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MSV类模型的中国汇市与股市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市场波动特征及溢出效应一直是经济、金融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SV模型作为一种有效刻画金融时间序列波动的工具,极具应用前景,但用于测度溢出效应的向量SV模型由于参数估计困难而鲜见于文献。本文借助WinBUGS软件,采用基于Gibbs抽样的MCMC方法,运用DC-MSV模型和GC-MSV模型分别对汇市与股市间的动态价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汇市与股市间的价格溢出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总体为负相关关系;汇市与股市间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但汇市对股市的波动溢出要强于股市对汇市的波动溢出,呈现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 股票市场波动会呈现出不同的动力学特征. 鉴于分形理论在描述股票价格波动特性时具有许多优势, 应用多重分形消除趋势波动分析(MF-DFA) 对日本七个经济时期以及中国股市自建立以来三个经济阶段的股票市场指数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显示: 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日中两国的股票市场均具有明显的多重分形特性; 但各自不同的经济时期多重分形特性差异显著, 且与当时经济发展的状况存在着一定联系. 接着运用自组织特征映射(SOM)神经网络对日本七个经济时期股市的多重分形特性进行分类, 验证了多重分形消除趋势波动分析(MF-DFA)可以较准确地刻画出不同经济时期股票市场的动力学特征. 最后, 通过对比日中两国不同时期股票市场的多重分形性, 得出一些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随机波动模型分析及其在上海股市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机波动模型的产生既有其数理金融背景,又有其金融计量根源;它们能很好地描述金融市场中的诸多波动现象.本文利用基本的随机波动模型对上海股市的波动性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最后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滚动窗口回归的框架下分析我国股市波动驱动因素的时变特征.利用component-wise gradient boosting处理高维备选变量集合,允许波动率的解释变量在不同时间段内存在差异.分别以线性及树形基分类器考察波动率短期及长期敏感因素的变化.得出各经济变量对波动率的主要作用区间和作用符号.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增速下行,股市波动对宏观基本面因素的敏感度上升,国际经济因素对我国股市波动具有较为持续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股市波动的异方差模型及其SPA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股票市场最具代表性的股价指数-上证综指的高频(High-frequency)数据样本为例,实证计算了以GARCH族模型和随机波动(Stochastic volatility)模型为代表的不同异方差模型对中国股市波动率的预测,并进一步运用SPA(Superior predictive ability)检验法,实证检验了不同异方差模型对中国股市波动的刻画能力和预测精度问题.实证结果显示,就中国股市而言,随机波动(Stochastic volatility)模型是预测精度最高的异方差模型,但在某些损失函数标准下,EGARCH模型也具有良好的波动预测表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信息扩散的资产定价模型,刻画投资者在事前乐观预期落空后对真实基本面的渐进认知和预期修正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资产价格走势特征.模型的解表明,调整期的资产价格会在"时间-空间-波动"三个维度上呈现出相互替代关系.本文利用国际股市在近几次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数据,验证了该替代关系的存在,并分析了中国股市历次周期波动的特点.从"时间-空间-波动"的维度看,我国股市2015年的"异常波动"依然属于市场自身周期规律的重现.本文证明了波动作为信息的载体能够嫁接起金融市场调整期的时间、空间特征,在实践上为给监管层实现合意的调控目标和以及投资者优化中长期投资策略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和视角.  相似文献   

7.
采用网络分析和溢出指数法对全球11个主要股票市场隐含波动率指数波动溢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期内美国股市是全球股票市场波动溢出网络的中心;英国、法国、德国组成小聚集群体,相互之间存在明显的波动溢出,但对其他市场的溢出强度较弱;其他市场是波动溢出的主要吸收者。国际股市间的总波动溢出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在金融震荡时期显著上升。经济基本面和市场传染机制可以较好地解释了一国股市的对外溢出强度,并且市场传染机制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套利风险和非对称套利角度,通过构造可用于多因子资产定价模型的股市特质风险因子,实证分析了不同股票特质波动率组合之间的收益率差异.接着,本文基于理性套利者进行套利活动时面临的噪声交易者风险这一研究视角,分别分析了股票是否发放现金股利、股票流动性和投资者情绪对股市特质风险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票特质波动率与投资组合形成期的收益率正相关,即股市特质风险因子显著为正.此外,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信息透明度较高,噪声交易者风险较低,股市特质风险因子相对较小;投资者情绪越乐观,股市非预期流动性越高,股市特质风险因子越大.  相似文献   

9.
瞿慧 《系统工程》2014,(2):32-39
以多幂次变差的测量为理论基础,考虑到有限样本规模的局限以及市场微观结构噪声的影响,提出交错取样门限多幂次变差方法并将其用于中国股市高频已实现波动的细分,区分出连续波动与跳跃波动。根据已实现波动、连续波动与跳跃波动的不同统计特征,分别为已实现波动与连续波动建立LHAR-V-CJ模型,为跳跃波动强度建立LHAR-SJ-C模型,为跳跃波动间隔时间建立LACH-DJ-C模型,引入异质非对称性。使用沪深300指数的实证表明,已实现波动及连续波动与跳跃强度、跳跃间隔时间呈现出不同的非对称性特征,且本文提出的各非对称性模型较现有模型均有较明显的拟合能力改进。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日内价格幅度与回报的随机波动率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资产波动率测量与建模是金融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已经有了许多测量与建模方法。本文引入了基于日内价格幅度与回报两个测度指标的随机波动率模型。利用中国股市数据进行的实证结果表明,与单测度指标的随机波动率模型相比.基于两个测度指标的随机波动率模型能更好地描述股票市场波动率和市场波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