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自然探索》2005,(7):6-7
乍眼一看,泰坦星(土星的卫星之一)和蓝色大理石般的地球毫无相似之处。然而.天文学家在研究了泰坦的地质和大气情况之后认为,其实泰坦上的自然力量和地球上惊人地相似。这项研究的基本资料来自于“卡西尼号”对泰坦的探测。  相似文献   

2.
生命在地球上已经存在30亿到40亿年了,但是在前面的几十亿年中,生命一直停留在单细胞低等动物的水平上。科学家们于20世纪70年代推断,直到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地球经历了一次神奇的生命大爆发之后,现代生物所有门一级的早期雏形才大爆炸般地出现在地球上。而不久前在我国云南省澄江县发现的数以万计的远古生物化石,正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有力证据。它也是目前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处远古生物化石公园。澄江远古化石坑,处于距今5亿多年前寒武纪的海底。地球上如此久远的海洋陆遗迹现在极少能看到,因为从地质学的角度看,一般来说海洋底…  相似文献   

3.
哈勃望远镜能看到什么?陆家训译烨苓校为了看到宇宙的边沿,科学家设计了哈勃望远镜。耽误了几年之后,到1990年4月26日,航天飞机将其送入地球运行轨道,这就给宇宙望远镜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因为望远镜在地面上总是受到地球大气层的干扰,这就限制了从太阳行星和...  相似文献   

4.
作为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种,人体吸引了许多不邀自来的“食客”。我们的身体里寄居了成百上千种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节肢动物。病毒是最早的寄生物种,然后是细菌,之后随着多细胞生物的进化,更复杂的寄生“食客”纷至沓来。地球1亿物种中有一半为寄生物种。  相似文献   

5.
广义地球化学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义地球化学动力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於崇文1引言近一二十年来,国际上在地球化学研究中,出现了一种从平衡态热力学转向非平衡态热力学,由热力学转向动力学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在理论地球化学中继地球化学热力学之后兴起了地球化学动力学的新分支学科。促...  相似文献   

6.
人类当然有理由特别关心自己居住的地球。地球表面已被现代科技揭示得几乎一览无遗之后.人们的关心自然廷伸到了地球的内部,尽管各种教科书上明明白白地交代了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但各种有关地珠结构的疑问仍然不断地冒出来:其中有一种声音特别逼人:地球内部到底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  相似文献   

7.
移民太空     
《大自然探索》2005,(8):28-29
地球已经不堪重负。若干年之后,我们的子孙后代恐怕再也不能无忧无虑地在地球上安享太平,而必须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上天入地,建设新的家园。  相似文献   

8.
在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登陆月球之后,“休斯敦.这里是静海盆地.‘鹰’已着陆”这句从月球传至地球的话.便成为了无数孩子反复念叨的一句话。他们模仿着心目中的英雄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和巴茨·奥尔德林(Buzz Aldrin)在月球上行走的步伐,不断游戏着火箭倒计数时发射的过程;而几十年之后,他们巾的许多人最终“降落”到了科学研究的这片土地上.  相似文献   

9.
自从地球上产生生命之后,至今已经经历过五次物种大灭绝。不论你相信,还是不相信,这是古生物学家们所阐明和证明了的事实。每次物种大灭绝,带给地球的是凄凉的景观。而这种凄凉景观少则持续20万年,多则300万~900万年,古生物学家把这时的世界称之“死亡地域”。在“死亡地域”大型哺乳动物所剩无几,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1日,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举行的美国物理学会上传出了令人惊讶的消息:地球的质量比我们原先认为的要小一些。很久以来,“称一称地球有多重”就是人类的伟大梦想,但直到万有引力定律被发现之后,这一梦想才有了实现的可能。在传说中,有一次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时,一个苹果砸在了他的头上,这激起了他的灵感,于是万有引力定律被发现了,地球与苹果之间的引力使苹果落在地上而不是飞向太空。其实,万有引力的发现过程并非如此简单。回顾科学发现的历史,正如牛顿所言:‘俄之所以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  相似文献   

11.
岳剑 《世界科学》1997,(8):9-11
目前我们仅知道地球上存在着生命,但是借助于一种新型太空望远镜,我们或许能够捕捉到遥远行星传来的生命信息,从而改变这一观点。茫茫宇宙中,人类也许并不孤独。长期以来.人们对这种可能性一直持有浓厚的兴趣。在1600年,伽利略利用他发明的望远镜指向夜空,发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并且注意到其他行星和地球一样都是球形的。大约60年之后,其他天文学家发现了火星的极地冰帽,同时也注意到它表面的颜色变化。当时,他们认为这是由于火星上的植物随季节变化而造成的(现在人们知道这是尘暴的结果)。在本世纪下半叶,无人宇宙飞船拍下的…  相似文献   

12.
翟明国 《自然杂志》2010,32(3):125-129
地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以5.45亿年为界,之前的称为前寒武纪,它有大约40亿年,是地球历史上漫长的地质时代。之后的称为显生宙,寒武纪就是显生宙的第一个纪元。地球陆壳的80%~90%以上是在前寒武纪形成的,记录了复杂和惊心动魄的地质构造事件,赋存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前寒武纪地质,就是研究地球在前寒武纪时期的地质演化,特别是大陆的形成和增生以及演化的学科。  相似文献   

13.
《科学之友》2008,(6):12
研究人员认为,约45亿年前有一颗体积与火星相差无几的天体撞击地球,并导致地球轨道上出现无数的撞击碎片,当时这些碎片在地球周围形成了一个石质的空间环境,并最终形成了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  相似文献   

14.
骆昌芹 《科学之友》2009,(12):18-18
60多年前,美国的一家电台曾经播出过一部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描述火星飞船降临地球以后,给地球人带来巨大灾难的情景。成千上万的听众听了信以为真,万分惊恐,纷纷四处逃难,成为新闻史上的一桩著名事件。半个世纪过去了,地球上一直没有出现来自火星的侵略者,倒是地球人首先揭开了向火星进军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地观测卫星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德仁  邵振峰 《科学》2007,59(6):4-8
地球自诞生以来,物理结构及其环境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地球的演化过程发生在各个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只有连续不断地从宇宙对地进行观测.捕捉各种变化信息,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揭示地球环境变化的规律性,进而预测地球未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美国宇航局的火星轨道探测飞行器观测显示,火星上沙丘区域呈现出巨大规模的移动,几乎与地球上沙丘区域的移动相同。这种状况是没有被人们料想到的,因为火星的大气层比地球的更为稀薄,大约只有地球的1/100,而且那里的高速风没地球上那么常见,而且更无力。  相似文献   

17.
刘旦初 《科学》2004,56(3):49-51
大约在一万多年前,人类开始探求稳定获取食物的方法,以满足自身生存的需求。于是出现了农业。当时的人口仅1500万。到1850年,地球的人口已达到10亿,120年之后的1970年。地球人口猛增到50亿,2000年则突破了60亿。民以食为天,人类面临着需要给自己提供足够的食物和营养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10,(5):8-11
小行星撞击地球在地球表面形成的陨石坑是地球上最壮观最有趣的地质结构。太阳系的许多其他行星和卫星,包括月亮,它们的表面部布满了明显的陨石坑。  相似文献   

19.
近日,世界动物学家评出了地球上最残忍的5种动物,它们分别是:天牛——最凶狠的斗士天牛的头部放大之后很像一名戴着头盔的凶猛的古代角斗士。天牛已经成为世界林木业的公害。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不打不相识”, “不是冤家不聚头”。这确实表达了彗星、小行星与地球关系的某种真谛。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彗星被作为灾难的先兆,因此星相学家特别关注彗星的出没;在科学昌明的今日,人们仍然对彗星以及小行星给予极大的关注。一种观点认为,地球上生命的种子,甚至地球上的水都来自彗星。迄今的探测了解到,小行星上的丰富资源对人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价值。另一种颇为一致的观点认为,地球上物种的灭绝,特别是6500万年前统治地球时间最长的庞然大物──恐龙的灭绝,是彗星或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 细微末屑好景观 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