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东与香港乡村太平醮的比较的结果反映出民间仪式既有多变性也有同一性。变异性主要表现在仪节名称、仪节的具体操作方式和某些纯地方性仪式不同,同一性表现在具有基本相同的来自道教正统的仪式结构和基本相似的地方仪式结构,显示出民间既重视在太平醮中加入地方的表达方式也重视整体仪式符号的规范性。这样,太平醮作为一种集体仪式既表达了地方文化需求,也表达了对中华文化整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地走访、入住民居、参与生产劳动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方法,对漳州云霄县6个乡村重要的历史节日民俗进行挖掘考证,以管窥闽南乡村节日民俗的特点和社会文化内涵。调查发现:闽南节日民俗所包涵的内容和信息颇为丰富,但地理区隔与宗族传统造成了各村节日民俗在内容、时间和形式上的显著差异性;不同的节日民俗亦反映出闽南乡村民众的思想动向与精神寄托,反映了乡村传统民俗文化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作为民间乡村社会乞福消灾仪式的一种,古老的安龙补土醮曾于上世纪末一度复苏于赣西广大范围内的乡村农村,并成为当时乡村社会带有家族性特点的集体娱乐活动。安龙补土醮就其本质来说,是对土地龙神的安抚,以解决屋场因龙脉轻而带来的种种不顺。仪式相对简单的安龙补土醮有着鲜明的特色,即其法事集中围绕对守宅之土地神龙的安抚,土地龙神成为整个醮事神祗系统的中心。带有万物有灵信仰遗存的安龙补土醮仪式折射出了脆弱农业经济社会的人们对土地的依赖与对家庭、家族生活的倚重。  相似文献   

4.
作为民间乡村社会乞福消灾仪式的一种,古老的安龙补土醮曾于上世纪末一度复苏于赣西广大范围内的乡村农村,并成为当时乡村社会带有家族性特点的集体娱乐活动.安龙补土醮就其本质来说,是对土地龙神的安抚,以解决屋场因龙脉轻而带来的种种不顺.仪式相对简单的安龙补土醮有着鲜明的特色,即其法事集中围绕对守宅之土地神龙的安抚,土地龙神成为整个醮事神祗系统的中心.带有万物有灵信仰遗存的安龙补土醮仪式折射出了脆弱农业经济社会的人们对土地的依赖与对家庭、家族生活的倚重.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文化下乡活动自从1997年开始正式实施,迄今已经开展十多年了,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基层文化下乡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就回族农村地区而言,文化下乡较少考虑回族民众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进而使得文化下乡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与本地区的回族民俗习惯存在一定的矛盾,并极大地影响了文化下乡活动在民族地区丰富农村文化的基本目的实现和回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和相互认同。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秋博饼于2008年入选。它是流行于福建、台湾地区的一种民俗。相传300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到中秋月圆之时.为宽慰士兵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后逐渐在民间流传和改进.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深受民众喜爱。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人类学的仪式理论与民俗体育文化进行分析,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民俗体育就是一种仪式活动。因此,我们在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中应该大力依靠仪式活动。在民俗体育传承过程中,认清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正确对待民俗体育文化;在具体实践中,不能以简单、强制的法令形式让民俗体育退却;可将民俗体育文化的象征意义建构为城市精神,为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8.
3月7日,广州市科学技术中心派出科普大篷车,为当天于黄埔南海神庙举行的第五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带去了科普展览。在充满浓厚传统色彩的民俗文化节上,科普大篷车登“大俗之堂”,用特色鲜明的科普展品和丰富多彩的科普图片吸引了众多民众,成为本次文化节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9.
太平歌词是相声艺术的基本唱功,也是一种传统的曲艺形式,植根于民间,传承历史悠久,其唱词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涉及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神话、寓言、名著经典等多个领域。太平歌词通过简明易懂的语言传达对民众的道德教化,将趣味性融入到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又鲜明地表现了民众的思想和情感,渗透了民间的历史观和价值观,集趣味性、思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庙祭民俗在传统庙会的形成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传统庙会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但成为传统庙会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中国传统庙会大都是以相应的庙祭民俗作为其不断存续发展的保障。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中曾一度消失的庙祭民俗,在现代新兴庙会中得以再现。北京五显财神祭祀在当今北京莲花池庙会的再现,不但赋予了庙祭民俗更多的娱乐性,而且庙祭民俗的再现,成为对民间传统文化加以展现或应用的一项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南山区民间信仰的神灵混杂,基本上是以道教统摄阐释,深圳民间信仰的底色是道教。民间道教信仰的宗教活动场所,绝大多数以文物保护单位存在。这些寺庙没有专门的神职人员,一般是流动的和尚、道士或者外来人员管理日常活动,寺庙的所有者是公司名目的村委会;香火钱和捐款是主要的经济来源;正规系统的科仪法事很少,主要的宗教活动是各种民俗祭祀活动。深圳道教受深圳社会的冲击和海外华人宗教的巨大影响,有明显的当代性和地方性。没有明显的宗教活动中心地域和核心人物,需要有专门的道教寺庙和有影响力的神职人员进行整合,深圳需要专门的道教寺庙。  相似文献   

12.
从《西游记》中道士形象看崇佛抑道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刻画了众多的道士形象。通过仙道、妖道、人道三类道士的梳理和描述,比较道士形象的异同,可以看出作家笔下的崇佛抑道思想,这对于加深对《西游记》主旨的理解,指导今人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白族民间文学的道教色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道教在白族地区的长期渗透,白族民间文学浸润着浓郁的道教色彩。白族民间文学既拥有大量的道教人物及与之相关的故事,又广泛地吸纳了道教的方术和仙境幻想。白族民间文学生动地揭示了道教对白族民众的深刻影响,也突出地展现了白族民众不为宗教拘囿的世俗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4.
道家属于中国哲学学派,始于老庄,尊崇道法自然,"道"是其理论核心。道教以道家学术思想为纲,吸纳了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巫史文化、鬼神崇拜以及各类方术等民间信仰元素,是中国特有的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制度化宗教。道家与道教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道教是对道家的继承与发展,道家思想为道教提供了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但是二者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宁波古代曾宫观林立,许多宫观屡毁屡建,延绵不绝,但近现代许多宫观被废弃或改作他用,堙没不存。紫极宫是宁波的一座重要宫观,它建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道教地位显赫,基本上贯穿了宁波道教发展的始终。梳理紫极宫的历史变迁情况,能够折射出宁波道教宫观整体的历史变迁轨迹,也能为当今宁波道教文化的弘扬提供必要的历史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6.
佛教理论的世俗化和道教教义的民间化,为佛道二教的融合提供了可能。信众只从自身需求出发、不分教派的信仰行为使佛道二教界限趋于模糊。观音与慈航、地藏与药王等"兼职"现象,进一步强化了佛道二教彼此的融合。这种融合表现在:寺庙和道观的建筑规制高度一致;民间信众佛道不分;民间佛道二教的宗教活动内容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7.
道家在中国医学上有重大贡献,这些都同道家理论在医学上的应用分不开。道家医学的传播形态主要为三种,伦理型、传统科技型和符祝型。三种类型在历史上分别反映出,道家在追求医学完善的活动中,经历了复杂的筛选、淘汰和认证过程。值得重视的是,道家在医学上的一些本土性的科学理论,越千年不衰,为中医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极其宝贵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8.
南宋词人张孝祥的于湖词受道教文化影响较深,就题材而言,有游仙词和宫观题材的词作;就文学风貌而言,其词大量化用道流用语,具有道教文学浪漫神奇、清幽典雅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江苏茅山道教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教生态旅游是高品质旅游,是茅山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茅山发展道教生态有利于扩展茅山旅游市场,保护生态环境和道教文化设施,符合21世纪现代旅游者“回归自然”的要求和可持续旅游的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茅山旅游的现状和设计道教生态旅游产品的原则,据此提出了茅山道教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类型和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