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了124例(男73例,女51例)独龙族中学生的5项舌运动类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研究结果如下:(1)独龙族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出现率分别为55.65%、7.26%、9.68%、65.32%、16.13%.除卷舌外,其他4种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男女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2)5项舌运动类型间相关性较小;(3)三叶舌基因与卷舌、叠舌、尖舌基因分别存在基因互作关系;(4)与其他族群比较,独龙族卷舌率、翻舌率和三叶舌率均较低.(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独龙族的舌运动类型与布依族、仫佬族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371例(男165例,女206例)文昌汉族中学生的5项舌运动类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研究结果表明:(1)文昌汉族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出现率分别为:47.98%、5.12%、16.17%、60.11%、2.96%.除尖舌外,其他4种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男女性别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5项舌运动类型间相关性较小;(3)与其他族群比较,文昌汉族卷舌率、翻舌率、尖舌率和三叶舌率均较低;(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文昌汉族的舌运动类型与仫佬族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3.
山东汉族舌运动类型的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山东地区汉族370例(男215例,女155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和三叶舌5项舌运动类型.结果如下:(1)山东汉族卷舌率为76.49%,叠舌率为8.38%,翻舌率为23.78%,尖舌率为69.73%,三叶舌率为3.24%.(2)在我国族群中,山东汉族卷舌率中等偏高,叠舌率、翻舌率中等,尖舌率中等偏低,三叶舌率极低.(3)除尖舌外,其他4项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4)山东汉族5项舌运动类型间相关性较小,翻舌基因与叠舌基因之间、尖舌基因与三叶舌基因之间分别存在基因互作关系.(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山东汉族的舌运动类型与阿盟汉族、巴盟汉族、伊盟汉族、鄂伦春族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4.
对浙江省诸暨市439例(男195,女244)汉族人群的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5项舌运动类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1)浙江汉族卷舌率为69.20%,叠舌率为19.80%,翻舌率为36.00%,尖舌率为76.50%,三叶舌率为9.60%,5项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在我国各族群中,浙江汉族叠舌率、翻舌率偏高,卷舌率、尖舌率中等,三叶舌率偏低.(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浙江汉族5项舌运动类型出现率与山东汉族、湘语汉族和江西汉族最为接近,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的基本特征.(4)卷舌与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叠舌与翻舌、尖舌,尖舌与三叶舌彼此间存在相关.翻舌与尖舌、三叶舌与叠舌、翻舌之间不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5.
在四川省调查了230例(男93例,女137例)成年白马人和400例(男157例,女243例)羌族中学生的5项舌运动类型(卷舌、翻舌、叠舌、三叶舌、尖舌).研究结果表明:(1)白马人的5项舌运动中,女性的卷舌、叠舌和尖舌出现率高于男性.羌族中除了翻舌外,其余类型均是女性的出现率高于男性;(2)白马人的翻舌-卷舌、翻舌-尖舌存在相关,羌族的翻舌-卷舌、翻舌-叠舌、翻舌-尖舌、翻舌-三叶舌、三叶舌-卷舌、三叶舌-叠舌存在相关;(3)与国内的18个族群进行比较,白马人的卷舌率处于中等水平,其他4项指标处在较低水平.羌族的尖舌率和三叶舌率处在较低水平,卷舌率与叠舌率处在中等水平,翻舌率处在较高水平;(4)20个族群基于舌运动类型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马人和羌族均与南方族群接近,白马人与布依族和四川资阳汉族的亲缘关系最近,羌族与四川凉山彝族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6.
对呼伦贝尔市286例(男95,女191)巴尔虎人的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5项舌运动类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巴尔虎人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出现率分别为80.42%、6.64%、38.81%、79.72%、16.43%;除叠舌外,巴尔虎人的其他4项舌运动类型在性别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在我国各族群中,巴尔虎人卷舌、翻舌出现率偏高,叠舌、尖舌出现率中等,三叶舌出现率偏低.(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巴尔虎人与蒙古族其他族群(厄鲁特蒙古族、科尔沁蒙古族、锡林郭勒蒙古族、察哈尔蒙古族、布里亚特蒙古族和乌拉特蒙古族)舌运动类型出现率接近.(4)卷舌与翻舌、尖舌、三叶舌,叠舌与尖舌彼此间存在基因互作关系.巴尔虎人5项舌运动类型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藏族5项舌运动类型的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西藏林芝地区492例(男183例,女309例)藏族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共5项舌运动类型.结果表明:(1)藏族卷舌率为84.35%,叠舌率为7.32%,翻舌率为32.93%,尖舌率为74.39%,三叶舌率为23.17%;(2)在我国族群中,藏族卷舌率偏高,叠舌率中等,翻舌率中等偏高,尖舌率中等,三叶舌率中等偏高;(3)除翻舌外,其他4项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与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4)卷舌基因与翻舌、尖舌基因分别存在基因互作关系,翻舌基因与尖舌、三叶舌基因分别存在基因互作关系,三叶舌基因与叠舌、尖舌基因分别存在基因互作关系;(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藏族的舌运动类型与朝鲜族、汉族、蒙古族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359例(男为145例,女为214例)屯堡人的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共5项舌运动类型.结果如下:(1)屯堡人卷舌率为71.31%,叠舌率为21.17%,翻舌率为29.25%,尖舌率为61.00%,三叶舌率为5.85%.除翻舌外,其他4种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我国其他族群相比,屯堡人的卷舌率、翻舌率属中等水平,尖舌率和三叶舌率属偏低水平,叠舌率较高.(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屯堡人的舌运动类型与江苏汉族最为接近.(4)卷舌与翻舌、三叶舌以及叠舌与翻舌、尖舌彼此间存在相关,这表明卷舌基因与翻舌基因、卷舌基因与三叶舌基因、叠舌基因与翻舌基因、叠舌基因与尖舌基因之间分别存在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江西省丰城市汉族372例(男为233例,女为139例)的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共5项舌运动类型.结果如下:(1)江西汉族卷舌率为65.10%,叠舌率为3.00%,翻舌率为19.40%,尖舌率为77.20%,三叶舌率为7.80%,5项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2)在中国族群中,江西汉族叠舌率、翻舌率、三叶舌率低,卷舌率、尖舌率高于南亚类型族群,低于北亚类型族群.(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江西汉族5项舌运动类型出现率与布依族最为接近,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的基本特征.(4)卷舌与翻舌、卷舌与三叶舌、翻舌与尖舌彼此间存在相关.这表明卷舌基因与翻舌基因、三叶舌基因分别存在基因互作关系,翻舌基因与尖舌基因存在基因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湖南汉族5项舌运动类型的特征,对湖南双峰县507例(男269,女238)汉族人群的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共5项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湘语汉族卷舌率为64.30%,叠舌率为10.26%,翻舌率为23.08%,尖舌率为64.50%,三叶舌率为4.54%.(2)在我国族群中,湘语汉族叠舌率偏高,翻舌率、卷舌率、尖舌率中等,三叶舌率偏低.(3)除卷舌和尖舌外,其他3项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与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4)翻舌与卷舌、翻舌与叠舌存在基因互作关系;尖舌与卷舌、尖舌与翻舌存在基因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