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小型离心式压气机湿压缩实验台组成、针对这套系统设计了测试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重点说明了空气流量、出口压力、转速、扭矩和进出口温度、湿度的测量及信号抗干扰系统.经过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测试系统工作稳定,抗干扰能力强;测得的实验数据准确可靠,进口加湿有利于压气机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溶液调湿空调冬季加湿特性,改善空调系统冬季加湿性能.方法搭建溶液调湿空调系统,在冬季工况下进行实验测试,分析溶液入口参数、空气入口参数对调湿式空调加湿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加湿量和加湿效率评价指标对其加湿性能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加湿效率和加湿量随着溶液流量和进口空气温度含湿量的增加而增加;加湿效率和加湿量随着空气含湿量和进口溶液质量分数增加而下降;进口空气流量的增加使得加湿量增加而加湿效率减少.结论适当增加溶液流量和进口空气温度含湿量可以改善溶液调湿空调冬季加湿性能.  相似文献   

3.
空气经过淋水纸质填料时的热湿交换过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用波纹纸质填料淋水处理空气来实现空调中常见的绝热加湿和冷却去湿的两种处理过程的有关性能。对绝缘加湿过程的有关性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实验研究及分析,并对冷却去湿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实验测量了加湿、不加湿状况下钝体后丙烷/空气湍流扩散燃烧流场,分析了两种燃烧流场的异同点.实验中采用粒子图像速度场(PIV)测量技术测量了钝体后加湿、不加湿扩散燃烧流场的速度分布,利用高温热电偶测量了两种流场火焰内部的温度分布,使用气体分析仪测量了两种流场的NO分布.结果表明:加湿扩散燃烧流场与不加湿扩散燃烧流场虽然总体相似,但加湿使得燃烧流场回流区中心的位置前移、回流区长度减小、燃烧区最高温度降低,并且使得燃烧室内的NO浓度降低;加湿有利于燃烧室轴向尺寸的缩小,提高了燃烧室内温度分布的均匀度,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5.
阐述柴油机涡流室内空气流场数值计算的有限容积法的主要内容,并运用有限容积法对柴油机压缩冲程中涡流室内流场进行数值计算.且将计算值与激光多普勒(LDA)测量实验值进行比较,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6.
采用30 PPI的氧化铝(Al2O3)陶瓷泡沫块作为蒸发冷却器填料,在人工环境舱中进行了逆流直接蒸发冷却实验.着重研究了填料厚度、进口空气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以及空气流量对填料热质传递性能的影响.选用冷却效率和加湿量分别作为热传递和质传递性能的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以氧化铝陶瓷泡沫为填料的直接蒸发冷却器,冷却效率最高可以达到0.88,出口空气的含湿量最大可以增加3.15 g/kg.当进口干球温度、进口湿球温度升高以及空气流量增大时,陶瓷泡沫的冷却效率都呈下降趋势.加湿量随着进口干球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随着进口湿球温度升高和空气流量增大而减少.在相同实验条件下,2层陶瓷泡沫的冷却效率、加湿量都高于1层的冷却效率和加湿量.  相似文献   

7.
利用数字图象处理系统及相应的软件.实现对柴油机燃油喷雾场全息图的自动分 析.统计单位体积内油粒的大小、数目及分布.简要叙述喷雾场全息图的拍摄及再现。 着重介绍自动分析全息图的方法,如聚焦粒子的判断,灰度阈值的选取,分辨率及放 大率的考虑及插值运算等。给出了离轴雾场全息图的实际处理数据.自动分析的结果 与其它方法统计的结果符合,但时间大为缩短.为研究柴油机雾场和其它类似场合提 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8.
在压缩式制冷系统中,湿压缩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故障,操作人员对压缩机湿压缩严重时发生的液击故障非常惧怕,因此对于压缩机湿冲程特性的研究以及如何发展到液击的预警非常重要.借鉴中医的闻诊,通过对制冷系统在正常工作以及湿压缩工况下的压缩机噪声进行声音的采集,利用压缩机噪声特性的变化,诊断制冷系统的湿压缩故障.经实验测量分析故障前后噪声的声波明显发生变化,因此该方法可实现连续快速检测,且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压缩机湿压缩故障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扫气箱喷水加湿进气是控制柴油机NOx排放的较为简便的方法,对柴油机本身不用任何改动即可实施。实施证明该方法能够使柴油机NOx排放降低13%以上。而且,对柴油机其他排放特性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该方法可以作为对控制现有柴油机NOx排放的一种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在自制的压缩膨胀装置中模拟有涡流和无涡流情况下的柴油机压缩过程,并用高速摄影方法拍摄喷雾的扩展形态。用胶片运动分析仪取得喷雾的速度、贯穿度、雾锥角等宏观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喷雾保持初速度不变的长度比某些资料中报道的要短很多。在中等涡流强度条件下,涡流对于喷雾的初期发展影响不大,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喷射后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空间量子密钥分配系统成钥率的分析和仿真计算,得出了穿越云雾的量子密钥分配的成钥率与云雾浓度的关系,论证了可以进行有效空间量子密钥分配的云雾浓度上限和对应的气象视距下限.  相似文献   

12.
引起湿蒸气汽轮机叶片侵蚀的大水滴是由于雾滴在汽轮机叶片表面上的扩散沉积而产生的.因此,雾滴扩散沉积率的大小对大水滴在湿蒸气中所占的比例及叶片的侵蚀速度有很大的影响.采用边界层内质量传递与动量传递的比拟理论及其半经验关系式,计算并分析了湿蒸气汽轮机叶栅通道内不同尺寸雾滴的扩散沉积特性,以及压力、汽流速度和叶栅节距等参数对扩散沉积率的影响.计算与分析的结果对汽轮机防蚀装置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脉冲烟雾机应用烟雾载药防治技术具有防治效率高、用药量少、环保等诸多优点,但迄今为止只用于化学农药。笔者配制了3种白僵菌制剂,检测其在25 ℃与50 ℃高温模拟存储条件下以及热力烟化后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50 ℃高温条件下,存放1 d时的孢子萌发率下降很少,存放3 d时仍高达79.7%以上,存放7 d时最低活性可达53.1%。柴油热雾剂经过脉冲烟雾机热力烟化后的出口烟雾温度远远高于3种白僵菌制剂,且高温处理7 d时的生物活性几乎全部丧失,说明柴油不能直接作为白僵菌热雾剂的溶剂油。3种白僵菌制剂经过脉冲烟雾机高温热力烟化后孢子平均萌发率达到91.3%,只比热力烟化前平均下降了0.87%。说明丙三醇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作为生物农药热雾剂的溶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 NECP 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1年12月初鲁西持续大雾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雾期间环流形势稳定少变,前期天气晴好,温度日较差大,辐射冷却作用强,以辐射雾为主;后期天气以阴或多云为主,辐射冷却作用弱,偏东风的作用使得雨区暖湿空气移动到冷下垫面上冷却形成雾,平流冷却作用强,以平流雾为主。诊断分析发现:上干暖下湿冷的边界层湿度条件;稳定的大气层结条件;充沛的暖湿水汽输送;低层(1000-900 hPa)较弱的上升运动都有利于大雾的发展和维持。当上升运动发展到整层一致且强盛时,湍流运动会阻碍大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新型替代燃料生物柴油与F-T柴油的燃烧和排放性能,在增压中冷柴油机上进行了试验,并与0#柴油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动力性方面:对比于0#柴油,F-T柴油和生物柴油的动力性能有所降低,但影响不大;在经济性方面:F-T柴油与0#柴油相差不大,而生物柴油燃油消耗率有所增加,经济性能略有降低;在排放特性方面,生物柴油与F-T柴油的NOx排放分别下降了5.4%和17%,碳烟排放平均下降了53.5%和12.7%,CO排放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32.3%和30.1%;在燃烧特性方面:生物柴油和F-T柴油的累计放热百分比与柴油相当,同时缸内压力峰值明显低于0#柴油,且燃烧始点有所提前,说明发动机燃用0#柴油和F-T柴油可以显著降低柴油机工作粗暴的特性,从而减少发动机的振动和噪声。 关键词:柴油机、生物柴油、F-T柴油、燃烧、排放  相似文献   

16.
利用细电阻丝组成的电阻温度计测量柴油机压缩过程的瞬态温度,反应速度慢和机械强度差,很易被缸内气流冲断。作者的实践证明,使用8μm以下的钨丝在300r/min下进行测量,敏感元件很快就损坏;而采用两根直径大于109m的钨丝同时进行测量的方法不仅能克服上述缺点,而且经简单计算修正,还能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因此,本文提出的双线法很适合在柴油机冷启动时,对缸内瞬态温度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17.
对双缸柴油机上直喷压燃方式燃烧纯甲醇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甲醇燃料 汽化潜热大、自燃温度高、直接田燃困难等特点,采用提高压缩比进气加热等措施, 成功地使纯甲醇在直喷田燃方式下获得了稳定运转。结果表明,这种甲醇燃烧方式能 有效地降低柴油机的NOx排放量,其能耗率与现有柴油机基本相等,并就这种新型 甲醇代用方式的燃烧过程示功图、放热率、滞燃期及热效率等特点与柴抽相比较,进 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研究高压共轨柴油机喷雾特性,搭建了柴油喷雾特性激光测试试验系统,基于激光测试手段,利用平面激光粒径测试技术,对高压共轨柴油机喷雾微观特性—索特平均直径进行定量测量,分别考察不同喷孔直径、不同喷油压力下喷雾索特平均直径随时间的变化.研究表明,随着喷孔直径的增加,在1 600 μs内喷雾场中的平均索特平均直径增大;随着喷油压力的增加,在1 400 μs内喷雾场中的平均索特平均直径相对较小,分布也较均匀;喷雾场中粒径的分布趋于粒径较小的方向集中,因此喷雾场中索特平均直径的形态分布近似服从于概率分布中的非中心F分布,并根据其分布形态拟合出相应的非中心F分布函数.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柴油加氢脱硫技术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高,柴油H2O2氧化脱硫技术又存在氧化剂价格高、柴油收率低和有含硫污水排放等技术经济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方法,在此为其中试试验研究。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中试装置由催化氧化反应、催化剂再生回收、萃取脱硫与萃取剂回收等四个单元组成;反应器为静态混合反应器;在建立的中试装置上对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操作条件进行了优选实验:在表观停留时间3~5min、反应温度60℃、反应物料循环量1000L/h、氧化催化剂/柴油体积比为0.24和柴油/萃取剂体积比为2.5的最佳实验操作条件下,成品柴油的硫含量从2273μg/g降到106μg/g,柴油硫含量符合欧洲Ⅱ类柴油标准(≤300μg/g),脱硫率达到95.34%,柴油收率为97.23%。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不同橡胶制成的笔记本电脑缓冲脚垫进行单轴试验,获取各种橡胶的强度参数。建立笔记本简易有限元模型,研究橡胶材料缓冲脚垫在不同形状、大小、厚度及位置分布的情况下,笔记本电脑在正面跌落条件下对硬盘的加速度响应。建立整机有限元模型,进行整机的跌落试验测试分析,验证简易模型的结论,并得出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