这一辈的研究生认识了很多仰慕已久…  相似文献   

13.
在龙源期刊网上,“世知”在线阅读量在亚洲排名第四——这是“世知”12月20日参加龙源期刊网“期刊网络传播数据分析排行发布会”时得到的消息。龙源网是全球最大中文期刊网站,“世知”网络电子版全球总代理。目前中国大陆出版的各类期刊共9490种,其中1330余种人文社科类期刊可在龙源网在线阅读。根据龙源公布的数据,“世知”在亚洲的在线阅读量排名第四位,在欧美的在线阅读量排名第27位。“世知”并获得龙源“亚欧美阅读排行前100名双入选杂志”证牌。“世知”在线阅读亚洲排名第四  相似文献   

14.
看看这张压题照片。上面的“老大”和他的“随从”及“保镖”们。是不是个个都很“酷”? 不要以为这是警匪片中的镜头。照片上的主角,是我国赴伊拉克复馆小组组长、前驻伊拉克大使孙必干,荷枪实弹的是负责保卫复馆小组的武警战士。这是2004年6月20日,他们奉外交部指令,正从巴格达的驻地——曼苏尔饭店出发,前往韩国驻伊拉克使馆就韩国公民金善日被伊拉克武装扣为人质一事表示慰问。同时,鉴于中国复馆小组已有成功营救七名中国人质的经验,他们争取向韩国方面提供些帮助。也许复馆小组的其他同志也觉得这个场面不同寻  相似文献   

15.
<正>11月4日,"北京大学中国—海湾战略合作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北京大学卡塔尔国中东研究讲席主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付志明教授、卡塔尔大学国际合作部长希萨·瓦赞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中国前驻沙特、埃及大使吴思科作主旨发言。  相似文献   

16.
最初看到“世知论坛”的消息,我并没有特别在意。我是“世知”多年的读者,熟悉这份杂志的风格,也深知其中每一篇文章的分量,以为“论坛”大概就跟“世知”常常采用的学者座谈的形式差不多。不过既然邀请读者参加,我就报了名,参加了“论坛”的第一讲——就是吴建民、龙永图、沈国放谈中国国际地位那次。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想不到这次活动一下子吸引了我。不但第一次与三位外交名人近距离接触,聆听他们的高见,还深切感受了那么多像我一样的普通读者的极度热情。所以第二次论坛(就是李开复胡启恒谈互联网那次)的预告一出来,我立即就…  相似文献   

17.
回望·沉思     
在本期,我们向读者介绍老“世知”几篇精彩的国内时评。1949年春寒料峭的时候,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到来了。光明与黑暗的对决马上就要见分晓,“对方(———解放军)的饮马长江,为期已经不远了。”国民党反动当局正在进行垂死挣扎,白色恐怖愈演愈烈。而就在这个时候,身处“国统区”中心之一的上海、一度改为周刊的“世知”,却几乎期期都在首页发表这样尖锐而精辟的时事短评,其意义自不待言。也正是这些短评,使“世知”终于遭到反动当局的封杀。但是这一纸“永久停刊令”,却没有维持多长时间。随着上海解放,“世知”又再生了!长江流日夜在本刊新春…  相似文献   

18.
岁末年初,议旧论新,“回顾与展望”已成为“世知”传统栏目。恰值世纪交替,千年轮回,所想所议的话题自然更多。成立不久的“世知”编委会汇聚各方面专家学者,本期就请他们纵论天下,这也算是编委会向广大读者的集体“亮相”吧。——编者新殖民主义:导弹 人权 经济全球一体化王嵎生(大使)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已经由争霸发展到推行和维护霸权主义的新阶段,因此具有更大的侵略性、破坏性和伤害性。许多地区热点和战争也随之而来。近一年来主要出现了三大冲击:一是“人权”和“民主”的价值观的冲击,二是美国利用经济全球化大力  相似文献   

19.
我谈世知     
我是一名军校大学生,作为一名军人,作为一个充满求知心与好奇欲的青年,我有极大的了解外部世界的渴望。就这样,怀着一种特有的目的,我结识了《世界知识》,以及《世界知识画报》,可以用“相见恨晚”来形容我第一次读完本年度第3期“世知”时的心境,那天我把图书馆还有的(也不知一共有多少期)一下午加一晚上全阅读了,没有感到累,有的只是莫名的快感与喜悦。现在,“世知”已成了我最最要好的朋友。我是一个爱好思考与分析的人,每当我读完一篇文章,尤其是时事评论性的,都觉得自己也有满肚子的话要说,我想“世知”的其它忠实读者也有和我类似的情…  相似文献   

20.
《世界知识》2014,(8):76-76
“我的朋友遍中国”是罗高寿大使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为纪念罗高寿大使为中(苏)俄两国关系发展倾尽毕生心血,罗高寿大使一家与中国人民结下的四世情缘,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张德广任主编,邀请中俄两国多位曾与罗高寿大使有过交往的外交官,将军,高级记者、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合力撰写《罗高寿与中国》一书。2014年4月7日.是罗高寿大使忌辰两周年纪念日,借此之际,深切缅怀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