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在日本和歌山县太地附近,有一座海上保安厅的下里航道观测站。每当大地测量卫星露出地平线,这座观测站的激光测距仪就会向它发射绿色激光信号。而大地测量卫星表面安装着大量棱镜,可将射来的激光束按原方向反射回去,精确测量激光束从观测站发出和返回的时间,就可以十分准确地计算出观测站与卫星的距离。就是说,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求得观测点的精密地理位置。这种方法称为“人造卫星激光测距”。从1982年以来,下里航道观测站就一直在从事这种精密测量,以确定日本  相似文献   

2.
<正>9月20日7时01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你猜,"长征六号"这次将多少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2020颗人造卫星同时上太空人造卫星是人类在太空的"天眼"。气象卫星、通信卫星、侦察卫星、预警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等,它们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为人类服务。有了它们,人们可以洞悉地球上的许多秘密。  相似文献   

3.
邹声武 《科技潮》2000,(4):52-54
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世界各国已向地球上空不同的轨道发射了5000多颗人造卫星,在离地球不到1000公里的低地轨道(LEO)上就运行着大量机密的成像卫星和一些民用卫星星座。许多卫星无论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战争时期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们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科技导报(北京)》2013,31(1):13-13
确定"海洋二号"卫星SLR精密轨道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赵罡等分析了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全球联测激光测距数据,确定了卫星精密轨道并通过多种方法评估了轨道质量,为激光测距在中国对地观测卫星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成功范例。随着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海洋二号"(HY-2)的成功发射并正式投入使用,中国的海洋环境监测与海洋资源探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精密轨道跟踪和确定是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的关键技术,也是有效利用包括雷达高度计  相似文献   

5.
从空中俯视陆地并能获得影象图这在几十年前恐怕是一件难以办到的事。然而,自从人造卫星进入太空以来,要想获得一张陆地卫星影象图就交得轻而易举了。我校与长春地理所、吉林农大共同合作,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把卫星从太空传送回来的信息进行技术处理,编辑出一本“吉林省陆地卫星影象图集”。这本图集的影象图多数都是八十年代卫星传递回来的信息。影象图的影象十分清晰,冷眼看去,长白山小天池、原始森林、松花江、各种湖泡尽收眼底。“图集”采用了白色线划符号标记一些城市、乡镇等。与国内其它一些卫星影象图集相比,“吉林省陆地卫星影  相似文献   

6.
被苏联丢在错车站上自苏联三颗人造卫星上天后,美国统治集团在又恼怒又伤心的情况下,作了很大的努力,经过几次试验失败后,总算把人造卫星放射出去了。但是,无论在大小、重量或内部装置的研究仪器等方面都远远不如苏联的人造卫星。因此,狡猾的美国统治集团,换了一个题目,妄想发射一个月球火箭,要在这方面赶过苏联,来保住它在世界上的威信。1958年12月18日“阿特拉斯”式卫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放射出去的。美国统治集团吹嘘,“这颗新卫星比俄国的第二颗和第三颗人造卫星都要重”,“它可能为发射一座有人操纵  相似文献   

7.
《少儿科技》2014,(3):25-25
<正>在深邃、浩瀚的宇宙中,一个隶属美国的空间站外,数名宇航员正进行太空漫步,并对一颗人造卫星做例行检查。初上太空的瑞安·斯通博士在经验丰富的宇航员麦特·科沃斯基的协助下,有条不紊地检查着人造卫星上的部件。就在此时,美国休斯敦航天中心传来骇人消息,不久前一颗废弃的人造卫星被导弹击毁,卫星碎片在地球轨道上高速散开,并意外击中了其他  相似文献   

8.
王洋 《小学科技》2013,(10):2-3
人类进入太空以来,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为宇航员们找一个安全可靠的好帮手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的目标。于是,越来越多的太空机器人应运而生,它们将和宇航员们一起去探索神秘未知的新领域。机器人医生拯救卫星"病人"在地球的上空,有着上千颗各种用途的人造卫星。这些人造卫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导航仪、天气预报、卫星电话,都离不开它们。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人造卫星。然而,这些人造卫星像我们一样也会"生病",如发生故障,甚至会失控。因此,这些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制用于多波长卫星激光测距的激光系统,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捷克技术大学的联合研究组, 在Prague实验室用Nd:YAG主被动锁模激光器产生的倍频0.53 mm(脉冲能量35 mJ, 脉宽35 ps)绿光抽运特制的1 m长Raman盒中的高压H2, 研究一阶频移光的转换效率与光束的空间特性. 得到了一阶Stokes光(0.68 mm): 7 mJ(单脉冲), 光束发散角40″, 空间抖动角小于4″. 一阶反Stokes光(0.43 mm): 2 mJ(单脉冲), 光束发散角56″, 空间抖动角小于4″. 出射光中还有0.53 mm的绿光: 10 mJ(单脉冲), 光束发散角40″, 空间抖动角小于7″. 还用激光测距方程分别估算了用Raman产生的多波长激光的回波探测概率,结果表明所研制的该激光系统可以进行卫星实测. 该Raman激光系统将装备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卫星激光测距站进行多波长卫星测距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日本发射的测地卫星及广州,上海对它的观测,用本文计算卫星轨道的方法,发现该卫星的轨道比原计划要低得多,而其他轨道根数正常,并对其原因作了探讨,本文认为,该卫星的交光方式可以提高卫生的瞬时亮度,但宜缩小卫星的直径,以减少大气和光压摄动以卫星质心改正,提高激光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人造卫星定向太阳帆板的运动学计算,内容包括卫星轨道的形成,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的运动学分析以及这两种同步轨道的帆板运动学计算。  相似文献   

12.
自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各国便开始了反卫星武器的研制。如今,美俄两国已经拥有了具备实战能力的反卫星武器。卫星在太空中运行的速度每秒至少也  相似文献   

13.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颗“小星”在天空不过逗留了92天,但它却“推动”了整个地球,推动了各国发展空间技术的步伐。1958年1月31日,美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1”升空。此后,法国、日本、中国和英国等纷纷发射各自的卫星。据统计,现在人类已研制和发射了各种人造卫星4800多颗,人们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开发太空高远位置资源。显而易见,用人造卫星观测天体能不受大气层的阻挡,接收来自天体的全部电磁波辐射,实现全波段天文观测。人造卫星的飞行速度快,一天能绕地球飞行…  相似文献   

14.
卫星激光测距系统中激光指向子系统与卫星观测子系统同步运行,从而保证激光束与卫星在同一视场,但不能保证激光束精确指向卫星.针对这一问题,需要使用图像处理技术,计算出激光束的光尖与卫星参考位置的偏差,从而调节激光束的发射角,使激光精确指向卫星.通过采用圆形平均滤波法进行图像预处理,提出矢量边界扫描法,在检测出激光图像边缘信息后,利用直线拟合获得了激光束的射入方向,最后计算出偏差.该方法应用于实际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将“卫星一号”送入太空,揭开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序幕。3个多月后,美国发射了“探险者一号”。此后20余年间,法国、日本、英国等国,先后把卫星送入太空(我国于1970年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发射上天的人造卫星及航天器总数已超过3600个,其中大多数完成使命后,坠毁于空间及地球表面。至今仍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大型人造空间物体(包括人造卫星、空燃料筒、火箭外壳等)约有7150个左右。至于从飞行器上失落的螺拴、螺母等尺寸在1—10厘米之间的小  相似文献   

16.
《科技知识动漫》2008,(7):45-45
因为太空中有稀薄的大气,这些稀薄的空气对人造卫星的飞行会产生一定的阻力,这样,卫星速度就会一点点地慢下来。当它的速度慢到每秒钟小于7.9公里时,就会掉下来。  相似文献   

17.
太阳系     
太阳系是以发光、发热的太阳为中心,加上一些像地球一样围绕着太阳旋转的行星、卫星所组成。近年来经由人造卫星及太空探测船的调查,人类已渐渐开始认识我们所生活的太阳系。  相似文献   

18.
正A:如果从广义的"卫星"来说,当然可以说有啦。比如我国的嫦娥系列探测器,就都是月球的卫星嘛。什么?人造卫星不算?那这样的话,目前太阳系内还没有发现哪颗卫星有卫星呢。太阳系外?实在是太遥远了,卫星还没有确定发现呢,更别提卫星的卫星——子卫星了。为什么太阳系中所有的卫星都没有天然的子卫星呢?来自美国华盛顿卡耐基研究所天文台与法国波尔多天体物理学实验室的两位天文学家最近做了一个计算。发现一颗卫星如果想要拥有子卫星,需要满足很苛刻的条件:如果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电信集团、新加坡科技创业公司、印尼群岛太平洋卫星公司以及美国休斯通信公司,协议合作发展亚洲移动电信网络,通过设在印尼的人造卫星设备,为亚洲区商人和居民提供更方便的移动电信服务。  相似文献   

20.
半月谈     
苏联又一个大卫星上天了! 自从苏联第一个人造卫星上天以及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会议以来,东风压倒西风的形势早已昭然若揭。苏联人造卫星的上天是人类向宇宙空间进军的胜利,是世界和平科学研究的福音,因此获得了全世界广大人民的欢呼。但是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国家集团虽然震惊万分,却还是不愿甘拜下风。他们希望向来自夸优势的美国能挣一口气,也发射个把过得去的卫星,以挽回西风的颓势,来壮壮他们的胆子。现在,苏联第三个体积更大、飞得更高、设备更复杂完善的大卫星又上天了。美国呢?除了三颗小得可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