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建筑反映着人对居住环境的把握,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和保护好现存的古建筑体系,需用唯物观点和辩证方法使民族文化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化得到融合,缩短与西方在建筑技术与设计理念上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结合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因素,按时间顺序,总结了我国居住建筑不同时期的文化特色,同时结合当前的国情及国外居住建筑先进的理念,提出我国住宅建筑今后的文化发展之路:对传统居住建筑文化精华的继承,通过传统住宅元素的提取,融入到现代的住宅创作中;新技术的运用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经验,贯彻实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通过技术提升住宅的文化品味,是住宅文化精神性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福州近代居住建筑典型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福州近代居住建筑的普查和文献考释,结合测绘研究,探讨了福州近代居住建筑的典型类型.并从“类”的角度,分析阶级差异、家族文化、生活习俗、民间信仰崇拜、风水观念等因素在近代的传承与演变.进而剖析近代中西建筑文化的交融现象.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地域文化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地域文化包含了特定区域鲜明的文化特征并贯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建筑环境设计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同时也是建筑环境设计的重要创作源泉之一。本文以博物馆建筑为例,从建筑环境设计与当地环境、当地材料的融合以及建筑环境设计中的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几方面,初步探讨了建筑环境设计与地域文化相融合的途径,以期促进我国地域文化与建筑环境设计的融合共生,体现建筑环境设计的个性化、民族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建筑文化体现民族文化的最基本的脉络,从而更直观的展现民族文化本质。本文以凉山彝族民居建筑文化为例进行分析,对其地域性建筑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脉络进行浅析,从而做到以点带面的研究大小凉山地区彝族的民居建筑,重点包括了村寨院落和居住建筑以及他们所体现的建筑文化现象,分析了彝族传统民居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成因、彝族村寨的空间布局、彝族民居的色彩搭配特色,最后从空间形态和美学价值上认知当今彝族村寨中的建筑。通过对其分析,提出学习传统民居自然张力与环境融合的生态观念的倡导,应用在设计中就是要因地制宜,注重与周围环境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朱坤永 《工程与建设》2006,20(6):756-757
在居住建筑中“玄关”已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融于现代技术及审美设计之中,是注重经济、适用舒适及文化品位的综合塑造。  相似文献   

7.
居住建筑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及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设计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住宅中厨房和卫生间的设计,已成为决定住宅标准的重要因素,住宅"厨卫"设计中的一些细部问题如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住宅的舒适程度,给住户使用带来诸多不便。现对住宅"厨卫"给排水设计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作简单分析,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传统资源怎样转换为一种当代的建筑实物存在,既需要寻找到传统建筑形式上的当代因素与材料,搞术上的当代运用及拓展,又要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功能迭到与当代生活方式的契合。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建筑与文化”成为20世纪以来现代建筑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在阐述地域文化内涵和分析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与表现的基础上,就建设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以期对我国建筑设计吸收地域文化要素并促进我国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从而体现建筑艺术的个性化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区园林化为人们创造了富有生活情趣的生活环境,是小区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准的提高,不仅对居住建筑本身,而且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小区绿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盖房子总有其具体的目的和使用要求,这在建筑中叫功能。在建筑设计的历史过程中,功能的变化和发展带有自发性,它是一种活跃因素,特别是它在建筑设计中有着主导地位,因而在功能与空间形式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中,经常都是处于支配的地位,并成为推动建筑发展的原动力。在建筑中,功能作为内容的一个主导方面,确实对形式(空间)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但也不能否定空间形式的反作用。在住宅设计中如何才能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要求是关键。本文作者通过对住宅的功能空间设计进行了分析,同时就住宅空间组合的原则作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日益成熟,消费者的居住需求不断提高,只满足“居住改善”已成为历史,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需要通过居住来提高“心理的需求”。我们开始意识到“建筑文化”的内涵,开始考虑并实践将建筑如何与人文相结合,使楼盘更有生命力。同时随着我们进入和了解的外地市场越来越多,我们发现,许多房地产开发项目脱离当地的文脉,千篇一律的现象严重。如何引进好的建筑形式,延续当地城市的文脉,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建筑可以拷贝,环境可以复制,但特定的历史和文化永远无法拷贝。”一位建筑大师这样评价城市的文脉。然而眼前兵营一般的住宅小区…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了传统居住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应当充分认识到维护居民利益,正确处理保护传统民居与改善传统民居居住条件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多途径地保护传统居住建筑,使传统的居住文化精髓在当代居住建筑设计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严寒地区居住建筑文化的演进与发展的阐述,论述了居住建筑在不同年代的风格特征,提出了严寒地区居住建筑节能的阶段划分及外围护结构保温系统的革新。  相似文献   

14.
肖向晖 《科技智囊》2004,(10):56-57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日益成熟,消费者的居住需求不断提高,只满足“居住改善”已成为历史.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需要通过居住来提高“心理的需求”。我们开始意识到“建筑文化”的内涵.开始考虑并实践将建筑如何与人文相结合.使楼盘更有生命力。同时随着我们进入和了解的外地市场越来越多.我们发现.许多房地产开发项目脱离当地的文脉.  相似文献   

15.
吴德文 《科技资讯》2007,(23):94-95
随着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建筑的理解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居住的层面上,从而对建筑的造型提出来更高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浅析住宅小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振邦 《科技资讯》2009,(34):118-118
住宅小区园林绿化是城市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环节。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对居住建筑本身,而且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居住区绿化应从其绿化的作用出发,以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为目标,将自然引入居住区,合理规划,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升安徽省红色建筑文化旅游质量,促进安徽省红色建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采用问卷调查法、结构方程对安徽省红色建筑文化旅游体验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为安徽省红色建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提供合理建议。研究选用5个潜变量,20个显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运用SPSS、AMOS软件对安徽省红色建筑文化旅游体验质量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文化因素、服务因素、互动参与性对安徽省红色建筑文化旅游体验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影响,今后,可从深入融合文化因素、提升服务质量、创新体验形式、增强互动参与性等方面着手,促进安徽省红色建筑文化旅游发展。 关键词:文化旅游;红色建筑;结构方程;体验质量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式样,其中建筑文化尤富特色,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用类型学的方法,对少数民族传统建筑作一个分类,并试探其形成原因。一、建筑类型(一)从实用功能分1、居住建筑 居住建筑是起源最早的建筑之一。其功能在于居住、避风雨、却虫兽。各民族都经历了从穴居、巢居等简单的居住方式到较复杂的居住方式。傣族古歌《关门歌》中就有反映穴居生活的篇章:“山洞在野外/山洞在森林/野外有大蛇/林中有虎豹/孩子们,快进去/老人们,快进去/我要关门了/我要堵洞了 搬…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活动更是有史以来空前的活跃。在建筑发展的进程中,对建筑影响最大的不仅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有人们对美的本质的追求、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以及时代思潮的沿革。追求美与和谐是建筑活动的内在力量。建筑艺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内涵丰富的综合性艺术,是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现。建筑艺术的成败不仅是建筑师的问题,还在于使用欣赏者对于建筑艺术语言的共识程度,在于人们建筑文化水平的高低。作为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部分,建筑艺术有着自己的发展历…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提出影响城市色彩特征的3大时代变迁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水平进步和文化风格驱动等.文章尤其通过对广州市现代居住建筑的色彩演进历程分析,研究城市色彩的阶段特征,阐释时代变迁的影响作用与缘由,通过梳理广州居住建筑色彩的发展脉络,探讨城市建筑色彩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