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36只鸽上,记录和分析了丘脑背外后核对桡神经传入冲动发生反应的103个神经元的单位放电.神经元的诱发反应可分为六种类型.其中一部分单位还对刺激坐骨神经发生反应.不同前、后肢的同时传入可以在同一神经元上会聚并具有相互作用.丘脑背外后核的多种形式会聚可能是家鸽丘脑对四肢躯体感觉传入信息进行整合和加工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牛蛙(Rana catesbeiana)离体坐骨神经干在5、15、25、30、33、35、39℃七个温度条件下的动作电位波幅和传导速度.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牛蛙神经干的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牛蛙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不随温度的改变而呈同步的变化.在5-30℃温度范围内,牛蛙神经干的动作电位幅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0℃后显著下降,39℃时最低;25、30、33℃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相对较快,温度低于25℃或高于33℃,牛蛙神经干的传导速度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临床手术时提供桡神经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在44例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观察臂部桡神经的行经.结果桡神经进入桡神经沟时位于胸大肌腱止端内侧(2.23±0.24)cm,喙突下方(11.21±0.42)cm.结论胸大肌腱止点纵行切开骨膜可避免损伤桡神经上段;沿骨膜向远侧分离可避免损伤桡神经中段;沿肱肌中线分开肱肌至骨膜下可避免损伤桡神经下段.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桡神经主干和分支切断术对家鸽和斑鸠飞翔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切断桡神经主干和切断桡神经分支(前翼膜背侧神经和前臂背侧皮神经总干)后,鸟类的精神状态和体型外貌均正常;桡神经主干切断术可限制鸟类飞翔,单侧桡神经切断术的限飞效果优于双侧.故认为在臂中部切断桡神经主干用于限制飞翔的手术是行之有效的,且单侧优于双侧;桡神经分支切断术可降低飞翔能力,但不能完全限制飞翔.桡神经主干切断术,手术简单、便于操作、效果良好,对于野生鸟类(特别是动物园内观赏的野生鸟类)的饲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实验在61只家鸽上完成。动物用三碘季胺酚麻痹,记录了前脑36个神经元的电活动。实验结果表明,对短声刺激具有反应的前脑神经元分散地分布在旧纹状体、上纹状体以及新纹状体内,但是大多数听神经元集聚在相当于Karten和Hodos氏鸽脑立体定位图谱P_(1~3),L或R_(1~3)以及H_(2~6)的坐标范围之内。这些对声刺激有反应的听神经元的潜伏期为5~42msec。在正常情况下,神经元的潜伏期很少变化。前脑听神经元既可以接受对侧耳的信息,也可以接受同侧耳的信息。在旧纹状体内来自双耳信息的聚合可能引起相互抑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实验在61只家鸽上完成。动物用三碘季胺酚麻痹,记录了前脑36个神经元的电活动。实验结果表明,对短声刺激具有反应的前脑神经元分散地分布在旧纹状体、上纹状体以及新纹状体内,但是大多数听神经元集聚在相当于Karten和Hodos氏鸽脑立体定位图谱P_(1-3),L或R_(1-3)以及H_(2-6)的坐标范围之内。这些对声刺激有反应的听神经元的潜伏期为5~42msec。在正常情况下,神经元的潜伏期很少变化。前脑听神经元既可以接受对侧耳的信息,也可以接受同侧耳的信息。在旧纹状体内来自双耳信息的聚合可能引起相互抑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桡神经前臂段浅层肌支的定位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给前臂部创伤修复及肌瓣移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解剖剥离测量方法,对25具(共50例)成人上肢标本的桡神经浅层肌支进行自身比例定位研究。结果:①桡神经发出的各肌支主要以2支型出现率最多;②桡神经发出的各肌支主要集中于上肢的Ⅵ段;③桡神经发出的各肌支进入各肌门的区位,均有倾向于以神经干为轴心近距离分布的规律。结论:确定了桡神经肌支的危险区段和危险区位,有利于开展带神经血管蒂肌瓣移植的肌支类型。 相似文献
8.
实验用鸟经脑灌流后于HVc处取材,用Epon 812包埋剂浸润包埋,经铀-铅电子染色后,H-600投射电镜下观察,IBAS图像分析集资进行处理,结果发现,鸣禽HVc核 的神经细胞以圆形,卵圆形为主,胞体体积无明显的种间差别,但雄鸟细胞比雄鸟大,HVc的突触连接以轴-树突触和轴-棘突触为常见,经统计学t检验HVc单位面积突触总数,I型和II型突触所占比较,棘突触所占比较的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性别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鸣禽唯唱控制核团体积的性别差异不仅反映在显微水平,而且在亚显微水平亦表现出明显的性别二态性。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上动脉和喉上神经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甲状腺手术中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防止喉上神经损伤提供形态学依据 ,对 86例甲状腺上动脉和喉上神经的发出、走行、分支、分布和两者的伴行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 ,结果发现 ,(1)甲状腺上动脉 84 88%起自颈外动脉 ,起始处外径为 2 2± 0 8(1 1~ 3 4)mm ,起始点至甲状腺上极的长度为 (3 1± 1 3)cm .(2 )喉上神经均起自迷走神经下神经节 ,起始处横径为 (2 0± 0 4)mm ,在舌骨大角处分为内支和外支 ,外支在甲状腺上极上方 (0 9± 0 4)cm处与甲状腺上动脉分离 .(3)在上、中段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密切伴行 ,在下段上部分离 ,喉上神经外支入环甲肌点在平甲状腺上极处相距 (7± 3)mm .可见 ,施甲状腺手术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宜在甲状腺侧叶上极或在甲状腺实质内进行 ,可有效避免喉上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尾核是锥体外系统的一部分,多注意它的躯体性运动机能。Albe-Fessard(1960),(1961)及Feldman(1963)等先后报道了视、听、体感及嗅等感受冲动可以到达尾核。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结合针麻机制的研究,非但在动物上并且在人体上证实了体感冲动可以到达尾核。另一方面,有许多学者以及在我们的实验室中观察到,当尾核兴奋时,也会引起许多植物性效应。因此,如果根据调节躯体性 相似文献
11.
郑宝灿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1993,(3)
用常规电生理技术研究了老年小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幅度、时程和绝对不应期的变化。结果表明,老年小鼠较成年小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动作电位幅度降低,绝对不应期延长,但动作电位时程无明显变化.用TSP给老年小鼠灌胃(1.0g/kg或2.5g/kg.2ld,po)或浸泡(5mg/ml或50mg/ml,30min)成年小鼠坐骨神经,可分别提高老年和成年小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幅度,缩短绝对不应期,使老年小鼠坐骨神经的这三项电生理学指标达成年对照小鼠的水平.用 TSP(5mg/ml或50mg/ml,30min)浸泡蟾蜍坐骨神经,对电生理学特征也有类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本研究的目的是用脉搏图法估测13岁男孩对递增负荷运动的心血管反应和评价心血管对运动训练的适应。结果表明,安静时和较小强度运动时,训练前和训练后的心血管动力学参数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但进行较大强度运动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明显较低(P<0.05),而每搏输出量明显较大(P<0.05),心输出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这些结论提示,训练前递增负荷运动时的心输出量的增加主要依赖于心率的提高,而训练后主要依赖于每搏输出量的增加。这是训练引起的心脏工作效率提高的一个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了在密闭环吹条件下,多孔纺丝过程的数学模型.借计算机求得各层纤维温度、速度、张力、速度梯度沿纺程的分布和各层纤维凝固距离、双折射△n等变化.对探讨纺丝机理、选择最佳工艺、改进设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实验在10只三碘季胺酚麻痹的新西兰兔上进行.采用记录单个神经元放电的方法,观察了短纯音引起的内膝体(MGB)神经元的声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兔MGB神经元的声反应类型与猫、鼠等类似;并且声反应型式随纯音刺激频率、强度、时程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给出了计算曲梁剪应力和径向应力的一种新方法,即直接对剪应力积分方程进行求解。所得剪应力和径向应力解析公式不仅满足平衡方程,且满足曲梁上、下表面处力的边界条件。算例表明,与其它采用了附加假设的近似解相比,这种新方法的解具有很高的精度,同弹性理论解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7.
对番茄和羽扇豆在不同磷浓度水培中的应答机制作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低磷条件下羽扇豆和番茄根系有机酸、酸性磷酸酶和植酸酶分泌量均有所增加.但下列表现差异明显①羽扇豆根系酸性磷酸酶分泌量明显高于番茄,而植酸酶分泌量则趋势相反.②羽扇豆根系有机酸的分泌增高量显著高于番茄.③番茄诱发应答反应的介质磷浓度显著比羽扇豆高(前者约为300μmol/L,而后者为10μmol/L)④番茄诱导应答反应时的内部磷含量(PTPC)亦比羽扇豆高(前者为4.2mgP·g-1,后者为1.5mg P·g-1).以上结果显示,在正常生长过程中番茄对磷的需求量明显高于羽扇豆,可能是导致其对磷缺乏适应能力低下的重要因素.同时缺磷条件下根系诱导分泌酸性磷酸酶、植酸酶和有机酸可能是植物获取磷酸盐,改善根际营养状况的重要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准三元流动分析和进一步发展的分离流动计算方法,对在变工况下工作的涡轮增压器造平φ75mm叶轮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深入地揭示了小功率向心透平叶轮内部的流动规律及分离特性,提出了抑制分离、改善流动的叶轮改型的关键措施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对增压器一类的小功率向心造平叶轮的设计和改进研究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苏北部岸外辐射沙洲有孔虫分布及其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定量分析,发现辐射沙洲海底表层沉积中有孔虫有99种,53属组成,这些有孔虫可划分为4个组合:A.Ammoniabeccarii-Elphidiummagellanicum;B.Ammoniabeccarii-Protelphidiumglabrum;C.Ammoniabeccarii-A.pauciloculata;D.Ammoniabeccarii-Epistominellanaraensi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