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患儿,男,6个月,住院号:51750.因发热5天,手足硬肿伴全身皮疹3天于1991年5月16日入院.否认传染病接触史.体检:体温39℃,全身皮肤均可见粟粒大充血性斑疹.双眼结合膜充血.颈、右颌下可触及蚕豆大小淋巴结,质中等,活动,触之哭吵.口腔粘膜潮红、咽充血,扁桃体Ⅱ°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肝脾均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4g/L,白细胞24×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血小板490×10~9~550×10~9/L(49~55万/mm~3),血沉70mm,C 反应蛋白阳性,肝功能,出凝血时间(试管法)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二维超声心动图;左、右冠状动脉稍大(直径>5mm)未提示冠状动脉瘤.治疗:1)抗感染:青霉素、氨苄青霉素.2)抗凝:阿斯匹林、潘生丁等.3)对症及支持疗法:输血浆、补液等.经治疗于入院后第5天皮疹消退,肿大淋巴结消失.第10天体温降至正常.第14天见患儿指趾端及肛周膜状脱皮.血小板180×10~9/L(18万/mm~3,血沉20mm,心电图正常.住院19天后出  相似文献   

2.
患儿,女,1岁,因发热伴咳嗽二天而入院。体检:体温40.2℃,呼吸75次/分,心率280次/分,头围45cm,前囱门未闭约6×4cm,后囱门约4×4cm,无饱满。鼻翼扇动,三凹征(+)。双肺布满中小水泡音,肝右肋下4cm。血红蛋白96g/L,白细胞10.9x10~9/L,中性粒细胞0.56,淋巴细胞0.44。碘试验正常,TTT4u,SGPT112U/L(赖氏法),HBsAg阴性,AKP 89U/L。头颅摄片:后  相似文献   

3.
1 病历摘要患儿,女,3个月。因咳嗽20天,气促10天,逐日加重,每于哭闹、吃奶时气促加剧,无发热及发绀史。体检:T 36℃,R40次/分,P120次/分,神清,稍烦燥,轻度点头样呼吸。唇周轻度发绀,气管轻度左移,胸廓对称。三凹征(-),心律齐,有力,心率120次/分,未闻杂音。右肺叩浊,呼吸音明显减低,未闻及罗音。腹软肝肋下3cm。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0 g/L,红细胞3.34×10~(12)/L,白细胞13.7×10~9/L,中性粒细胞40%,淋巴细胞53%,嗜酸性细胞1%,单核细胞5%,血液LDH 530u/L。胸部透视  相似文献   

4.
溶血性贫血为临床常见病但因症状起初极似肝炎首诊难以区分往往误诊误治患者男42 岁慢性乙肝十余年纳差乏力皮肤粘膜黄染近3 月于1996 年9 月19 日入院前曾以肝炎多次治疗症状时轻时重2 月前上述诸症明显加重逐入院查体T36.8P72 次/分R18 次/分Bp16/10KP B 超示脾肿大肝脏正常肝功BRT40.Lamol/l,TTT3.2u GPT27u HBsAg130109/L BPC130 109/L 尿uro+诊断为肝硬化肝动代偿期以保肝抗病毒治疗10 天未显效且贫血貌加重疑溶血性贫血检查鉴别血Hb82g/L 网织红细胞6.2%骨髓呈中晚幼红细胞为主的红系增生成熟红细胞多见嗜多色性粒系相对抑…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70岁。因发热40天,突然腹痛20小时于1986年7月31日入院。40天来持续低热偶有高热,畏寒,全身不适,纳差。入院前20小时突然出现腹痛,初为左侧腹部,逐渐扩散至全腹。疼痛呈持续性。无外伤史。检查:T37.5℃,P120次/分,B P10.67/6.67kPa。四肢湿冷,腹部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压痛以上腹正中为重。肝脾未扪及。腹部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腹腔穿刺抽出少许脓汁约0.5ml。化验;腹穿液wbc满视野/HP,脓球8~10个/HP;血wbc 26.2×10~9/L,N90%,L10%。  相似文献   

6.
患者李某某,男,46岁,病历号94180。因持续发热四十余天于1994年9月12日入院。病程中每日体温在36.2~0—39.5~0之间伴关节酸痛。查体:体温38℃,皮肤可见散在对称的斑血疹,粟粒状以躯干部位为多,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四肢关节无红肿无压痛,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RBC:5.28×10~(12)/L;Hb:16g/L;WCB:6.2×10~9/L;ESR 35mm/h;GPT 51IV/L;HBS( )HBC( ),取肿大的淋巴结作病理检查:淋巴结呈轻度肿大,切面可见暗红色点状区。镜下:淋巴结内可见大小不等,形态、数量不一的凝固性坏死灶,内无中性粒细胞浸润,周围可见组织  相似文献   

7.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中温(35℃)处理豆制品废水(pH3.5~4.0)的最高COD负荷率、最高产气率、最高表面液体和气体上流速率分别达到了20.1g/L·d、10.6L/L·d和12m/d.COD去除率为90%,甲烷含量为55%。反应器内生物量以颗粒污泥形式存在,直径1.0~3.0mm不等。颗粒污泥中发酵性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乙酸裂解产甲烷菌、氧化氢的产甲烷菌和利用甲酸的产甲烷菌数量分别为1.4×10~(12)、0.7×10~9、1.8×10~9、1.6×10~9、0.9×10~5个/mL.与甲烷毛发菌(Methanoseata)相类似的丝状菌是颗粒污泥中的优势产甲烷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酸丁酯与罗布麻纤维的接枝共聚反应规律及产物的物理性能。当铈离子浓度为6.5×10~(-3)~14×10~(-3)mol/L,单体浓度为0.7×10~(-1)~1.2×lO~(-1)mol/L,氢离子浓度为7×10~(-2)~1O×10~(-2)mol/L,40℃,反应3h,可以得到较高接枝率。接枝纤维断裂伸长比纯纤维有所提高,改善了柔顺性。  相似文献   

9.
患者王某,女,13岁。因反复发热伴阵发性右上腹部疼痛15天,黄疸12天,于1991年7月13日入院。查体:T:37.4C、P:114次/分,R:23次/分,Bp90/60mmHg。体重24kg。神萎,呈痛苦面容,瘦弱,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两肺呼吸音清晰,心前区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腹部稍膨隆,右上腹部肌紧张,压痛明显,但无反跳痛。右上腹部扪及一个约如鸭蛋大小肿物,呈囊性,压痛明显,肝脾未触及,转移性浊音(-)。化验室检查:血常规;Hb9.0g/L,RBC:3.27×10~(12)/L,  相似文献   

10.
患儿颜某,男4岁。因流涕、鼻塞、咳嗽三天,母亲给予滴鼻净(1∶1000)滴鼻,两侧鼻孔滴入药液约2ml,20min后入睡,90min后发现患儿全身出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昏睡,约4h到本院急诊拟滴鼻净中毒收入本科。体检体温36.8℃,呼吸25次/分,脉搏65次/分,血压12/8kPa,嗜睡、面色花白、四肢出汗冰冷,两侧瞳孔约4mm,对光反射存在。心率65次/分,心律不齐,心尖区第一心音明显低纯,无杂音。肺部检查无特殊。其余体征无异常。既往无心脏疾患。急查心电图:显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莫氏工型)。实验室检查:血象Hb125g/L,WBC8.0×10~9/L,分类中性0.60、淋巴  相似文献   

11.
该文较详细地研究了混合重原子微扰剂KI—NaAc对茶碱和咖啡因产生室温燐光的影响,以及温度、干燥时间、重原子浓度等适宜条件的选择。实验结果表明,当使用KI—NaAc混合重原子体系时,茶碱和咖啡因产生较强的室温燐光。在适宜的条件下,茶碱和咖啡因的绝对检出限分别为7.2ng和3.1ng;线性范围为1×10~(-3)~5×10~(-4)mol/L和7×10~(16)~9×10~(-4)mol/L。将本法用于茶汤和撒痛风注射液中咖啡因的测定,方法简单、选择性较好,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吸附溶出催化伏安法测定痕量锗的方法。该方法最佳体系为0.15 mol/L KCl+1.0×10~(-3) mol/L 3,4-二羟基苯甲醛(DHB)+2.0×10~(-3)mol/L EDTA+3.0×10~(-3)mol/L V(Ⅳ),pH2.15。其线性范围为1.2×10~(-10)~6.O×10~(-8)mol/L,最低检出浓度为3.6×10~(-11)mol/L Ge(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铁(Ⅲ)一亚铁氰化钾一鲁米诺化学发光新体系,提出了一个测定铁的高灵敏化学发光分析法,该方法对铁(Ⅲ)的检出限为9×10~(-100g/m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线性范围是4×10~(-8)~2×10~(-5)g/ml·  相似文献   

14.
吸附伏安法同时测定中草药中痕量的镍和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有效的测定痕量镍和钻的吸附伏安法。利用悬汞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在0.005mol/L NH_3~0.06 mol/L NH_4Cl—3.0×10~(-6)mol/L锌试剂的最佳底液中,测定镍和钴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0~(-10)~8×10~(-8)mol/L和1×10~(-10)~1×10~(-7)mol/L,检测下限均为5×10~(-11)mol/L。在工作中探讨了镍、钻和锌试剂配合物的吸附伏安行为及其在电极表面上的电化学反应机理。研究证明,该方法灵敏、可靠、省时,特别适用于中草药中痕量镍和钴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纵隔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临床实属罕见,我科曾于1992年7月发现1例。现报导如下: 患者胡某某,男性,30岁,住院号F00324号。该患入院前一周体检时发现纵隔肿块。查体:体温36.2℃、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6/10.6kpa、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分,节律规则,各弁膜听诊区未闻及器质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肝功正常、HBsAg(θ)、尿常规正常。血常规:HB 135g/L、RBC 4.8×10~(12)/L、PC104×10~9/L、WBC9.4×10~9/L、Sg0.64L/0.36。CT检查为右上纵隔实质性肿块,CT值为46Hu~51Hu及240Hu,内有钙化。肿块外缘光  相似文献   

16.
基于碱性介质中间苯二酚抑制鲁米诺高碘酸钾单宁体系的化学发光,建立了反相流动注射抑制化学发光测定间苯二酚的新方法.该方法快速、准确、线性范围宽,测定间苯二酚的检出限为3.6×10-5g/L,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0×10-5~4.0×10-3g/L,对于2.0mg/L间苯二酚测定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7%.应用于皮炎宁酊中间苯二酚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辐照度和光强众所周知,光波u(p,f)=Acos通过自由空间携带有一定的能量,通常用光(辐射)能流来表示: 式中∈_0=8.85×10~(-12)(C~2·N~(-1)·m~(-2)),C=3×10~3(m·s~(-1)).当光与探测器(例如人的眼睛、光电换能元件或照相底片等)相互作用时,因探测器都是平方律接受器,只对能量敏感,所以被记录的只能是光能流 S.由(1)式可见,光能流(S)随光振动(u)以每秒10~(15)次的  相似文献   

18.
1-(2-吡啶偶氮)-2-萘酚(PAN)对鲁米诺-亚铁氰化钾化学发光反应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1.0×10-5-1.0×10-7mol/L范围内,发光强度与PAN的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极限为5.6×10-8mol/L。同时发现一些金属对此化学发光反应有强的抑制作用,为此建立了用此反应测定这此金属离子的新方法,测定Ni2+,Cr3+,Zn2+,Co2+和Cu2+的检测极限分别为1.0×10-9mol/L、1.0×10-8mol/L、1.0×10-8mol/L、5.0×10-9mol/L和6.0×10-9mol/L,相对标准偏差在1.28-3.10%(n=11)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聚吡咯薄膜修饰电极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0 85V的恒电位、聚合80s的条件下制得的PPy膜电极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进行测定,用自编的BASIC程序对其线性范围数据分别进行处理,均为5×10-6g/mL-40×10-6g/mL和2×10-6g/mL-40×10-6g/mL,对苯二酚的平均回收率为100 50%  相似文献   

20.
结晶紫—锗钨酸—PVA体系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结晶紫-锗钨酸-PVA体系的显色反应。显色反应的条件是:[H_2SO_4]=0.13mol/L,(结晶紫)=1.2×10~(-4)mol/L,(聚乙烯醇)=0.32%。结晶紫-锗钨酸缔合物的最大吸收在545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10~5L·mol~(-1)·cm~(-1),锗钨酸在0-3.2×10~(-6)mol/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发色完全后1小时内吸光度稳定。由热重量法及摩尔比法测得离子缔合物中结晶紫离子:GeW_(12)O_(40)~(4-)=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