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进化方面,大自然似乎更偏爱蟑螂,至少在心脏方面可以这么说。对蟑螂而言.即使有一个心室停止跳动,它还能继续生存;而人类一旦有一个心室停止跳动,就会出现死亡。最近,印度哈拉格普尔理工学院苏加.古哈(Sujoy Guha)领导的研究小组根据蟑螂的心脏原理研制出一种人造心脏。他们认为,这种人造心脏经久耐用,价格也为大众所能承受。  相似文献   

2.
李勇 《世界科学》2010,(7):20-21
查尔斯·奥珂克(Charles Okeke),43岁,三个孩子的父亲,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目前成为首位走出医院的人工心脏植入者。今年5月3日,奥珂克已经开始与家人一起生活,多亏有了背包大小的装置——人造心脏泵,然而他需要带着这一装置直到找到心脏捐献者为止。那么,人工心脏泵是怎样工作的?人造器官下一步将走向何方?《新科学家》杂志给出了如下答案。  相似文献   

3.
薛胜 《科学之友》2007,(9A):19-19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家们一直为人类制造器官做着各种尝试,人造肝脏、人工肾和人工心瓣膜等一系列人造器官应运而生,为抢救人们的生命、减轻人类的痛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十五年前,有一个著名的美国医生说,研制人造心脏就象人登上月球那样复杂。这话讲过后五年,一个美国人登上了月球,而人造心脏离研制成功仍然相当遥远。能否制造出可以长期代替人的心脏的人造心脏呢?这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全世界有四分之一的人患心脏病,四十五岁以上的人差不多有一半死于心脏病。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有三百多例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目前全世界有几十个人用别人的心脏而活着。然而,移植心脏还不能解决问题,仅仅在美国每年就有三万二千多人需要替换心脏。到哪儿去取这么多心脏呢?在死人中间可供我们摘取移植的,不超过百分之一,因此,在实践上要做为数众多的移植手术,是无处可取这么多心脏的,这就需要用人造器管来代替。第一代人造心脏不必完全放入胸腔,只要能维持病人的几天生命。长期的、更为复杂的任务是制造能完全放入胸腔,可以工作多年的第二代人造心脏。  相似文献   

5.
对过去一向被认为只是象“泵”那样的心脏,最近已经有了新发现,就是它具有与尿量以及钠的排出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内分泌功能。至于如何把这种内分泌精制成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等方面的进展,目前正在引起人们的瞩目。心房抽提液的利尿作用心脏是把血液唧送至人体各部的“泵”,如果心脏停止工作,谁都认为便是人的“死亡”。所以不言可喻,它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了。但是,就心脏的机能  相似文献   

6.
1982年12月,“贾维克-7”,第一颗人造心脏被植入人体,代替了一个心肌病患者巴尼·克拉克的天然心脏。手木后,这个用塑料和铝制成的装置使患者活了112天。这颗人造心脏的设计者罗伯特·贾维克(Robert Jarvik)是生物医学工程创始人威廉·科尔夫(Kolf)博士的得意门生。贾维克现在是犹他大学的外科助研教授,同时兼任共生者(Symbion)公司的董事长,这是一家制造代用心脏和其他人造器官的公  相似文献   

7.
马寿成 《科学之友》2003,(10):17-17
一些科学家现在致力于开发可以监测气味的人造鼻子,使其不光可以在医学领域,而且也可以在诸多工业领域造福于人类。在德国柏林心脏中心,一个人造鼻子日夜值班,监视病人的健康。这台样机在相关患者呼出的气息中搜寻迹象,看他是否感染上致命的病菌。通过呼吸传出来的新陈代谢产物可以暴露人体内细菌或者菌类的痕迹。测量仪器上拥有一个特殊的金属表面,它可以结合这些新陈代谢产物,由此改变流经测量仪器的电流。  相似文献   

8.
人类三分之二的死亡是由于心脏病突然发作或中风所致。心脏病发作每年要夺去550,000人的生命,主要是由于向心肌输送血液的冠状动脉阻塞,心脏组织死亡,心脏功能严重衰竭所致。但是,有时微小的心脏组织损坏也会因影响控制心节率的电搏动功能,而置人于死地。每年夺去170,000人命的中风,也是由于通往脑的血液流通障碍所致。心血管疾病是个残酷的暗藏着的“杀人犯”,它可以隐藏多年,突然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你处死。正  相似文献   

9.
正长期以来,心脏移植手术是终末期心衰患者最后的选择。但由于供体心脏短缺,近年来,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延长生命的机器"——人工心脏。如果心脏"跳"不动了……心脏陪伴着人度过一生。在心脏的作用下,血液才得以在人全身流动,血液循环参与物质代谢和能量传输等功能。一旦心脏功能受损,人的生命安全就会受到极大的威胁。据报道,全球大约有2200万人罹患心脏衰竭,  相似文献   

10.
人造器官     
人造器官林元凯译任大明校工程化的人造组织是治疗损伤和疾病的天然社代物,但它们的制造者却是身体自身的细胞。在公元3世纪关于圣徙COsmos和Demian的传说中,一个刚死去的摩尔奴隶的腿被移植到一个刚刚被截肢的罗马教士身上。教士的生命危在旦夕,但是通过...  相似文献   

11.
人造皮肤的诞生 治疗烧伤的手术让人精疲力竭。为了使患者能生存下去,医生必须从患者未受伤的身体表面取下一些完好的皮肤,移植到整个烧伤部位。然而,医生们最头疼的就是难以在患者自身找到足够的、未被烧伤的皮肤。 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一家生物工艺公司研制了一种名为“先进(人体)组织科学”(ATS)的新技术,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制造出一种来源于新生婴儿的特殊皮肤。  相似文献   

12.
据马里兰州Bethesda市国立心、肺和血液研究所估计,人造心脏可能是每年25,000人的救命装置。几个研究小组都已制造了左心室辅助装置(取代1个心室泵血功能)和完整的人造心脏(取代2个心室)的实用原型。如果这些设计得到政府批准供临床使用的话,仍然需要排除许多工程障碍。  相似文献   

13.
他用了“四瓶化学物质”为他们的“人造细胞”设计了染色体。然后把这个基因信息植入另一个修改过的细菌细胞中,这个由合成基因组控制的细胞具有自行复制的能力——这就是人类成功制造的第一个“合成”生命,取名为:“辛西娅”。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06,(9):72-72
1997年,一只背上长有“人耳”的裸鼠轰动了整个世界。它标志着人造器官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将用激光点燃一个人造太阳,它就是“美国国家点火装置”,俗称“美国人造太阳”。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不仅造成温室效应,而且还有枯竭之忧。从长远来看,核聚变能将是人类未来能源的主导形式,被科学家称为“能源危机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16.
打印血管     
人造器官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组织工程学小组成功地用细胞取代油墨,使用"打印机"创造了有功能的血管和心脏组织,有关论文本月发表在《组织工程学》杂志上。这一工作是首次用打印机生产出有功能的三维生命组织,是实现打印整个器官目标的里程碑。哥伦比亚州密苏里大学的伽柏·福加克斯(Gabor Forgacs)和同事们打印了各种组织结构,包括血管和心脏组织薄片。心脏和血管内皮细胞被打印出来后,经过70个小时,细胞与组织融合在一起,90  相似文献   

17.
医院每天要接纳数千名因体内某一重要器官功能失常而来就医的患者,由于缺乏可移植器官,他(她)们中的许多人将面临着死亡。然而,一项运筹中的振奋人心的新方案,将对那些需要器官的患者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人造肌体组织或器官的生成,称之为‘“新生器官”门ew-Oluslls)。第一种实施步骤是,一名人体组织工程师将一个特定分子,例如一种生长素注入或放置在需要再生的伤口或组织上,这些分子可使患者自身的细胞移入患处,转变成为正确的细胞型并再生这一组织。第二种实施步骤更为大胆,患者接受已于事先从他或她本人,或捐赠者那里所采…  相似文献   

18.
蚕和蜘蛛都是动物界非常优秀的“纺织能手”,它们吐的丝的优良性能令我们人类称奇。科学家致力于研发“人造蚕丝”、“人造蛛丝”,以满足我们除衣着服饰以外的更多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2010年5月20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惊动美国政府的文章。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数十名科学家历时十余年,花费4000万美元,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能自我复制的人造生命,之后该成果在《科学》上发表。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博士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单细胞细菌诞生,并将它命名为"辛西娅"。  相似文献   

20.
对许多人来说,简称DNA的脱氧核糖核酸并不陌生,它是携带生命遗传密码的重要载体。但如今,即便如此重要的载体也能被人工合成的物质替代了。研究人员称,他们人工合成了一种名为XNA的物质,在许多关键功能上可替代DNA,这对研究生命起源乃至"人造生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