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美国《探索》杂志报道,随着天文学家更深一步地探索宇宙,更多奇特古怪的星体特性也就一览无余。目前,该媒体列举了宇宙中各项"纪录保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探索地外文明”50周年纪念之际,世界多个国家的天文学家从上月起再度展开“窃听外星人”的联合行动,以延续始于1960年的“奥兹玛计划”。新的探索活动被命名为“多萝西计划”。来自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意大利、荷兰、法国、阿根廷和美国的天文学家把大大小小的望远镜指向地球周围的一些星球,以期收听到外星人的“天外来音”。  相似文献   

3.
天文学家们努力了将近80年,企图搞清弥漫于宇宙的神秘暗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天文学家们通过星系的运动,想到了利用暗物质来解,为什么宇宙的质量要比可见恒星和星系所占的质量大得多.他们相信暗物质是某种奇异的亚原子粒子,在大爆炸的过程中大批量地形成,用任何方法都无法看到,只是由质量而产生引力.暗物质粒子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理论上的观念,因为天文学家们从来没有直接探测到任何的暗物质粒子.  相似文献   

4.
102颗新脉冲星!这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下称FAST)试运行期间交出的成绩单.2020年1月11日,FAST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对中国的天文学家来说,初露锋芒的“天眼”值得期待. 正如FAST其名, “快一点、再快一点”,让中国人尽早用上探索宇宙的利器,是“天眼”之父南仁东生前最大的愿望,也是整个FAST团队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天文学家都坚信,在恒星世界中,行星系的存在是宇宙的普遍规律.然而用天文方法发现和检测太阳系外行星(extrasolar planet),也就是"外星行星"(exoplanet)却是一项艰巨的观测难题.天文学家都知道行星在它所从属的恒星引力作用下,围绕恒星运行.同时还知道,行星质量比恒星小得多,引力也比恒星弱得多,但对恒星同样也有影响.在行星引力作用下,恒星随着行星的公转而作周期摆动.天文学家将因行星的存在而叠加在恒星空间运动上的附加值,称为"反映运动"(reflex motion).  相似文献   

6.
亨丽爱塔·勒维特是美国天文学家,她一生致力于探索变星,观测到近2400颗造父变星。在观测变星的过程中,她还发现了造父变星周光关系,即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造父变星的绝对亮度与光变周期成正比,这一发现使得宇宙间测距的数量级提高到百万光年。通过细述这位天文学家坎坷的科学生涯和她在恒星天文学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呈现出女性在天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天文学家近期发现了宇宙中最大的结构,其巨大程度甚至让现代宇宙学理论认为其不可能存在.根据来自斯隆数字巡天项目的数据,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发现一个创纪录的类星体集群结构,其延伸超过40亿光年.所谓类星体即一类年轻的活动星系.相比之下,我们所在的银河系直径不过仅有数十万光年,而银河系所处的上一级结构,即室女星系团,其延伸也仅有数亿光年而已.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天文学家罗杰·克洛斯表示:"这项发现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惊喜,因为它着实突破了我们所知晓的宇宙中最大结构的尺度."  相似文献   

8.
太阳系外行星泛指在太阳系以外的行星.历史上天文学家一般相信在太阳系以外存在着其他行星,然而它们的普遍程度和性质则是一个谜.随着系外行星的发现,就令人引伸到它们当中是否存在外星生命的问题.虽然已知的系外行星均附属不同的行星系统,但在探寻外星生命的道路上,天文学家们正在把他们的目光聚焦到那些与地球相似的系外行星上,这些行星围绕质量较小,温度也较低的恒星运行.  相似文献   

9.
正大约在10年前,天文学家首次探测到一种罕见、短暂的宇宙射电波爆发。这种神秘能量爆发的来源、特点、本质等一直令天文学家们迷惑不解。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外星生命试图联系我们的一种信号。近日,天文学家终于定位到这种信号的来源,它来自30亿光年外的一个矮星系一一御夫座星系。天文学家在近期探测到了来自该星系的6次射电暴。尽管这些每次持续只有数毫秒时间的无线电波来源尚未可知,但有人推测,这些神秘的能量爆发  相似文献   

10.
正从模样可爱、喜欢吃糖果的E.T外星人,到科幻电影《异形》中残忍致命的外星生物,科幻电影和小说中描述了各种类型的外星人,然而人类到现实中仍未接触到外星人。不过,对外星智能探索研究所(SETI)资深天文学家塞斯·肖斯塔克表示,许多科学家使用各种方法在搜寻地外生命的迹象,它们可能是高等智慧生物,也有可能是一些简单微生物。宇宙存在大量行星肖斯塔克表示,一些专家认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J.H.Oort,1990-)的主要天文学成就。他发现了银河系的较差自转,建立了星系较差自转的动力学理论。在他的建议和指导下,范德胡斯特(H.C.van de Hulst,1918-)从理论上预言了可观测到星际中性氢的21厘米谱线。它是荷兰射电天文学的创始人,并在研究银河系的旋涡结构,探索银河系的中心区域和近距星系的星系核活动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此外,在太阳系研究方面提出了著名的原彗星云假说。  相似文献   

12.
1846年,天文学家注意到天王星以一种与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的规律偏离正常轨道“摆动”,这意味着科学家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重写牛顿的物理定律,要么“发现”一颗新的行星来解释这种奇怪的重力拖曳现象。结果天文学家们发现了“海王星”的存在。今天,科学家们又遇到了相同的难题。路易斯安那大学的天文学家约翰·  相似文献   

13.
天文学家将"蟹状星云"看成是宇宙中最稳定的高能辐射源之一.一直以来"蟹状星云"的辐射都非常稳定,以至于天文学家将其作为一种标准来测量宇宙其他能量源的辐射.1054年,人类首次对这个6500光年外的超新星爆炸残留进行了观测记载.但不久前科学家们通过两架太空望远镜观测到"蟹状星云"正在猛烈爆发伽马射线,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震惊不已.意大利航天局伽屿射线轻型探测器望远镜观测到"蟹状星云"的伽马射线强度自2010年9月19日起突然提高2到3倍,呈现猛烈爆发现象.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于太阳系并不陌生,上学时我们就己大致了解这个星系里的所有星球,记住了它们的名字和按照距离太阳远近来排列的顺序.距离太阳最近的4颗星球有着可以行走的岩石陆地,也方便宇宙飞船登陆.剩下的星球(除了冥王星外)都是带有美丽光环的巨型气体星球.行星之间是充当着护城河在小行星带.一个半世纪以来,我们关于行星的了解大抵如此,一直到了1995年,天文学家第一次发现了另一个行星绕着恒星旋转的星系——被命名为51PegasiB的星系大小与木星相当.之后,天文学家在20年里发现了数千个这样的星系.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科学界纪念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之际,美国天文学家对他100年前提出的广义相对论的一个推论进行了首次印证.科学家们声称,整个宇宙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放大镜,光线是可以弯曲的.  相似文献   

16.
<正>利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最新观测数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天文学家发现,代号为"PG0010+280"的死亡恒星周围,可能存在一颗科学假想中所谓的"复活行星"。天文学家猜测,这颗神秘的行星可能正从死亡恒星上吸取残骸质量,从而得以重新恢复活力,发出红外光。但这种行星迄今仍然处于科学假想中。该项研究负责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天文学家迈克尔·朱拉教授介绍说:"年轻的行星会放射出红外光,但  相似文献   

17.
一个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领衔的天文学家小组使用美国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了7个迄今已知最原始、距离最遥远的星系.其中一个星系可能是我们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星系,其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发后仅3.8亿年.所有7个最新发现的星系的形成时间都在130亿年之前,当时的宇宙年龄仅相当于其目前年龄的4%,那个时期常常被天文学家们称作"宇宙的黎明",宇宙中最早的一批星系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目前,宇宙的年龄约为137亿年.而本次的研究所发现的星系年龄涵盖了宇宙年龄在大约3.5亿年至6亿年之间的时期,其代表的是宇宙极早期形成的首批星系的确凿证据.天文学家们认为随着宇宙年龄的增长,其中的星系形成数量也会稳定增长.由于光需要花费数十亿年时间才能穿越如此广袤的宇宙空间,因此天文望远镜就像一台时间机器,可以让我们看到数十亿年前宇宙的景象.我们看得越远,回溯的时间便越久远.  相似文献   

18.
一个由英国、智利、德国和美国等国家天文学家组成的国际天文学家团队正在对一颗可能是已知最大的恒星进行观察。这颗恒星很可能正处于生命的最后阶段,其外层物质正在不断向外抛出。这些天文学家们联合完成、发现了对这颗巨型恒星如何将内部材料释放回星系物质以及恒星之间的物质和辐射场的重要机理。星际物质是行星系统形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天鹅座其不仅非常壮观,且也为天文学家提供了绝佳的探索恒星形成以及年轻天体系统的素材。该区域同时也存在着众多"原行星盘"或者环绕在新生恒星周围的稠密气体。"原行星盘"常见于年轻恒星的周围,但最近发现的规模较以往更大,而我们银河系中较著名的恒星形成区还是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0.
正长期以来,许多天文学家都在致力于寻找那些拥有合适的大气层并能够支持外星生命存在的行星。如今英国爱丁堡大学天文学家研究发现,除了行星外,外星生命还有可能存在于寒冷的褐矮星云层中。被称为"失败的恒星"的褐矮星是种介于行星与恒星之间的特殊天体,它们的大小介于巨型行星与小型恒星之间。天文学家发现褐矮星大气层上层的气压和温度与地球非常相似。这表明该区域可能是适宜外星微生物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