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外交正在成为中国外交的一种新亮点。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外交,将这一政策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通过首脑外交、高层对话等机制不断推动其发展。因此,中国经济外交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绩,但仍然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
20年来,我国的对外事业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里面也凝结着国际问题研究界的辛劳、创见和心血。新时期的外交工作取得的这些重大成就,是同邓小平外交思想密不可分的。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毛泽东、周恩来外交思想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例如,独立自主一直是毛泽东、周恩来外交思想的基本点。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加明确地确立了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或建立军事战略关系的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又如,毛泽东、周恩来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邓小平总结战后半个世纪国际关系的实践,进一步指出,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3.
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成立于1946年,是由英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等团体发起的非政府组织,其成员为来自东西方国家的科技工作者团体。自世界科协成立起,中国便是其中重要的一员,经历了世界科协的成立、发展和衰落。通过解析《人民日报》相关报道和有关档案等原始资料,概述了世界科协的发展历程,分析了1949—1966年中国科技界与世界科协关系的发展脉络,讨论了在此期间中国与世界科协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出了世界科协是中国接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中国争取更多国际认同的重要国际平台,而中国政府和科技界是推动世界科协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参与世界科协系列会议是中国政府通过科技界国际活动为国家外交服务的典型案例,对中国外交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外交》是中国外交部编辑出版的权威性外交白皮书,由外交部各地区业务司(室)撰稿,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发行,系统介绍过去一年中国的对外关系,全面阐述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及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看法。自1987年以来每年出版一册,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外交》2004年版共分七章,分别介绍中国对2003年国际形势的看法和中国的外交工作概况,2003年中国与各建交国家的关系,中国与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关系以及中国对有关问题的立场及观点,中国外交中的条约法律工作,中国外交中的新闻工作,中国外交中的领事工作。另设“2003…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的国际关系中,文化外交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发挥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对外交往手段难以达到的作用。我国已经意识到文化外交的重要作用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仍需进一步开拓对外文化交流的新领域、新渠道、新形式,研究和倡导多层次的文化外交,即通过坚持发展官方外交,大力开展民间外交,充分发挥华人的作用,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相似文献   

6.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继续,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外部体现。新中国的外交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作为分析国际形势和拟定对外政策揩南的。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先后出现了四次建交高潮,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尤其是90年代以来,外交战线捷报频传,为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所有这一切跟建国前夕制定正确的外交工作原则是密小可分的。在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取得辉煌胜利之后,中囚大陆的全部解放指日…  相似文献   

7.
2009年9月,日本民主党终结了自民党对政权长达数十年的把持之后,鸠山由纪夫提出要构建“东亚共同体”,重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鸠山提出探索排除美国影响,改善和发展时亚洲国家的关系、继任者菅直人忙于日本国内政治,中日外交虽然取得一点进步.但没有根本性进展。  相似文献   

8.
七七事变后,在中国政府多次催促之下,国联决定在布鲁塞尔召开旨在解决中日战争问题的九国公约国会议。文章在探讨该会议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着重叙述西方大国对中日战争问题所持的实际态度,并具体分析中国政府对此所采取的外交策略和外交活动以及该策略、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的外交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江泽民同志外交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最高利益,是外交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是江泽民外交思想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10.
秦刚 《世界知识》2013,(1):28-28
积极发声,维护利益,提升形象 2012年,外交部新闻发布机制作为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在及时主动阐释中国政府外交政策主张,就重大突发事件及国际、地区热点问题发出中国声音,坚定捍卫国家利益,全力维护国家形象方面发挥重要平台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我国对外关系和工作,有了很大的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我国与12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日益扩大。我国的外交是建立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上的人民外交,是通过政府外交和民间外交两种形式来实现的,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就是从事民间对外友好工作的全国性的人民群众团体,为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起着积极的作用,也为维  相似文献   

12.
5月10日,就在他刚从南非卸任回国仅一个多月,中国外交部发言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他被中国政府任命为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表,围绕达尔富尔问题展开工作。他是资深外交官,在外交战线上整整工作了35年,他熟谙非洲事,曾任驻津巴布韦大使、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和驻南非大使。他一头扎进了"达尔富尔事务"中:接触苏丹政府高层,实地考察达尔富尔难民营,到美国、法国,协调各方意见,并同各媒体打交道,做增信释疑的工作。一时间,"特别代表"成了苏丹问题上的外交明星。他就是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中国政府达尔富尔问题特别代表刘贵今。  相似文献   

13.
回顾2013年,新一届中国政府的外交可用“战略谋划”、“主动塑造”、“积极创新”和“底线思维”四个关键词来形容,这些特征丰富和充实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内涵,开启了中国外交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4.
自从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国的关税主权就逐步落入到了列强的控制之中,中国人民就开始为争取关税自主不断努力。20世纪的20—30年代,中国政府为了实现关税自主进行不懈努力,最终取得了国际共认的关税自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列强对中国的财政控制。在此过程中,中国虽然没有摆脱外交弱国的形象,但是在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上是一个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在当今世界格局中,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日显重要,亚太各国包括周边的一些大国都在调整亚太战略。中国推行睦邻外交、争取长期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的亚太战略。中国积极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将改善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作为新形势下对外关系的重点。近几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迅速并取得很大成果。但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中还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怎样化解这些不利因素,中国的对策选择如何,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和中国政府日益重视周边外交的背景下,中国周边外交亟需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构建面向未来十年的“大周边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明确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十三五"时期和更长时期的三个大的发展战略。作为唯一的对外战略,"一带一路"无疑在新一届中国政府的对外关系布局中具有顶层设计的地位。"一带一路"战略的出台与落实,意味着中国的身份认同、外交方针与外交重点区域发生了重大转变:身份上,"亚洲中心国家"与"亚欧大陆东段大国"取代了"东亚国家";  相似文献   

18.
唐恬波 《世界知识》2023,(17):36-37
<正>8月5~6日,沙特在西部海滨城市吉达举办乌克兰问题国际会议,40余个国家与国家组织的高级代表出席。在沙特官方发布的会场和全体代表合影中,作为会议主持人的沙特国家安全顾问艾班居于正中,左右分别是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和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这是沙特外交的又一高光时刻,通过主办峰会,沙特展现出不止步于石油大国或地区大国的外交雄心。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在当今世界格局中,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日显重要,亚太各国包括周边的一些大国都在调整亚太战略。中国推行睦邻外交、争取长期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的亚太战略。中国积极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将改善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作为新形势下对外关系的重点。近几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迅速并取得很大成果。但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中还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怎样化解这些不利因素,中国的对策选择如何,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赵紫阳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满载十亿人民的兄弟情谊,正在非洲大陆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次出访非洲10国,意义重大。它是在党的十二大和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之后,我国政府采取的一个重要外交行动,有力地体现了我国非常重视同非洲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和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这正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