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孝义西部铝土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孝义西部铝土矿区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矿层赋存层位、矿体形态、矿岩段结构及构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叙述了孝义西部铝土矿的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溶出赤泥的物相组成,导出了溶出一水软铝石——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和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的氧化铝理论溶出率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山西铝土矿的成因属性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山西铝土矿成因研究,得出山西铝土矿是堆积-沉只在长期风化的碳酸盐岩古陆上的古风化壳型铝土矿,风化源岩主要是为基底碳酸盐岩及其过渡岩石和盐质沉积。其26个一水硬铝石的氢氧同位素平均值:δ^18O为8.16%,δD为-109‰;3个勃姆石的δ^18O为10.4%,δD为一107‰;26个高岭石的δ^18D为16.84‰,δD为-91.7‰。这些数值都与国内外近代风化壳及现代土壤中相同或相近矿物的氢氧同位数值基本一致。而硬水铝石和高岭石的同位素计温还表明,山西铝土矿矿形成时的年平均气温为32.3℃或29.4℃或31.3℃,属热带陆地大气环境下表生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针对广西平果-水硬铝石矿溶出过程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发现广西平果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的溶出过程不应该用收缩末反应模型来描述,用整体反应核模型对广西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的溶出过程进行了数学模拟,得到了溶出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希望这种模型能对铝土矿的溶出过程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我国铝土矿的资源特点和氧化铝的生产现状,介绍了一水硬铝石管道化溶出新技术及实施效果,阐明了一水硬铝石溶出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同成因的铝土矿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通过铝土矿的结构特征可以进一步推断其成因及沉积环境。通过对广西平果县太平镇、贵州清镇市站街镇大院两个地区的沉积型铝土矿野外及实验室观察分析认为:平果铝土矿中具鲕豆状结构的矿石少,多为碎屑结构、胶状结构,颗粒大小相差较大,分选差,且颗粒的含量较低,指示铝土矿就近沉积的特点,推断其沉积环境为滨海沼泽或泻湖;清镇铝土矿主要由鲕粒构成且具有完整的鲕粒及豆粒结构,颗粒的含量高,磨圆好,分选好,伴有少量碎屑颗粒组成的铝土矿,指示铝土矿经过较长距离搬运,沉积至水体能量高,扰动强烈的沉积区,为滨浅海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我国铝土矿资源特点及氧化铝工业现状,扼要分析了用一水硬铝石型A/S:5-7铝土矿生产氧化铝的艺方案。采用最简单的纯拜耳法处理一水硬铝石型A/S:5-7铝土矿生产氧化铝时,加入新型溶出添加剂获得了从未有过的最佳溶出效果,并列出了主要溶出条件和溶出效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山西原平红池一带铝土矿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分析了铝土矿矿床成因及找矿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山西铝土矿基本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勇 《太原科技》2010,194(3):74-75
山西省铝土矿储量丰富,含矿地层为中石炭统本溪组下段,矿体层位厚度变化较大,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具有高铝、高硅、含铁等特点,矿石的自然类型以碎屑状铝土矿及粗糙状铝土矿为主。分析了山西铝土矿资源的基本地质特征,并对其生物组合特征、沉积古地理环境和地层构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铝土矿的成矿作用与风化壳的发育有直接成因联系。黔中铝土矿就是由古风化壳红土物质,在大陆环境沉积改造而成的胶体和碎屑沉积矿床。铝土矿的矿物组合基本上可划分为四类:1)铝矿物组合;2)粘土矿物组合;3)铁矿物组合;4)钛矿物组合。铝矿物以一水硬铝石为主要工业铝矿物,勃姆矿仅居次要意义。它们主要形成于古  相似文献   

11.
螺旋流冲沙与输沙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水土流失与泥沙淤积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水库泥沙严重淤积的原因是上游无永久有效的水保措施而自身又无完善的冲沙与输沙的设施,压力缝隙螺旋流具有流速高,水层薄,切力大,流程长,以及有利的压力分面等特点,可被应用于中冲刷淤积泥沙,在2m水头下,其浓度可达400~900kg/m^3水平管螺流可应用“抬托”泥沙,使推移质容易地转变悬移质,从而可大幅度低流速,减小能被;为高浓度,低能耗,远距离输送泥沙提供一种新  相似文献   

12.
Mo isotopes along with Nd isotopes and other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hanerozoic clastic sediments from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 were analyzed by MC-ICP-MS and some other techniques, spanning the period from Cambrian to Jurassic. The δ 98Mo values and εNd(t ) in these sedimets were observed to exhibit a large range of variation (?0.65‰―+1.87‰, ?1.46―?10.90, respec-tively). Specifically, the sample from Late Permian Maokou Formation has relatively positive values in both δ 98Mo and...  相似文献   

13.
汇流是河网上最基本的自然过程.引流则通常与水利工程相关.汇流和引流都会引起水沙变化,进而影响河道冲淤状态的变化.相较而言,对河道冲淤状态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通过建立基于汇流-引流的河流网泥沙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在某一河段引流对其下游河段的影响,探讨了水沙变化与河道的冲淤调整.模型的模拟结果能够定性再现黄河上引流与河道冲淤之间的关系,即"引流增淤".瞬态过程显示了冲淤动力学对分流比的强烈依赖:显示了冲淤动力学对水沙条件的复杂依赖.本研究发现了冲淤量沿程分布的指数标度律,获得了关于河网泥沙输移动力学的一些新理解.  相似文献   

14.
15.
岛弧从水下生长到水上其沉积环境也发生了演变 ,西藏东部三江地区中段的情况就是如此 ,厚度大于 1 2 1 0 m的上三叠统哇曲组 (T3w)由弧火山岩夹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组成 ,沉积相自下而上由海底扇发展到河流相。与此相对应的火山熔岩流形态也发生了变化 ,从下而上由块状向块体或枕状体的变化说明这是渐进的浅水环境。综合火山 -沉积物特征的研究 ,表明陆缘弧曾经历了水下浸没的深水环境而后上升到陆上环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防洪减淤对洪水水沙搭配的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以往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临界条件的研究情况,分析了下游河道淤积严重的水沙搭配情况;利用1960~1999年422场洪水资料建立了黄河下游4个河段洪水排沙比综合水沙与边界系数的关系,该系数包括流量、含沙量、洪峰流量变幅、洪水沿程衰减系数、洪水历时、早滩流量、前期累积淤特别是等因素;利用4个河段的冲淤临界条件勾画出了4个河段洪水冲淤调整与来水来沙搭配之间的关系;被关系可为小浪底水库调度决策以及黄河下游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合了目前明渠流速分布的试验成果,建议了一个统一的流速分布公式,並在此基础上推导了一个含沙量分布公式。  相似文献   

18.
沉积方式与碎屑岩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体的韵律性和砂岩储层层内不连续薄隔层的存在导致砂岩储层层内渗透率差异,从而影响其层内非均质性。本文对八类沉积方式形成的砂体的内部韵律性及泥质薄夹层分布特征进行讨论,建立各类砂体沉积模式与碎屑岩储层层的非均质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疏浚工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疏浚泥浆,其浓度低、颗粒细小、长期悬浮难以沉降,占用大量土地。利用聚丙烯酰胺(PAM)为混凝剂加速泥浆泥水分离,通过沉降界面高度、沉降速率及沉降后上覆水的浊度,确定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利用激光粒度仪和显微镜对絮体粒径及絮体形态进行分析,探究疏浚泥浆的混凝沉降特性及混凝机制,并提出混凝沉降模式。结果表明,在PAM作用下,疏浚泥浆在高混合强度、短时间内即形成较大、较密实的絮体,5 min内基本处于沉降稳定状态;PAM最佳投加量与泥浆含固量有关,为0.8wt%,此时沉降高度最高、沉降速度最快、上覆水浊度最低、絮体粒径基本保持不变、絮体分形维数为最大值。疏浚泥浆的混凝沉降过程经历快速沉降、缓慢沉降、稳定三个阶段,即絮团的沉降、压缩、自重固结过程。  相似文献   

20.
沙质海岸河口航道回淤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沙质海岸的水流泥沙运动基本理论出发,提出了沙质海岸河口泥沙回淤计算模式,推导出了适合闽江通海航道挖槽回淤计算的稚移质输沙率公式和悬移质回淤强度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计算闽江口二期航道回淤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对闽江口深水航道回淤进行了预报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