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干旱丘陵漫岗区秋季植苗造林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搞好秋季植苗造林是做好全年造林绿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干旱丘陵漫岗区的实际,切实做好干旱丘陵漫岗区秋季植苗造林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是搞好本地区植树造林工作的根本要求和关键所在。本文从秋季植苗造林的有利因素、秋季植苗造林的时间和树种、秋季植苗造林技术要点等三个方面,对本地区秋季植苗造林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浅谈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换梅 《太原科技》2010,(2):78-79,86
从抗旱树种的选择,土壤集水、蓄水和保墒抗旱技术以及保水剂和化学抗旱剂抗在旱造林技术中的运用等方面,阐述了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有严重季节性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许泽煌 《广东科技》2014,(12):155-156
福建省虽然地处亚热带气候,降水比较多,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干旱地区,而且大都是山区。所以,这些山区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尤其在春夏季节,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为了有效克服干旱地区的缺水、干旱等问题,应发展研究抗旱造林技术。结合闽清县的实际情况,研究了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及其成效。  相似文献   

4.
可降解地膜覆盖抗旱造林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抗旱造林,几年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推出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抗旱集水新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相对节约造林投资。  相似文献   

5.
沙丘植苗造林栽植的深浅度是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往往被忽视。通过实践证明,正是这个技术小节,却是植苗造林保成活最关键的一环,特别是在西部干旱沙区遇到持续长期无雨干旱气候,沙丘植苗造林采取适度深栽的造林技术,对提高沙生苗木抗旱性能、保证沙丘造林成活率和促进沙生苗木生长都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浅谈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红 《科技信息》2011,(13):780-781
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燥,水资源缺乏,植被稀少。要改善其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度,提高造林成活率,抗旱造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良种壮苗是造林成功的重要基础。针对目前远距离外销和外调苗木行为日益频繁的实际,切实提高远距离外销和外调苗木的造林成活率是搞好本地区植树造林工作的根本要求和关键所在。本文从对植株消毒处理,苗木株体吸足水、酌情施好"陪嫁肥"、细致起苗和包装及种植时护理措施等五个方面,对提高远调苗木造林成活率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其抚育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紧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从蓄水保墒配套技术措施、树种选择与林种确定、密度与林分结构确定、苗木保持与处理、抗旱栽植技术及幼树抚育管理等六个方面对抗旱造林及其抚育管理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和择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龙江县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对加快和创优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抗旱原理在大庆地区节水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军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1):58-58,45
本文笔者在充分论述当前黑龙江省抗旱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抗旱理论;给出了生态抗旱的内涵;并着重介绍了生态抗旱原理在本地区节水造林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杨树插干造林技术与杨树"三大一深"植苗造林技术相比,有不需挖树穴、造林成本低、节水抗旱、成活率高等优点。昭觉县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杨树生长,近年来,杨树造林面积已占到昭觉县造林面积的一半以上,对昭觉县林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适宜的杨树插干造林技术,可以克服制约昭觉县杨树造林的不利因素,如果在昭觉县大面推广应用,将对昭觉县建设绿色生态县,深入推进"三棵树"林业产业化工程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浅谈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叙述了高速公路边坡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蓄水和集水及保墒造林技术、保水剂与化学抗旱剂抗旱造林技术及其他抗旱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3.
陈彬友 《科技信息》2012,(12):449-449
造林成活率与保存成林率是衡量造林成败的二个关键指标,也是反映造林工作实绩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由于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我省渭北旱塬造林的成活与成林,不仅制约该地区造林绿化进程,而且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直接经济损失巨大,严重挫伤了广大干部群众造林绿化积极性。为此,笔者在彬县开展了抗旱造林组装配套技术试验推广工作,大幅度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孙治中  马占军 《科技信息》2012,(2):450-450,452
巴林右旗广大科技人员从2008年春季到2010年06月,历经3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比较适合于半干旱、降水量较少地区造林的漏斗式覆膜抗旱造林系列新技术。该技术对于半干旱缺雨地区的绿化造林,能够起到节水保湿、提高土壤温度、提高林木生长速度和造林成活率等作用。这一新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给本地区乃至其它干旱地区带来了造林质量上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沙棘别名酸刺,胡颓子科沙棘属的落叶灌木,沙棘是一种极其宝贵的生物资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的首选树种,也是一种优良的生态经济型树种。陇两县历来将其作为抗旱造林的先锋树种。陇西县现有人工沙棘林约10万亩.其主要分布在渭河北部干旱山区;天然分布约有1万余亩.其主要分布在渭河南部山区。  相似文献   

16.
分析研究了在春季严重干旱条件下,杨树大苗和截干苗及浇水方法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截干苗造林无论在秋季还是春季均能提高造林成活率。春季造林植苗后初次浇水不要超过7天,春季严重持续的干旱发生时,在造林后20左右第二次浇水抗旱,能显著提高杨树春季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许开胜  马有忠  张毅  刘瑞花 《甘肃科技》2012,(23):155-156,159
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祁连山东端,是黄河和石羊河的源头地区,地理位置特殊,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环境恶劣,森林资源破坏容易,建设难,造林成本高、管护难、投资大是制约高寒山区造林绿化工作的瓶颈。"靠灌借养吸水"造林技术是在总结传统造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天祝县高寒干旱、生长期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操作简单、方法灵活的理想造林技术,该造林技术在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苗木生长和防止牲畜危害方面有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太原市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其气侯的干燥,干旱巳成为太原市造林工程的难题。文章总结了适合太原市抗旱造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找出了影响本地区植树成活及保存率的六个方面主要因素,水分供应多少与及时与否是影响本地区植树成活及保存率高低的最关键因素。提出了十种抗旱造林新方法、十项保活措施及十条工程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20.
阿城区地处张广才岭山脉西坡,地势东高西低,地类大体是5山1水4分田,年有效积温摄氏1100-1300度,由东向西从森林气候渐变为平原干旱气候,农作物生长期东部是115天,西部135天。封冻期东部比西部早15-20天,解冻期东部比西部晚20天。所以,就本地区不同地域的造林时期和造林技术不同。而干旱贫瘠等立地条件差、造林成活难度大的慢岗浅山区造林技术和方法更应该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