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崔顺实干政事件"震撼了整个韩国乃至世界,导致朴槿惠总统被弹劾,韩国国内政治格局也迅速转换。保守和进步政党已经积极备战大选,各种力量的拆分合并使韩国政坛变得动荡不安。从"亲信干政"事件到总统弹劾案2016年10月24日,韩国的JTBC电视台曝出"崔顺实干政事件",在韩国掀起了巨大波澜。在野党与执政党内"非朴势力"迅即对朴槿惠阵营发起了"倒朴"攻势,在野党要求朴槿惠立即下台,执政党内部"非朴派"建议总统  相似文献   

2.
时事概览     
正韩国总统"亲信干政"风暴愈演愈烈韩国检方10月31日晚宣布,已对韩国总统朴槿惠"亲信干政"事件的核心人物崔顺实实施紧急逮捕。崔顺实"干政"问题曝光以来,关于她的一系列内情先后被披露,这一事件已演变成为席卷韩国社会和政界的超级风暴。当地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事件重创朴槿惠政府,使其面临执政以来最大的信任危机,尽管朴槿惠因此遭弹劾的可能性不大,但她在剩下的总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7月以来,韩国总统朴槿惠好友崔顺实干政并贪腐的一系列事件通过媒体报道逐渐浮出水面,具体内容包括:崔顺实及其亲属利用自身与总统的亲密关系设立财团接受大企业援助、从政府主导的体育文化项目中获取私利、通过不正当手段送崔的女儿入大学、修改总统演说文、干涉政府预算、干涉政府人事等。在这一过程中,朴槿惠涉嫌泄露政府机密、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听取崔顺实等好友的意见、帮助崔顺实掌握的文化财团从  相似文献   

4.
正在失业率猛增的大环境下,政府疲于应对失业问题,韩国小伙却因没有钱而不敢谈恋爱。经历过朴槿惠亲信干政门的风风雨雨后,韩国青年的就业梦想破灭了。朴槿惠在2012年能够当选韩国总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借着父亲朴正熙的荣光。朴正熙时期尽管实行军人专政,但韩国实现了高速经济增长的"汉江奇迹"。很多民众寄望于朴槿惠能够带领韩国实现第二次"汉江奇迹"。然而,事与愿违。朴槿惠在任期内并未交出让韩国国民满意的经济和就业答卷。  相似文献   

5.
<正>韩国第18任总统朴槿惠的总统生涯定格在了2017年3月10日的上午,韩国宪法法院最终通过了对朴槿惠总统的弹劾案,青瓦台见证了韩国宪政史上第一位被弹劾下野的总统。2013年2月25日,朴槿惠在韩国国会议事堂前的国会广场正式宣誓就任总统,意气风发地宣扬自己的三大治国理念——“经济振兴”“国民幸福”“文化兴盛”,并表示要“积累韩朝之间的信任,推动半岛和平”。很多韩国人相信,这位韩国历史上的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10月中旬,韩国爆发"亲信门"事件,时任总统朴槿惠的亲信崔顺实被揭露利用与总统的特殊关系干涉政治,并向商界施压以获取暴利。丑闻爆发后,韩国各地均爆发大规模示威集会,要求朴槿惠下台,朴槿惠的支持率更跌至个位数。不仅各在野党相继参加"反朴"抗议示威,连执政党内部亦有声音要求朴槿惠退  相似文献   

7.
<正>从8月底韩国最高法院驳回首尔高等法院对前总统朴槿惠"亲信干政"案的二审判决,从而或让朴槿惠面临更重的量刑,到10月14日新任法务部长曹国宣布辞职,韩国政坛进步与保守两大阵营的斗争或隐或现,依旧支配着韩国政局的发展。9月初,韩国总统文在寅力排众议,坚持任命原总统民政首席秘书官曹国担任法务部长,试图推动检察改革,但立即在韩国社会引起了舆论风  相似文献   

8.
<正>"修宪"在韩国政治中经常被提起,然而修宪之路却走得步履蹒跚,常常无果而终。2016年10月,就在"亲信干政"事件爆发之初,朴槿惠极力呼吁争取在其任内完成修宪,建立负责修宪的机构,拟定"2017年宪政体制"方案。朴槿惠认为,鉴于韩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状况与制定现行宪法的1987年相比已发生重大变化,1987年经修订的宪法规定的总统五年单任制已变得不合时宜,总统应  相似文献   

9.
正4月13日进行的韩国第20届国会选举再次显示了民心、民意的巨大力量,选民用选票改写了政局:执政党新国家党惨败,沦为国会少数党,共同民主党上位为国会第一大党,国民之党作为第三势力崛起。这预示着国会将由在野党主导,朴槿惠政府将面临"朝小野大、三党国会"的新状况。即将开启的第20届国会,无论是其运营模式、政府与国会的互动、政党之  相似文献   

10.
<正>10月13日,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中央地方法院当天表示,考虑到朴槿惠有"销毁证据的可能性",决定延长关押期限。朴槿惠的关押期限原定于10月16日到期。由于担心朴槿惠被释放后可能不愿再参加庭审,检方9月26日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将关押时间延长六个月,以彻底查清此案。  相似文献   

11.
<正>据韩媒报道.韩国青瓦台外交安保首席秘书金奎显11月2日在记者会上表示,韩国总统朴槿惠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当天上午在青瓦台举行了会谈,双方商定为早日解决日军慰安妇问题加快谈判进程。据报道,金奎显介绍说,朴槿惠在双边会谈上提出,日军慰安妇问题成了改善韩日两国关系的绊脚石,日本应拿出慰安妇受害者和韩国国民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安倍晋三在结束双边会谈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表示,鉴于今年是韩日邦交恢复正常化50周年,韩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4月20日,任职仅63天的韩国总理李完九因涉嫌行贿,被迫向正在外访的总统朴槿惠提交辞呈,4月27日朴槿惠受理,李完九因而成为继第六任总理许政(任期65天)之后的韩国历史上第二个"短命"总理(任期70天)。事实上,此类事件在韩国政坛并非偶然,总理频繁易人早已成为一种常态现象。韩国历届总理的平均任期是17个月,特别是1987年通过修宪重新确立总统直选制以后,总理的  相似文献   

13.
正韩国前总统朴槿惠曾就"慰安妇"问题与日本达成协议。可就在朴槿惠政府陷入风雨飘摇的状态后,日韩"慰安妇"问题协议形同破产,而"慰安妇"问题也因文在寅政府而再起波澜。3月1日,韩国总统文在寅在纪念"三一运动"99周年仪式上发表讲话称,日本政府不应认为"慰安妇"问题已得到解决,日方关于"慰安妇"问题已经"了结"的主张无法掩盖其在战争期间犯下的反  相似文献   

14.
正从5月25日起,韩国总统朴槿惠开启了为期12天的东非三国和法国之行。这是韩国总统第四次访问非洲,也是时隔16年再次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朴槿惠还成为首次访问非盟总部的韩国总统。相比国内政策方面,朴槿惠在外交方面的表现更获韩国民众满意,甚至因此获称"外交总统"。得益于此次非洲和法国之行,朴槿惠在国内支持率创新高。民调机构盖洛普韩国6月3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4%的受访者对朴槿惠施政给予正面评价,较  相似文献   

15.
正朴槿惠政府于2013年提出了实施"创造经济(Creative Economy)"的创新战略发展思路。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韩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但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国经济遭受重创,以往支持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化工业、技术引进和要素供给等有利因素逐渐消失。为此,朴槿惠政府于2013年提出了实施"创造经济(Creative Economy)"的创新战略发展思路,通过将创造性和想象力注入科技、ICT、文化类企业,充分激发国民的创新和创造意识,并以此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促进产业和产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1月25日,朴槿惠在被停职后首次会见记者时称:"若‘萨德’入韩决定被推翻,韩国将不是主权国家"。这是在"萨德"入韩问题上坚持顽固立场,并将"萨德"入韩与国家主权相联系,企图反驳和封死反对派的主张,断绝政府更替后新政府改弦更张的可能。然而朴槿惠的这一说法很难成立,"萨德"入韩正是美国无视并侵犯韩国主权的表现。事实上,只有将"萨德"入韩决定推翻,才能证明韩国是不看霸权国家眼色行事的主权国家。  相似文献   

17.
迟来的文在寅对朝政策2017年3月,韩国前总统朴槿惠因严重的"国政垄断"行为,在民众持续不断的大规模集会示威下,遭国会弹劾而提前近一年下台。紧接着,经过两个月的大选,在野的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曾任前总统卢武铉民政首席秘书和秘书室长的文在寅,以41.1%的得票率当选韩国总统。这样,经过李明博、朴槿惠两届"保守"政府,继承金大中、卢武铉两届"进步"政府政策基调的共同民主党重掌韩国政权。  相似文献   

18.
<正>11月1日下午,第六次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会议在首尔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韩国总统朴槿惠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席会议。会议由朴槿惠主持。三国领导人对中日韩合作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并就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看法。李克强表示,中日韩是陆海邻国,同属东亚文化圈,也是东亚三大经济体,对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17年3月10日,随着韩国宪法法院宣布通过针对总统朴槿惠的弹劾案,朴槿惠这位韩国首位女总统也成了该国首位遭中途罢免的总统。人们在对于朴槿惠这位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颇有影响、个人身世颇具传奇色彩的东亚女政治家的悲剧性人生感到唏嘘的同时,也将视线再度聚焦到“弹劾”这一当代国际政治中重现率并不低的现象上来。  相似文献   

20.
胡明远 《世界知识》2013,(12):30-31
5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华盛顿举行首次首脑会谈。会后,双方发表了《纪念韩美结盟60周年联合宣言》。自韩国前总统李明博执政以来,韩美同盟关系发生实质性变化,由军事同盟升级为全面战略同盟,对外双方更是以"兄弟"相称。60年走来,两"兄弟"是否一直如此?朴槿惠上台后,韩美同盟又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