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9年2月25日去世的格伦T·西博格(Glenn T.Seaborg),不仅使人们回忆起他在科学上的许多成就,同时也会使人们想起他在政治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他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巨人,是一位他所处的时代中在科学研究中乐于冒险的标志.我想可以公正地说,他是第一位核化学家,他的成就已超出了放射化学家的范畴.他以及12位学生把放射化学作为一种工具对核物理进行了基础研究,超过了他所在时期物理学家们所达到的要求.当时他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发现了钚,并证明了钚在慢中子作用下是可以裂变的.他已不再是一位简单的化学家了,以生产核武器为目标而制造钚为目的的高度机密的"曼哈顿"计划已经启动,从此西博格的生活永远改变了.  相似文献   

2.
核化学家——迈克尔J·威尔奇(Michael J.Welch)迈克尔J.威尔奇是华盛顿大学爱德华·麦林克得(Edward Mallinckrodt)放射学研究所的放射化学教授,他在核化学和核化学技术的前沿研究领域中成果丰硕,他的多项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在威尔奇的科学生涯中,他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应用核化学的技术去探讨生物学和医学中的问题.例如,利用粒子加速器产生的放射性原子去标记生物体和药物中的某些化合物分子,以便观察这些示踪分子的作用方式.他的这些研究的早期成果使得化学家们利用核分裂或红外辐射手段在粒子回旋加速器  相似文献   

3.
链式反应     
《科学之友》2004,(5):62-63
新科学的诞生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可勒尔(HenriBec-querel)发现铀元素能以一种肉眼无法看见的射线释放能量。1898年,玛丽·居里(MarieCurie)和皮埃尔·居里(PierreCurie)发现了其他具有放射现象的元素。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Rutherford)发现了两种形式的射线,他将它们分别称为α射线和β射线。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射线都是高能量的微粒。1911年,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从此科学的新分支——核物理学诞生了。黑暗中的撞击两位德国放射化学家奥托·哈恩(OuoHahn)以及弗雷茨·斯特拉斯曼(FritzStrassman)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成…  相似文献   

4.
原子能的利用在各个科学部门面前提出了很多新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化学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例如从天然原料提取纯铀和纯钍、照射后的可分裂物质的处理、放射性同位素的制备、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排除、重元素的化学、分裂产物的化学、建造铀堆所用的重要材料的化学以及射线的化学作用,这些都是有待化学家们去研究的问题.不仅在所谓“热”放射化学实验室工作的放射化学家负有参与这项巨大工作的使命,而且  相似文献   

5.
据美国一位化学家声称:从普通的美洲蜘蛛毒液中能提取一类治疗中风及癫痫病的新药物。汉特·杰克逊(Hunter Jackson)及在盐湖城自然产品科学公司的研究组同事们已分离出数百种有用  相似文献   

6.
在大洋彼岸美国的一次宴会上,各国科学名流济济一堂。其中,一位中国神经生物学家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谈笑风生。这位年过七旬的科学家以他在神经科学领域的骄人成就得到了各国科学名流们的高度评价。这位老人,便是中国著名神经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鞠躬。  相似文献   

7.
亚力山大·罗伯托·托德(AlexanderRobertusTOdd)于1月10日在英国剑桥不幸逝世,享年89岁。从每一种意义上说,托德都是一位大人物。他身高过人,说话机智风趣,易凭一时冲动慷慨助人,这使得他常常成为人们的终生朋友,但一时脾性导致的心胸狭窄也招致了某些人的敌意。青年时代,他是一位奇才,步入中年,他则更是百折不挠。从埃米尔·菲希尔(EmilFisher)开始,20世纪从事有机合成的化学家们对这个世纪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托德,其父亲是格拉斯哥公共电车系统的一个线路经理,在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期间显得早熟,后来在法兰克福…  相似文献   

8.
时至今日化学家们认为酶当然是蛋白质。然而,这种概念在差不多50年前曾是发生在科学家们中那场旷日持久的争论(达十年之久)的焦点。1926年,詹姆斯·萨姆纳(James Sumner)——一位在当时还鲜为人知的美国化学家,声称分离出一种结晶态形式的酶,自称这种酶是一种蛋白质。他的这项工作曾遭到怀疑、忠告甚至敌意的反对。本文调查了萨姆纳的这一研究工作,他的主要敌手以及有关那场争论最终消声匿迹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9.
瑞士化学家理查德·恩斯特谈论科学激情 获得诺奖后总有一些人会抱怨。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压根就瞧不上这个奖项,而是他们对于获奖后随之而来的明星般的身份与公众人物的光环感到惶恐不安。1933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保罗·狄拉克(PaulDirac)的沉默寡言是出了名的,获奖后,一位记者问他的感觉如何,狄拉克反问他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拒绝这个奖项,并淡出公众视线。  相似文献   

10.
瑞士化学家们即将在首次研制催化剂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项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变一类叫做沸石的晶质物质上。这些物质的分子结构呈蜂窝状,透水性良好。最近,化学家们开始把沸石当作催化剂,因为沸石很容易吸收和粘合小分子,它的孔隙度具有吸附剂和催化剂性能。现在,苏黎士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两位化学家,G·布伦纳和沃尔特·迈耶发现一种与沸石分子结构直接相关的简单孔隙度。这一发现将使化学家们能控制沸石分子结构的吸收性和催化性,还能增大沸石的孔隙,这些孔隙可以用来分解重油碳氢化合物的较大  相似文献   

11.
宋牧襄 《自然杂志》1995,17(2):111-114
安培(A.M.Ampere,1775—1836)先是一位化学家和数学家,后才成为一位物理学家。然而从其方法论看,他首先是一位物理学家,其次才是一位化学家。他身上没有任何实证主义色彩,他的化学充满着物理学和几何学的方法,所以也可称他是一位“有物理学倾向的化学家”。  相似文献   

12.
更甜美的梦     
失眠令人心烦意乱,患失眠症的人不是通宵消磨在电视机前就是靠安眠药渡过漫漫长夜。现在美国加州拉霍亚地区Scripps研究所的化学家们已开发出一种新的可诱导睡眠的分子,并且没有现行各种安眠药的副作用。 这些副作用可能引起相当严重的后果。因为用于睡眠失常的镇静剂一般都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放射到整个大脑与身体各部门的联系。这种睡眠类似于麻醉状态,而不是正常的生理休息,使患者彻底删除可唤醒正常睡眠的各种(包括有益的)干扰。而某些安眠药具有潜在的抑郁作用──或者说会导致病人消沉,长期过量的安眠药还会…  相似文献   

13.
近日,我读了何院士的新出《我不信邪》,得益匪浅。对于何院士,我一向是推崇备至的,这不仅因为他是我国反对伪科学的旗帜,而且又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作为一位科学家,何院士的贡献主要有层子模型、复合粒子场论,并因此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他的复合粒子场论是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有创造性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他近年来又转入宇宙论的研究,成为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中不多的科学家之一。所以,他涉及的领域从粒子之小到宇宙之大,在最大和最小之间寻找和谐与统一。对于何祚庥院士来说,人们崇拜他对科学的追求和探索精神,在…  相似文献   

14.
药物化学家已合成了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在体外能使一种对艾滋病病毒的成熟和功能有极其重要作用的酶——HIV蛋白酶失活。与其他的对这种酶有潜在抑制作用的抑制剂相比,该化合物的特异结构能使其在体内的持续时间更长些。  相似文献   

15.
化学家们的一个宿愿就是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了解化学反应的机制、预计化学反应的结果。日本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福井谦一教授,以他的“前线轨道理论”为探索实现这一宿愿的道路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那么,他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化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在工业化学、电化学、电学、电磁学、电力和通讯工程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回顾他的功绩,顿觉今日的科学成就有许多是源出他的发现,现在还有不少的科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宗教之间向来紧张的关系最近似乎变得更加对立了。以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和史蒂芬·平科尔(Steven Pinker)为代表的科学家认为:宗教只是迷信的一种残留形式,应该被人们所摒弃;而宗教信徒们则认为:科学是虚无的,不足以使人们理解存在的奇迹。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则站在这两派中间,他试图以自己为例证明科学和宗教是可以调和的。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带头人,柯林斯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他领导的是一个耗资几十亿美元、旨在理解人类本质并且攻克遗传疾病的重大科研项目。然而在他的畅销书《上帝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God)中,柯林斯则着重描写了自己如何在1978年接受了基督教,并从此以后成为虔诚教徒的故事。“圣经中的上帝也就是基因组的上帝,”他写道。“他能在教堂里同时也能在实验室接受人们的膜拜。”以下是柯林斯与科学作家约翰·霍根(John Horgan,其代表作为《科学的终结》)关于信仰的一番对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侯新杰  王瑞 《自然杂志》2008,30(4):243-246
巴丁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在同一领域中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传奇式人物。文章介绍了巴丁早年的生活和他的家庭,他的主要科学成就及科学风格,他在企业和政府的工作,他与同事的交往和他的爱好。  相似文献   

19.
王守华 《世界科学》2005,(12):28-28
当今,多数物理学家主要关注于揭示自然之谜,而化学家却在“造物”。至少迄今为止,尚无“合成天学”或“合成物理学”,可化学家们却热衷于想方设法地组合分子。在过去的100年间,化学家们多是通过形成或断裂原子间共用电子形成的强的共价键而合成分子的。用此手法,他们基本上可以随心所欲地将数以千计的原子结合成任意的分子构型。  相似文献   

20.
洋中脊探奇     
黄金梦破灭之后有一位化学家,为了从海水中淘出黄金来,苦苦地追求了10年,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他企图从海水中淘金的美梦虽未实现,但却意外地发现了海底的洋中脊。洋中脊的被发现,把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研究海洋地质学的人们在谈论这个伟大发现时,不能不提及那位曾做过黄金美梦的德国化学家佛里茨·哈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