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AutoLISP语言开发了轴对称锻件重量计算程序。该程序在微机上运行时,可自动等分由AutoCAD命令输入的轴对称锻件半个轴截面轮廓图,并在分点处置标记,然后自动检索等分标记点坐标值,最后代入公式计算锻件重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热输入445J2超纯铁素体不锈钢TIG焊焊接工艺。设计三组热输入分别为低热输入(1.67J/mm),中热输入(1.75J/mm)和高热输入(1.95J/mm),系统地分析了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接头焊缝均由中心等轴晶和外围柱状晶组成,HAZ均为粗化的等轴晶;低热输入接头的静载拉伸强度最高;拉伸试样断裂位置均位于接头柱状晶区;随着热输入的增大,拉伸断裂机理由韧窝断裂向准解理转变;对弥散分布的第二相SEM和EDS分析,其成分为Ti或Nb的氮化物,有利于焊缝中心柱状晶向等轴晶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涂乃云 《科技资讯》2013,(17):82-83
通过对断裂的拌合轴的成分,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拌合轴断裂是由于装配的瑕疵,使拌合轴转动受阻,弯曲应力增加,而产生的旋转弯曲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型号减速机在使用初期出现的大批量输入轴断裂问题,逐一探讨了材料力学与理化性质、断裂轴金相组织、装配工艺、热处理工艺等对其断裂失效的影响,发现热处理工艺流程产生的硬度梯度过大是齿轮轴断裂失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测试材料在应力三轴度接近1/3时的断裂应变,对9种不同厚度不同孔径的T2纯铜中心孔板试样,在MTS试验机上进行系列拉伸试验。结合数值模拟和显微观测,确定孔板试样的裂纹萌生位置及其应力三轴度数值及断裂应变。在此基础上,参照比较光滑试样拉伸试验,进一步探讨了对材料应力三轴状态与断裂应变的关系。研究发现:1材料断裂应变随应力三轴度减少而减少,似不服从以往基于孔洞模型研究总结出来的韧性材料断裂规律;2孔表面实际变形很不均匀,按连续介质力学方法估计的孔边断裂应变要明显低于其实际值。  相似文献   

6.
拔长是大型轴类锻件成型的重要工序.本文针对其锻造中拔长过程,研究了一种新的型砧,以期改善拔长时工件应力应变状态,提高锻件内在质量.并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deform-3D进行数值模拟,分别研究了型砧角度α、砧宽比对锻件内部应力、应变的影响,列出了对比试验结果.从而确定了基本的型砧参数.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某热轧厂R2轧机传动轴断裂的原因,对该轧机在典型工况下传动轴受力状况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采用现代设计方法对传动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衡力产生的弯矩造成轴的应力集中而导致断裂。根据此结果对轴的结构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8.
大型轴类锻件是重型设备中的关键部件,其中锻造液压机、全液压操作机等锻造设备经计算机控制后组成的锻造系统以及应用合理的自由锻造工艺为获得性能优良的锻件毛坯提供了保证,在此对30MN双柱下拉式快锻机组作了简介。合理使用摔圆模对锻件精整,有益于提高大型轴类锻件的表面质量、降低大型轴类锻件的机械加工量。当锻造车间轴类产品发生改变时,只制造上模和下模并与现有的模架装配即能满足锻造使用要求,这有利于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同时提高车间对锻件生产快速响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锻件设备或配件在热成形过程中产生的裂纹缺陷,采用热力学实验方法,研究了以50#钢为代表的热裂行为.结果显示:临界断裂应变与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呈函数关系.基于热裂行为分析和损伤力学理论,提出了预测裂纹发生的韧性断裂判据.将判据应用于不同变形条件下的镦粗试验,能够较好地预测裂纹发生时所对应的压下量及裂纹产生的位置,并通过嵌入不同判据预测镦粗过程中的开裂.结果表明:所建立判据对于大锻件高温热成形过程的开裂现象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确定Q235-B级钢在三轴应力下的断裂应变,进行五组共计10个具有不同凹陷半径试件的拉伸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对试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详细的弹塑性大变形分析,给出试件中三轴应力的变化,并导出与三轴应力相关的真实塑性应变.得到Q235-B级钢的两个与真实断裂应变相关的塑性失效准则.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化学溶蚀及高温作用对砂岩力学性能的影响,将砂岩分别在水、HCl和NaOH溶液中浸泡后,经高温处理,再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和三点弯曲试验,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其损伤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高温使NaOH溶液浸泡后的砂岩单轴抗压强度得到明显提高,而在温度低于400℃时,HCl溶液和水浸泡后的砂岩单轴抗压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呈劣化趋势;NaOH溶液使砂岩的断裂韧度降低了16.05%,断裂韧度和抗拉强度随温度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400℃是断裂韧度及抗拉强度发生劣化的门槛温度。高温和化学溶蚀的共同作用改变了砂岩的矿物成分、结晶度及结构完整度,使砂岩的力学性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V形砧锻造作了试验研究,比较了几种形砧对锻坯的压实效果;总结了大型发电机转子的V形砧锻造经验;提出了大型轴类锻件采用V形砧锻制的新方法,采用它可以简化锻造工序,大大改善锻件质量,提高成品率,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明晰叠层轮胎隔震垫(STP)在纯压状态下的破坏行为,提出了更为精确的轴压破坏准则。选取180 mm×180 mm的方形6层STP,对其进行竖向极限性能试验,分析其在二次加载后的承载力变化、外观破坏及钢丝网分布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STP受压时钢丝网断裂情况与其承载力变化关系密切,二次加载时,STP荷载-位移曲线出现拐点的主要原因是钢丝网达到极限拉应力而局部断裂。在结合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破坏准则的基础上,建议将STP内部钢丝网断裂情况作为其轴压破坏失效的判定指标。同时,为了保证设计及使用安全,选取钢丝网断裂时荷载-位移曲线的最小荷载作为STP的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4.
黄林林  孙志高 《甘肃科技》2012,28(15):18-20
兰州石化公司浓硝酸装置塔尾水泵在运行过程中频繁发生轴断裂,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故障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泵轴断裂的主要原因为疲劳断裂,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及防范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进口的纺丝热牵伸机的牵伸轴进行了结构分析与强度计算 ,详细考查了可能引起牵伸轴失效与断裂的因素 :静荷强度、冲扭、急停和疲劳强度等 ,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计算。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牵伸轴的断裂主要是由缠丝和冲击引起的 ;同时 ,文章分析结论也为同类型轴的失效、断裂综合分析和改进设计提供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富军 《科技信息》2011,(16):206-207
液压支架耳轴类锻件形状复杂,体积较大,锻件不易成型。原生产工艺工步多,原材料消耗大,工人劳动强度很大,锻件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新工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上述生产不利状况,值得在业内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近期研究表明,部分金属材料的延性断裂与应力三轴度及Lode参数同时相关.将近期文献中提出的包含Lode参数影响的断裂准则(MMC)写入有限元程序ABAQUS,用于2024-T351 Taylor杆断裂行为的数值预报.为揭示应力状态的影响,同时还采用仅考虑应力三轴度影响的两个断裂准则(JC和BW)进行有限元计算.将计算结果与试验进行了对比.对比表明,仅用轴对称圆棒试样单向拉伸试验数据标定的JC准则过高估计了材料在其他应力状态下的延性,低估了Taylor杆的断裂行为;BW准则预报了弹体头部中心断裂而与试验不符;MMC断裂准则可预报出合理的裂纹形式.  相似文献   

18.
载重车轮下线后一般需要进行动态弯曲疲劳试验。但连接车轮和弯曲疲劳试验机加载轴所使用的高强度螺栓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了早期断裂的现象。通过宏观检验、断口分析、硬度测试和金相分析等方法对失效螺栓进行分析,确定了其断裂的主要原因为热处理不良、内部组织不良、外表面脆性大和循环作用力大于疲劳许用应力。通过对高强螺栓原材料的检验,并调整热处理工艺,在后续的试验过程中未出现螺栓断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结构钢刻痕杆断裂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结构钢断裂机理及抗断设防,对10个结构钢刻痕杆进行断裂试验,试验较为精确地记录了全程载荷-位移曲线和断裂载荷.试验结果表明,塑性变形只发生在刻槽处很小的范围内,lüders带局部区域的传播导致屈服平台不明显;初始裂纹始于颈缩中心部位的夹杂物或硬相粒子处,微孔的增长和合并导致延性断裂,试件最终断裂于应力三轴比率和等效应变都较高的刻痕根部,其断裂形式为正断与剪断混合型,断口为杯锥形,显示了断裂的定性规律.试验数据离散较小,试验结果与预测一致,为研究结构钢断裂机理及抗断理论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20.
卫星真实的动力学环境载荷往往是多轴向同时发生的,当前3个方向单轴振动试验是一种非真实的近似等效试验,并不能完全模拟卫星真实的发射环境,存在失真缺陷。该文采用多轴振动试验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复杂结构在试验过程中的"过试验"和"欠试验"。该文开展卫星结构多轴振动试验技术研究,应用多输入多输出控制方法,进行小量级单轴振动与三轴同振试验,获得某卫星结构单轴和多轴振动时频响应数据,分析单轴与三轴同振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多轴振动更容易激发产品在不同方向的结构模态,多轴振动条件下,结构在3个方向的共振频率均比单轴振动时偏低;三轴同时加载比单轴单独加载所产生的等效应力响应最大值要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