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教育具有鲜明的生命性,生命与教育是“血脉相连”的。教育因生命而发生,因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而发展。同样,生命因教育而延续,使人的生命在自然性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精神的生命、文化的生命、社会的生命和智慧的生命。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培植每一个人对生命的敏感、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敬畏感。  相似文献   

2.
陈玲 《科技信息》2007,(26):211-211,213
在讲求功利的现代教育中,越来越多人只看到教育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却忽视了它的精神效用,出现了智慧贫乏、精神迷离、生命浮躁的普遍现象。本文在探讨"精神"的定义和人的"精神性"存在及其构成的基础上,从生命教育的视野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反思,针对当代教育的深层弊端论述教育对人的精神建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种生命是类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类生命存在的前提,而类生命是种生命的超越精神、智慧和伦理道德、价值观即人文素养,它不断引领、建构和超越种生命。人的本性就是一种超越性的"动物"。学校体育主要是由健康体育和竞技运动教育两个部分组成,健康体育满足了人的种生命需要,而竞技运动教育满足了人的类生命需要。种生命和类生命的关系以及人的本性决定了学校体育的基础、前提和保障是健康体育,而学校体育的人文素养的培育是竞技运动教育。  相似文献   

4.
著名特级教师王菘舟说过:“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着语文教育的本真: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具有‘人的精神’的人,培养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小学教育是为儿童生命的发展奠基的。因此,笔者认为和谐的语文课堂应追求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文的平衡、统一,打造的是自然、和谐、开放、创新的近乎理想的教育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而教育主要以"人"为主体,所以对人的"生命"的理解和阐释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在生命教育的视角下,从生命的内涵、层次和特征三个方面对生命进行了全面的理解和解读,探索生命教育的丰富内容和多维视角,以促进生命教育开展。  相似文献   

6.
丁静 《甘肃科技纵横》2013,42(5):111-113
音乐修养教育伴随着人的成长,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意、智力、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诠释生命,生命演绎音乐.通过音乐修养的教育,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认知世界,感知生命,体验生活,促进其情感陶冶和道德养成.让音乐丰富生命成长历程,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真善美的追求之中.音乐是精神的食粮,良好的音乐可以陶冶精神,所以音乐修养教育足以影响人生世界观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人文关怀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要以大学生为本,关注他们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发展和完善.从情感角度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丈关怀的实现,可以发现:生命情感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基础、道德情感是关键、幸福感是归宿.  相似文献   

8.
生命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重视生命教育是人类自身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通过对生命教育基本内涵以及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的论述,提出在我国大学教育中树立生命教育观念、开设生命教育讲座、开展生命实践活动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体,生命教育立足于人的自然生命,发展人的价值生命,通过形成完整的人,从而引导人们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并促进国家社会的发展。本文试图从"生命"和"教育"的角度探讨什么是生命教育,通过分析生命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为理解生命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我们的孩子是怎么了》,稚嫩的生命之花由于种种原因夭折了.现代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尤其在对待生命方面,如对自身生命的漠视、对他人生命的轻视、对异类生命的摧残,这些问题表现了青少年对生命的无知和不以为然.叶澜教授说过"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现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视生命教育.初中科学课堂,则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场所,如果有意识地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有助于树立学生的生命意识,明确生命之重,并且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境界,用科学的理念为生命护航,能使学生的生活温馨而丰富,生命健康而高尚.  相似文献   

11.
人的发展是生命意义不断完善的过程,教育是实现人的生命意义的活动。然而,现代教育的功利主义使人的价值生存失却、人文教育失落、教育与生活割裂、生命意识淡化等等,因而,应重视对人的生命的终极关怀,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实现对人的生命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李映泉 《科技资讯》2010,(28):183-183
本文从高校大学生生活中因生命教育缺失引起的不良现象谈起,论证了在大学建立生命教育体系以及系统的课程设计的必要性,对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的涵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和定位,并对利用大学生命教育资源进行课程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在生命教育理论指导下,以昆明市M社区流动妇女为研究对象开展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目的是提升流动妇女家庭教育意识,拓展流动妇女家庭教育能力,促进流动人口子女及其家庭实现生命质量的提升以及生命价值的实现。实践重点是围绕流动人口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两个维度而开展的社会工作实务探索,并成功的将性健康教育、爱的教育、艾滋病防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人文精神及其教育应该是一个多元的、开放的系统。人文教育的目标在于启迪人的生存智慧、深化人生价值的反省,整合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之知情意行。科学教育则重在对人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人的生命是和运动紧紧相连在一起的,人类失去了运动的能力,生命的意义也就戛然而止了。学校体育特有的生命教育内涵和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把生命教育和体育教育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因此,借助学校体育这个实践平台,来引导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是对体育教育的回归诉求。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生命教育现状分析入手,对生命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发展及其内涵和融合点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体育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的路径,提出了加强体育教师生命教育能力的培养,把生命教育纳入到大学体育的大课程体系中去,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解读生命哲学内涵和生命化教育理念本质,透视瑜伽运动的生命意义。从人的生命存在的三种形式(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解读高校瑜伽课程蕴含的健身育人价值,瑜伽课程不仅增进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还促进人的社会交往健康,是系统的育人过程。旨在期望能拓展改革视野和提升生命视域中的瑜伽课程之健身育人价值之功效。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因为生命教育的缺失而存在许多的问题。高校应该从生命认知、生命情感、生命责任、生命意义、生命弹性等方面开展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通过加强研究、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在教育过程中始终秉持生命教育的理念,营造生命教育的网络,能有效地实施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8.
社会在生命教育的精神向度上存在一定偏差,没有体现出生命教育追求生命之真善美的精神诉求。生命教育应探究生命的真谛,确立热爱生命敬畏生命与追求完满提高生命质量相统一的理性人生向度,彰显生命之真;应关注生命发展,凸现爱心与善行相统一的人文关怀精神向度,崇尚生命之善;应承担生命责任,构建自然美与社会美相统一的时代人生价值向度,弘扬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让青少年了解生命,尊重和敬畏生命,进而提升生命的质量,达到自身的和谐、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内容包括伦理教育、和合教育、信仰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等。全面了解生命教育的含义和内容,有助于青少年树立乐观积极的生命价值观,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生命教育基础上延伸和发展起来的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属于素质教育范畴的综合人文课程。相关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仅有助于实现教育的综合人文价值,还有助于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是价值主义思想的教育,是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全人教育,是人骨头里面的文化教育,是生命个体的实践教育。实施课程建设,应围绕"尊重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的价值目标,参照"人之所以为人""让人成其为人""以人育人""用生命教育生命"的价值理念,遵循生命成长和发展的逻辑。其终极目标,使受教育者知悉生命的价值,增长生存的智慧,培育生活的信仰,最终获得生命的尊严,实现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