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久违”了的阿拉法特的名字最近因其堂弟穆萨·阿拉法特被杀又频繁出现在报端上。9月7日,穆萨在加沙遭一伙武装人员袭击,身中24弹,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身亡。据袭击者说,之所杀他,是为了“替天行道”。阿拉法特一直被巴勒斯坦人民视为民族英雄而受到尊崇和爱戴。但在阿拉法特耀眼的光环下,有两个人一直备受争议,一个就是穆萨·阿拉法特,另一个是他的妻子苏哈·阿拉法特。  相似文献   

2.
16日巴勒斯坦示威者在希伯伦市同以色列军队发生冲突,以当局宣布对该市实行军事封锁。18日,巴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与以国防部长莫迪凯在埃雷兹就希伯伦问题举行会晤,未果。20日,以当局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实施全面封锁。担负核威慑使命长达25年  相似文献   

3.
<正>3月30日,巴勒斯坦民众开始在加沙地带边境举行"回归大游行"一周年纪念活动,加沙地带局势持续紧张。5月3日,巴勒斯坦民众在加沙地带与以色列交界地区继续举行"回归大游行"示威活动并与以军士兵发生冲突。以军士兵向示威人群开枪射击,造成多名巴勒斯坦人受伤。随即,加沙地带武装人员向以军开火,  相似文献   

4.
标签新闻     
“我家每天都会有亚西尔·阿拉法特的名字,正如亚西尔·阿拉法特的名字将会在每一个巴勒斯坦家庭永生。我感到非常自豪。”“阿拉法特是我们的领袖和父亲,他为我们献出了一切,包括生命,但什么也没索取。”———即将临产的巴勒斯坦妇女萨法·奥马尔告诉丈夫拉菲克,她想为孩子取名亚西尔,以纪念刚去世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据当地医生说,亚西尔·阿拉法特是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11月11日新生婴儿选用较多的名字。真所谓是“一个阿拉法特倒下了,还会有一千个出现。”“虽然您第二任期的前景充满光明但我很遗憾地得出了…  相似文献   

5.
加沙海滨是那样惬意,金灿灿的阳光,蓝湛湛的海水。沙滩上,零零散散矗立着十几座用椰枣树叶搭起的伞状凉棚。11月18日中午也像往常一样,几位当地居民带着家人围坐在海味餐厅凉棚的餐桌旁,一边欣赏着大海美丽的景色,一边品尝着餐厅拿手的烤鱼。这里距巴勒斯坦全国自治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办公楼——“巴勒斯坦”旅馆仅一步之遥,阿拉法特常同夫人苏哈来此散步。突然,一阵急剧的枪声打破了这一派和平景象,只见阿拉法特的办公楼前许多人匆匆跑进跑出,忙成一团。紧接着从城中心方向传来阵阵救护车的警报器声……  相似文献   

6.
日本油轮7月28日在霍尔木兹海峡遭遇“人弹”袭击,与“基地”组织有关的“阿卜杜拉·阿扎姆烈士旅”宣称对此事负责,其理由是“霍尔木兹海峡塞满了异教徒的船只,  相似文献   

7.
5月3日深夜,坐落在开罗市中心的埃及总统府——独立宫灯火通明,巴以首脑阿拉法特和拉宾在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引导下,缓缓走进会议大厅。随后,穆巴拉克退场,拉宾和阿拉法特进入秘密会谈。这是自去年9月13日巴以自治原则宣言签署七个多月以来,拉宾和阿拉法特的第二次会晤。开罗时间5月4日上午11时40分,拉宾和阿拉法特终于正式签署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的最后协议。中东和会两主持国代表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和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  相似文献   

8.
亚西尔·阿拉法特,作为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首要领导人,是今日中东政治风云中重要人物。多少年来,他同巴勒斯坦英雄儿女们在一起,为反对以色列的侵略扩张和争取恢复自己的民族权利进行了坚强的斗争。人们经常可以在报刊上看到阿拉法特的英武形象:他头戴黑白色花格阿拉伯头巾,身穿卡叽布军装,神采奕奕。他擅长演说,不吸烟,也不喝酒,有着阿拉伯人的传统习惯和朴素风格。胸怀大志投笔从戎 1929年8月27日阿拉法特出生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名门。那时的巴勒斯坦是在英国委任统治之下,他的家庭成员都具有反英、反犹太复国主义的民族主义思想。其父阿卜杜勒·劳弗在加沙和开罗地区经商,  相似文献   

9.
7月12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告别寄居了12年的突尼斯,在妻子苏哈的陪同下,返回故乡加沙定居,从而结束了长达27年的流亡生涯。同他10天  相似文献   

10.
半月新闻     
4月28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莫斯科表示,科索沃危机应由联合国解决。 4月19日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抵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20日美国丹佛附近的利托尔顿发生震惊全美的校园枪杀案,死伤数十人。刚果(金)总统卡比拉宣布解散执政的“刚果解放民主力量同盟”。2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结束对美国、加拿大的正式访问回到北京。阿·穆拉利耶夫出任吉尔吉斯政府总理。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结束对亚、非、美、欧四大洲30多个国家的访问回到加沙。22日 WNBA 劳资双方再起纠纷,资方抱怨女球员得寸进尺进一步揩油;劳方抱怨老板又添加苛刻条款细则,已签的和解协议作废。北约首脑会议23日至25日在华盛顿举  相似文献   

11.
要闻存档     
9月28日~10月16日9月29日以色列军队撤出阿拉法特官邸,放松对阿及其200多名随从官员和卫队的围困。10月5日,阿拉法特签署法案,把耶路撒冷确定为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7日,以军侵入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汗尤尼斯并向人群发射导弹,造成至少10人死亡,多人受伤。12日,阿拉法特决定在10天内完成组阁。30日日本首相小泉改组内阁,改组后的内阁共有18名阁僚。10月1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表第一份《千年宣言》执行报告。4日,美国务卿鲍威尔和联合国伊拉克武器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主席布利克斯达成协议即在安…  相似文献   

12.
意志坚强,深受巴人崇敬。两度被捕,饱尝牢狱之苦; 10月6日,加沙地带沉浸在节日般的欢乐中,人们拥向街头,神情激动,翘首以待。一辆轮椅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上面端坐着一位长须、清瘦的老人。刹那间,喊声、掌声、笑声掺杂着阿拉伯妇女为表达喜悦而发出的轻快的颤舌声,如春雷滚动回响在加沙上空。多年来,在加沙,如此隆重热烈的欢迎场景只在1994年阿拉法特回来时出现过。  相似文献   

13.
新决定的源头是利库德的“沙龙计划”;中东和平前景更加复杂化。以色列在所占领土上的定居点问题一直是巴以和谈中的一个重点。以色列内阁8月2日决定"简化"约且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犹太人定居点扩建的批准手续后,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立即致信以色列总理,抗议以色列的决定。埃及、约旦和阿盟纷纷发表声明,遗责以色列政府的这一决定,并呼  相似文献   

14.
要闻存档     
12月4日以色列看守内阁总理沙龙提出有关巴勒斯坦建国的设想方案,遭巴方拒绝。6日,以军炮击加沙难民营,至少造成九名巴人死亡。15日,以不允许阿拉法特到约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恒参加圣诞节庆祝活动。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4日~5日访问印度(见左下图①),两国领导人在新德里签署关于加强俄印战略伙伴关系的《德里宣言》。6日美国财政部长奥尼尔、总统首席经济顾问林赛辞职。9日,布什总统提名约翰·斯诺为新财政部长。12日,布什任命纳斯蒂苏·弗里德曼为新的白宫经济顾问,这样布什经济班子调整完毕。7日欧洲安全和合作组织第…  相似文献   

15.
《世界知识》2023,(22):12-13
<正>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起“阿克萨洪水”行动突袭以色列。当日,以色列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随后,以色列国防军对加沙地带展开地面军事行动。双方每天迅速上升的伤亡数字令世界惊愕,加沙地带也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焦点。11月5日,以色列方面称,自当日起,加沙地带被分为南北两部分。近些年业已成为巴以冲突“新前线”的加沙地带在本轮冲突后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6.
拉柴维尔协议议定书。22日三国外长在联合国签署关于纳米比亚独立和古巴军队撤离安哥拉的三方协议。23日联合国任命驻安首席军事观察员,负责监督核查古巴从安撤军。联大关于巴勒斯坦问题专题辩论在日内瓦开幕,阿拉法特提出三点和平建议。 12月11日海湾合作委员会部长理事会在巴林举行。 12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8届4次会议决定免去李根模的政务院总理职务,选举延亨默为新总理。伊沙克·汗正式当选为巴基斯坦总统,并于13日宣誓就职。24口瓦西姆·萨贾德当选为巴参议院新议长。约旦国王侯赛因开始对法国进行访问。 13日安、古和南非签署布  相似文献   

17.
11日黎巴嫩不承认以色列宣布的“完全撤军”。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和阿尔及利亚总统沙德利讨论巴勒斯坦形势的最新发展。12日巴解组织拒绝以色列10日提出的中东谈判五点方案计划。15日阿拉法特的政治顾问哈尼·哈桑说,美国同意会晤巴解代表参加的约巴代表团。16日巴解在突尼斯发表声明拒绝交出防御性武器。17日贝鲁特难民营冲突各方在大马士革达成一项全面结束武装冲突的停火协议。18日贝鲁特巴勒斯坦难民营停火联合协调委员会在贝鲁特举行  相似文献   

18.
时政·资讯     
巴勒斯坦:为阿拉法特开棺验尸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正式邀请瑞士放射物理学研究所专家,为已故领导人阿拉法特验尸。在征得阿拉法特亲人同意后,巴方坚持对阿拉法特遗体进行检查,以查明其是否遭人投毒暗杀。法新社报道称,主席阿巴斯希望专家进行进一步检验,以“揭示阿拉法特真正的死因”。  相似文献   

19.
“阿拉法特”、“死亡”这两个词同时出现在我刊上已不止一次。2002年熏阿拉法特被软禁在拉马拉官邸后,我们就做过有关阿拉法特命运的两个“封面话题”———《感悟死亡》、《和平生死一线间》……10月29日,在本刊第22期即将截稿的时候,传来“不死鸟”病重的消息。也许,他如以往那样还能带来“不死”的传奇?也许,他还能笑着回到拉马拉?也许……我们同许多人一样,守望阿拉法特的生死一线间。11月11日传来消息:阿拉法特已撒手人寰。阿拉法特的死同他的生一样传奇。此时,我们的杂志已付印。自然,留下的是遗憾的空白。看到铺天盖地的报道,看到人们对他的追思,我们让自己沉下心来,梳理思绪,通过和中东专家座谈,在本期推出了这个“封面话题”。一位西方记者曾说过,“如果说有谁的个人命运在如此长的时间里(40多年)对中东局势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那么这个人就是阿拉法特”。巴以问题错综复杂,除了当事者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外,还有大国的卷入,阿以问题的背景。那么,在腥风血雨中,阿拉法特是如何树起一面不倒的旗帜?在对手以色列、盟友阿拉伯兄弟国家以及美国面前,他又如何扬起这面旗帜?———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20.
时政·资讯     
《世界博览》2012,(14):28-29
巴勒斯坦:为阿拉法特开棺验尸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正式邀请瑞士放射物理学研究所专家,为已故领导人阿拉法特验尸。在征得阿拉法特亲人同意后,巴方坚持对阿拉法特遗体进行检查,以查明其是否遭人投毒暗杀。法新社报道称,主席阿巴斯希望专家进行进一步检验,以“揭示阿拉法特真正的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