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唐成 《科技信息》2010,(10):280-280,282
城市色彩规划是以城市的建筑、公共设施、景观小品等重要组成部分为载体,根据城市的发展理念、历史人文以及自然环境的视觉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色彩规划与设计,提升城市形象,消除不合理的色彩因素,使城市的形象与文化得以保全、统一和延伸。本文从美学角度,对色彩在城市中的不同应用做些初步探讨,希望可以给予设计者及城市规划者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城市色彩是城市景现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环境感受.只有将城市色彩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进行系统、科学、统一的设计,才能创造个性突出、生动丰富的人居环境.长株潭城市群的规划建设迫在眉睫,城市色彩的现实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只有充分认识城市色彩在城市形象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像重视城市规划一样重视城市色彩,促进形态和色彩的统一和谐;像保护文化遗产一样保持城市色彩特色,以延续其历史文脉;像控制噪声和空气污染一样,协调城市色彩,不断优化人居环境质量,才能展现长沙的"两型社会"的文明水准.  相似文献   

3.
色彩是城市个性和形象的构成要素,但在实践中受到的重视还不够,色彩规划和管理相对滞后。就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而言,色彩问题比较突出,运用较为混乱,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形象,因此,加强城市的色彩规划管理非常必要。首先是城市形象的设计,色彩规划由此展开,合理选择色系调配,以更好地展现城市风貌。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多方面的积淀,应在城市的发展中得到传承,包括地理因素,均应在城市形象和色彩的选择上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4.
城市风貌规划是为解决城市环境恶化、城市形象缺失以及城市文化泛滥而对城市进行美化的一项专项规划。以《贵港城市风貌特色规划》为例,在实地调研、对比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的基础上,基于"自然、历史与人工"风貌要素的构成、分析与控制,明确其风貌定位,并从空间结构、色彩总谱、风貌分区和分区控制4个方面对城市风貌特色空间格局的营造进行了探索。以提高城市空间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王永强 《科技资讯》2010,(6):147-147
目前我们国内许多城市越来越注重整体城市色彩的运用,特别是那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更多关注自身城市色彩形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规模不断扩大,规划更多关注速度等,不免忽略了整体的规划风格统一性,以及审美文化修养的欠缺,导致城市中色彩运用的混乱现象,使那些漏富、讲阔气、爱争比的"暴发户"文化或美学趣味取向在大中城市不断扩展开来。同时,新兴建筑装饰材料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进一步加重了城市中色彩使用杂乱现象。因此,将城市规划中色彩合理化设计定位研究的对象是非常必要与紧迫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鞍山市站前商业中心区改造规划与实践的研究,分析了交通环境、空间环境、历史与文化环境在城市商业中心区改造的重塑问题.城市商业中心区的立体交通系统是人车分流的需要,也是商业活动的前提和命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商业空间环境的塑造原则;商业中心区的"场所感"和"可识别性"是塑造城市历史与文化环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城市文化名片是城市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打造城市文化名片要以推动城市发展为目标,以形成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为导向。合肥市着力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城市名片,当前的重要问题是处理好历史文化、巢湖生态文化和现代创新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城市主题文化打造理论和国内外著名城市主题文化选择的经验看,合肥城市文化名片应以创新文化为重点,以历史文化和巢湖生态文化为两翼,努力实现城市主题文化的经济性、文化性、社会性的高度统一,凝聚城市认同。  相似文献   

8.
王国华  徐亮  王树军 《科技资讯》2014,(27):231-231
学习和了解日本的本土文化和日本城市的发展进程,需要细致的分析日本的历史和相关文化,适合日本人文需求的发展是日本城市的色彩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何可以从法律制度、机构的完善、设计规划等方面多重考量定位日本城市色彩的发展逻辑、规划框架、操作手段和创新手法,研究和探索日本城市色彩文化的演变过程和成功经验,以便于我国可以学习和借鉴其中优秀的设计、管理、施工方案,可以使我们本国的设计管理者,开拓思路,处理好我国未来城市色彩文化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汉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高峰时期,其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江苏徐州作为汉高祖刘邦故里,是汉文化的发祥地,其融合多文化元素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徐州地区所发现的汉代遗存规模巨大,数量众多,尤以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所代表的汉代三绝闻名于世;同时,徐州地区在汉代先后分封有楚国、彭城国等实力强大的诸侯方国,鲜明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考古材料展现出徐州地区在两汉时期空前的强盛和繁荣。多年来,徐州地区汉代考古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徐州地区汉代遗存的考古材料与文献资料相结合,深入探索徐州汉文化的发展脉络,既是区域特色的集中展示,同时也是汉文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生动再现。  相似文献   

10.
北京城市色调的演变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地区的大量民居的色调是由自然环境因素决定的,建筑材料基本是就地取材。随着封建统治的强化,建筑颜色打上了强烈的等级色彩,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文化产物。新中国建立后,对保持和继承北京城市的传统做了一定的尝试,以多种多样的建筑颜色取代单调的颜色。在强调色彩丰富的同时,城市的主色调开始以暖色调为主,同时也出现强烈的城市色调反差。北京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其城市的基本色调,应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在新的大都市的规划中,应注意历史与现代的和谐统一、继承和发展的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文化成为了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软动力”。要成功实现城市文化的产业化经营,就必须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利用品牌效用来塑造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实现文化与市场的对接,完成文化向资本的转化。对城市文化品牌实施科学的战略管理,将战略管理思想渗透和贯穿到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和长远建设中,是完成对接与转化的必要手段与策略。  相似文献   

12.
董媚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29):164-166,171
城市文化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涵,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决定因素。研究洛阳城市文化建设的任务紧迫且必要。洛阳现有的文化产业品位不够,缺少文化设计、市场策划和文化策划,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城市文化建设体系,发展文化产业并发挥文化产业的带动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78—1991年,宁波的文化事业在拨乱反正中复苏,并在经济改革的推动下出现“多元化”的发展形势;1992—1999年,宁波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以创新的思路、创业的胸襟建设港城文化,在宁波文化类型由城镇文化向都市文化转变的探索中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2000年以来,宁波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建设“文化大市”。回顾改革开放30年宁波文化发展的历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文化是改革开放30年宁波发展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公共艺术是城市建设中传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城市文化特色的基本要素。它对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的提升、对大众情感理念的传达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宁波传统文化的形态和风貌特征是“人居与水”的关系。这种“三江六岸”的格局形式到处记录着宁波城市发展的历史足迹。文章以城市雕塑为例.探讨宁波公共艺术的人文性,以反映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传承并创造新的城市文明。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城市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聚集体,与水资源的关系尤为密切。而城市规划在合理配置资源,引导城市健康、有序、持续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贵州省为例,探讨水资源与城市规划的关系,进而探索在城市规划中应对水资源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城市滨水空间公共性的实现程度是城市现代化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尺,需要有相应的法规和严格的规划予以实现.明确指出城市滨水空间的公共性是与生俱来的,其必须得到妥善的保护,并给出实现的方法.特别是在法规规定不够明细的情况下,政府部门的规划尤其重要.苏州金鸡湖滨水空间公共性的实现无疑有着示范性,但是从社会发展的层面看,还有着继续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地系统对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起着极大的作用,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以南阳油田为例,探析油田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特点、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油田实际,提出油田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策略,并为同类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徐州市区丘陵荒山生态风景林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省徐州市区丘陵荒山生态风景林规划实践,介绍了徐州市区丘陵荒山生态风景林规划的4种类型和7个典型模式。研究表明:城市丘陵山地生态风景林规划应围绕生态性、文化性、社会经济性3大目标,遵循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维护自然生态过程、充分发挥市域土地资源特点、注重与城市文脉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位置和主导功能,按照立地调查—造林技术规划、典型森林植被调查—造林树种规划、城市规划分析—群落结构规划3条主线,统筹考虑,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19.
本原认知下的建筑、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的分异思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本原的认知,在人本理念引导下思考建筑、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的分异,认为人本需求引发建筑的成长,引发城市规划对城市的有序安排,引发城市设计对城市的活力创造,后者的出现解决了前者的缺失,本原上是融合的;建筑、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更为物质化、环境化、政策化三者有机契合,必然促进学科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旧城区控规编制由于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编制的特殊性。以太原市XD-01片区为例,从旧城与新城控规编制深度差异化策略、城市设计作为旧城核心区控规编制的重要依据以及全面、系统与重视个性特征相结合的现状调查工作方法等3个方面,阐述了对旧城区控规编制重点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